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湖南:打造“海陸空”交通網 從縣上高速僅半小時(圖)

2011-3-1 0:1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高端聲音 
  “以交通設施全面改善為契機,搶抓歷史機遇,乘勢而上,以交通大發展促進經濟大繁榮。” 
  ——摘自周強同志2010年10月28日在吉茶高速公路矮寨特大懸索橋施工現場考察時的講話“夯實發展基礎,完善交通運輸體系,充分發揮交通運輸行業的基礎性作用。” 
  ——摘自徐守盛同志2010年9月10日在郴州市G107繞城公路建設工地考察時的講話 
    核心提示 
  ●到2015年實現相鄰市州間以高速公路直接連通。 
  ●全省實現所有縣市區可在30分鐘內上高速公路。 
  ●全省所有的國省道、與周邊省市區的省際公路通道和各市州骨架公路網,基本達到二級以上公路標準。 
  ●確!笆濉逼陂g所有具備條件的行政村通水泥(瀝青)路。 
  ●推進農村客運公交化改造,解決農村和邊遠地區群眾“出行難”問題。 
  ●確保社會停車場規劃與主城區路網相匹配,與交通樞紐無縫銜接。 
  車暢其道、貨暢其流、人暢其行,這是實現富民強省、構筑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湖南省保障和改善民生實施綱要(2011-2015)年》,專門將暢通工程建設作為重要內容納入其中,確保城鄉群眾出行更便捷、更經濟、更安全。就綱要中的相關內容,近日,省交通運輸廳廳長賀仁雨、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高東山分別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 
   建成“海陸空”立體交通網絡 
  “綱要”藍圖:形成以空港、鐵路、高速公路、干線公路、內河航道為依托的立體化對外交通網絡,以滿足人民群眾生活質量提升對交通的需求。 
  賀仁雨:要致富,先修路。這是一句老話,也是廣大群眾在生產生活中最深切的體會。過去5年,是我省交通建設投入力度最大、發展速度最快、交通面貌變化最為明顯的5年,超額完成了規劃投資任務,使“交通”成為了“十一五”我省綜合實力提升最顯著的標志,也給廣大群眾帶來了實惠。 
  未來5年,我省交通運輸發展仍處于重大戰略機遇期,面臨國家著手調整國道網規劃、即將出臺促進內河水運發展的政策措施,繼續積極支持湖南長株潭城市群“兩型”交通發展,以及省委九屆十次全會提出“加快形成高效便捷、安全可靠的綜合運輸體系,著力把我省建設成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運輸樞紐”等一系列良好機遇,我們有信心按照省委、省政府在改善民生實施綱要中提出的新要求,延續“十一五”發展輝煌,圓滿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十二五”期間,我省計劃投資3000億元,建設高速公路6334公里,建成通車4887公里;投資780億元,建設干線公路15090公里,改造危橋559座/28879延米,實施安保工程12854公里、災害防治工程1250公里;投資145億元,重點推進湘江、沅水、澧水大通道和岳陽、長沙等7個重要港口建設,開工建設岳陽城陵磯綜合樞紐。 
  民生工程絕不能變為殃民的“豆腐渣工程”。我們將把工程質量放在重要位置,大力開展“工程質量年”活動,確保群眾出行放心、舒心。 
    農村群眾出行不再難 
  “綱要”藍圖: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推進農村客運公交化改造,解決農村和邊遠地區群眾“出行難”問題。 
  賀仁雨:“十一五”期間,全省農村公路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極大改善了農村交通落后面貌,加快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推進了城鄉一體化進程,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同時,由于我省農村公路建設起步晚、起點低,歷史包袱重,加之發展不平衡,還存在諸多薄弱環節和面臨許多問題,全省仍有一部分地區,特別是“老、少、邊、窮”地區的農村公路建設未得到很好解決。未來5年,我們將堅決按照綱要提出的目標要求,把發展農村交通作為改善城鄉交通布局的重要抓手,進一步加快農村公路建設,健全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提高農村公路網絡化水平。 
  今后5年,我們計劃投資475億元,建設農村公路85000公里,并且大多在我省邊遠山區、山嶺重丘區。加快推進實施以我省西部地區通暢通達工程為重點的新一輪農村公路建設,盡快實現所有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水泥(瀝青)路。同時,高度重視農村公路養護,加快建立農村公路養護機制,落實農村公路養護財政資金保障渠道。 
  我們還將進一步推進農村客運公交化改造。就這方面來說,長沙縣城鄉公交一體化經驗值得我們借鑒。作為全省城鄉公交一體化的試點縣,長沙縣已開通了3條城鄉公交線路,還將建設一批農村客運中心和公交換乘平臺,組建農村公交集團公司,同時,縣政府實行補貼機制,對開辟農村公交線路、公交企業實行低票價運營、特殊群體免費乘車進行政策性補貼。我們將總結完善長沙縣的經驗,在全省具備條件的地方推行農村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5年全省計劃新建農村客運站650個、農村客運招呼站20000個,有效解決農村群眾“出行難”的問題。 
    著力緩解交通擁堵、“停車難” 
  “綱要”藍圖:切實抓好公共停車場規劃建設和運營管理,促進停車便利、交通有序。 
