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水做文章 打造江濱城
2011-2-25 15:1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依托港口物流優勢,九江靠水吃水,希望憑借物流業再次崛起。
鐘振英 攝
作為珠三角水系天然的黃金航道,在清末明初之時,浩浩桑桑的西江和北江所創造的物流便利使九江成為了商貿重鎮。
事實上,從過去的“物流帶動,工貿并進”產業發展思路,到打造“物流重鎮,水產大鎮,文化名鎮”的發展戰略中,九江人靠水吃水,嘗試憑借物流業再次起勢,全力打造現代化江濱生態小城。
在過去一年,中外運、南鯤兩大碼頭業務增長迅猛,全港區實現貨物吞吐量611萬噸,標箱32萬箱,分別增長82.52%和57.52%,珠江口西岸、佛山內河運輸中心已漸成氣候,中外運、南鯤、華光“三足鼎立”港口格局局面初現。今年,九江物流業將乘勢而上,做好“水”文章,搶占佛山港口物流龍頭地位。
日前召開的2011年九江工作會議提出,要全力打造現代化江濱生態小城,除了通過現代物流業拉動產業全面升級,提升經濟總量外,九江尚需著力城市更新和文化建設,為實現其“珠三角中西部生產資料區域性配置中心”的經濟發展戰略目標提供配套支持。
搶占佛山物流業龍頭地位
延續去年的成績,今年九江現代物流業的建設將繼續如火如荼地推進。
中外運、南鯤兩大碼頭會在今年保持強勁發展,而值得關注的是,九江將借助金融手段,通過引進優質投資,為兩大碼頭建設注入新活力。
按照規劃,南鯤碼頭岸線將由目前的250米擴展至600米,提升其吞吐能力;中外運碼頭的用地手續、碼頭擴容余下工程都在加快推進,同時,中外運港口申報一類口岸有望在今年獲批。一旦獲批,佛山就會擁有直通東南亞的港口,企業的物流成本也會大大降低。
獨木難成林,從過去的“單打獨斗”轉變為今天的“抱團作戰”,東中西三大片區經濟進一步騰飛需“統籌發展”。在此理念下,九江港口物流已確定與丹灶高鐵物流聯動發展。
此前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九江鎮鎮長潘志彬曾表示,丹灶和九江物流要實現聯動發展,需要區級層面的統籌,主要是推進交通建設。
一方面,要落實珠二環與南九路的互通立交。從丹灶的西二環上車,可以直達九江港口,從而大大節省了物流成本。另一方面,改造現有從丹灶到西樵、再到九江的道路,打造一條快速貨運干線,直達南鯤碼頭。在這兩大措施保障下,聯運足可實現。而一旦聯運,九江的物流輻射面就不單是珠三角了,而是延伸到了全國,九江奪取佛山物流龍頭的地位也更有底氣。
令很多九江人倍感興奮的是,目前九江正在進行“廣東九江綜合保稅區”的申報工作,以進一步加強九江物流業的領頭羊地位。
同時,在九江今后的發展中,金屬材料、木材等產業“一個也不能少”。“通過今后三年的建設,九江鋼材、木材等商貿產業載體將達300萬平方米以上,新增商貿公司超過2000家。”在2011年工作會議報告中,潘志彬表示,經過三年奮起直追,九江的綜合競爭力有望排在南海前列。
加快傳統產業的轉型提升依然是未來幾年九江的工作重點。接下來,該鎮將重點扶持和推動鎮內5家有上市意向的企業進行股改,理順其資產、債務,力爭今年有1—2家企業進入上市前的輔導階段。
打造“區域性中心城市”
“80年前,九江之所以成為商貿重鎮,是因為它成了佛山與江門之間的商貿、金融、文化、教育、生活、居住以及華僑集聚的區域性中心,具有廣州大都市的繁榮和吸引力。”潘志彬認為,九江要全力打造現代化江濱生態小城,還應加快城市更新和文化載體建設,去農村化,實現城市化,全面提升生態環境、居住環境和治安環境。
在日前的2011年九江工作會議上,九江正式提出,其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是打造“珠三角中西部生產資料區域性配置中心”,成為產業性服務業的集聚地。“在未來三年內,港口物流業、市場將逐漸興旺起來,并吸引周邊區域乃至四面八方的商家和投資者前來經商、居住和生。”按照這樣的設想,九江打造現代化生態小城的藍圖已然清晰可見。
在此背景下,通過城市更新來配套和承載產業發展顯得尤為緊迫。潘志彬提出,“九江的城市發展定位是‘區域性中心城市’,具有‘縣城’級中心城市的各種功能,如有3D影院,名牌店,休閑購物等。”而城市功能載體的配套建設,必將反過來促進產業的發展,增強九江的競爭力。
在城市更新計劃中,大正新城這一代表九江城市建設新水平的重點項目格外引人注目。
按規劃,大正新城占地1300畝,囊括了城市綜合體、商業、住宅、高級酒店、產業總部、農民公寓、中央生態公園等多種項目建設。
今年5月底,匯昌工商業城的征地拆遷工作將按時結束,年內大正路延伸的征地拆遷工作也將完成。同時,南海盈信廣場的建設正加速推進。
備受關注的江濱五星級酒店和沙頭片區桂香路商業街等重大商業載體項目也將在今年上半年啟動招商和土地的招拍掛工作。通過發揮商服項目的資金優勢和帶動作用,完善城鎮中心功能配套,帶旺人氣,促商貿集聚。
與此同時,九江、沙頭兩城區“一河兩岸”的景觀改造也被納入城市更新重點項目中,力促中心城區面貌煥然一新。
文化產業崛起“文翰樵山”板塊
“西部板塊‘文化旅游’的重點和亮點在西樵山,九江文化建設除配合和融入‘文翰樵山’主旋律之外,應該要有自身的特色。”談及將來文化產業應如何發展,潘志彬表示,九江應抓住自身的優勢和品牌,與西樵、丹灶錯位發展,唯此才能不被文化大潮淹沒,才能在“文翰樵山”板塊中擁有一席之地。
在與記者交流中,潘志彬反復強調了深圳大芬村文化產業的成功經驗。從城市邊緣的一個落后村起步,如今,大芬村已成為一個擁有數十億產值,1200多家門店,數萬人從業的油畫產業總部集聚區。
“深圳大芬油畫村的發展給我們的啟示是,‘藝術+創意+商業’是文化產業成功的秘笈。商業帶來流轉,帶來社會和市場的認可,最終可實現藝術家的個人價值。”潘志彬認為,商業手段同樣也能為九江培育和繁殖出一個文化市場。“借鑒大芬村的發展經驗,九江的文化產業在找準自己的定位后,持之以恒,同樣能做出自己的亮點和特色。
目前,九江正著手國家級龍舟基地的籌建,力圖打響龍舟文化品牌。吳家大院修繕工作正在進行,作為集中展現嶺南僑鄉風采的載體,吳家大院將爭創廣東省歷史文化街區。朱九江紀念公園建設也將盡早啟動,九江雙蒸博物館也將得到大力推廣。同時,探索開設“九江講堂”,設立“九江龍文學獎”,以充實“文翰樵山”內涵。
而在豐富群眾精神生活方面,九江會繼續打造“名鎮騰龍·儒鄉溢彩”系列文體活動,開展“文明九江·幸福小城”系列特色主題活動。同時,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將得到進一步完善,著手打造以沙頭文體公園、九江濕地公園、新舊城區文化休閑緩沖帶、江濱親水走廊、高爾夫練習場等為支點的10分鐘文化休閑圈,提升城鎮區域服務功能,使九江成為西翼文化旅游板塊的重要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