  高東山:綱要專門把“停車難”問題納入改善民生的工程目標,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的關注和重視。 
  隨著城市居民機動車輛擁有量的快速增長,城市交通擁堵,特別是中心城區“行車難”,已成為當前非常普遍的社會現象。造成這一問題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在城市土地資源高度緊缺和汽車擁有量快速增長背景下,由于停車設施總量嚴重不足、配置不合理、利用效率低和停車管理不到位而導致了嚴重的停車難,有的車主被迫占道停車,進而又阻礙了交通,導致交通擁擠,影響了城市居民生活質量,嚴重制約了城市可持續發展。 
  加強停車場建設,首先必須科學規劃,結合城市自身的發展條件和趨勢,兼顧當前、立足長遠、因地制宜地組織研究制訂地方性城市建設項目停車設施配建標準,并根據各類建設項目的性質和停車需求,以及城市停車總體發展策略,合理確定停車設施配建指標。其次,完善公共停車設施規劃建設的用地供給、資金支持和政策扶持等保障機制及措施,將其建設列入政府年度計劃;加大路外公共停車設施建設力度,積極推動地下停車場建設,以及立體停車和機械式停車設施建設,鼓勵建設項目利用地下空間配建停車設施;鼓勵社會單位開放內部停車場,實行錯時停車,為周邊居民提供停車服務;制定優惠政策,鼓勵社會投資建設各種類型的路外公共停車場,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再次,結合公共交通系統建設,在城市中心區外圍規劃建設與公共交通樞紐相匹配的停車設施,形成完善的停車換乘系統,引導駕車者換乘公共交通進入城市中心區,減少城市中心區道路交通壓力。 
    百姓感言 
    “‘山路十八彎’成歷史” 
  嘉禾縣行廊鎮新屋場村村委會主任 雷三保我們村地處行廊、肖家和普滿三鄉鎮交界之地。以往由于地理偏僻,交通不便,“大小車難進、拖拉機像犁田”,極大制約了我們村的發展。 
  近年來,黨和政府看到了咱們村的困難,專門下撥了建設通村公路的項目資金。村民們也深受鼓舞,自發集資補足缺口部分,共籌集資金80多萬元,大家積極投工投勞,高標準修建了通村水泥路和環村水泥路,以前“山路十八彎”成了歷史。 
  路通了,方便了農產品的“出口”,為村里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我們成片種植了高效桉樹、優質油茶樹500余畝,連片開發優質烤煙200畝,僅此幾項全村去年人均增收1520元。大家的生活質量也隨即提高,多數村民興建了時尚新房,有的還購買了私家車。 
    通過這兩年的變化,我覺得還真應驗了那句老話:要致富,先修路! 
  (通訊員 胡楚平 李茅升 本報記者 劉文韜 整理) 
    數據鏈接 
  “十一五”期間,高速公路新開工53個項目4457公里,是“十五”的5.7倍,超過2005年以前開工里程的總和。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2386公里,形成了以長沙為中心的四小時高速經濟圈,長株潭城市群形成了半小時高速通勤圈。建成通車的“一縱五橫”高速公路網輻射全省65%的縣市區、70%左右的人口。 
  新改建農村公路14.8萬公里,新增通水泥(瀝青)路鄉鎮731個、建制村27846個。全省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185822公里,實現了所有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公路,99.83%的鄉鎮和81.5%的建制村通水泥(瀝青)路,100%的鄉鎮、85.9%的建制村通客班車。 
  新增普通公路里程139798公里,其中新增二級以上公路3745公里,等級公路比例較“十五” 
  末增加28.8個百分點;公路密度從“十五”末的41.6公里/百平方公里上升到105.8公里/百平方公里。 
  建成二級以上汽車客貨運站43個、農村客運站1265個;新增1000噸級航道90公里,3000噸級泊位3個,1000噸級泊位26個,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500萬噸。 
    【民生故事】 
    “新交通,讓我從農民變總經理” 
  今年春節,溆浦縣科發物流公司的員工們沒有休息,卻依然干勁十足。因為這期間,公司發貨量比平時多了四成,每天進賬過萬元。總經理梁曉明感慨地說:“這歸功于交通建設。如果還像前幾年那樣,公司早就關門歇業了! 
  今年41歲的梁曉明,原是該縣思蒙鄉九家溪村的一個普通農民。2004年,他與親友在縣城合辦了一家小企業,專門從事物流運輸。然而,由于溆浦縣是一個山區縣,當時縣內只有幾公里的國道和3條建于上世紀70年代的省道,路面狹窄崎嶇,交通運輸十分不便,直接影響了企業發展。 
  梁曉明清楚地記得,2008年8月的一天。公司貨車從長沙沿省道S308線一路顛簸回溆浦,不料行至溆浦縣低莊鎮時,因路面坑洼,車輪卡在了泥坑里,進退兩難。車上裝載的是一批新鮮水果,原計劃上午9時抵達縣城,當時就已晚點了3個小時,如果氣溫再升高,水果就會爛在車里。無奈之下,梁曉明一咬牙花了1200元錢,請當地的推土機幫忙把貨車拉出。這一趟下來,公司還虧了400元。 
  由于公路路況差,運輸成本高,運輸效率低,很多客戶選擇走鐵路或繞道懷化,公司經營陷入困境。最慘淡的時候,一天發不了一車貨,20多名員工的生計都成了問題。 
  到了2009年,梁曉明開始感覺日子好過起來。 
  隨著該縣“交通建設年”活動的實施,全縣先后爭取上級投入6億多元,完成了邵懷高速溆浦連接線、溆浦至新化高等級公路建設,打通了往南、往北的兩個出口,從溆浦到長沙、去懷化,乃至長三角、珠三角一路暢通無阻。 
  交通瓶頸的打破,為這個湘西山區大縣帶來了旺盛的發展活力,物流運輸企業也迎來了發展的春天。2010年,公司首次實現收入突破百萬元。 
  “新交通,讓我從農民變身總經理。” 梁曉明感慨地說。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