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舉全區之力建“三區”
2011-2-23 19:3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銳意進取
綜合實力明顯提升
2006至2010年,是區劃調整后官渡“二次創業”的5年,是官渡發展歷史上經歷挑戰較多、經受考驗較大、發展任務較重的5年,也是官渡團結帶領全區廣大干部群眾解放思想,攻堅克難,砥礪奮進,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豐碩成果的5年。
“十一五” 末,官渡全區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綜合經濟實力繼續位于全市前列。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由2005年的231.6億元增至2010年的471億元,年均增長13.5%;財政總收入由2005年的19.46億元增至66.79億元,年均增長28%;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由2005年的5.53億元增至26.16億元,年均增長36.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由 2005年的71.5億元增至356億元,年均增長37.9%;三次產業結構由2005年的3.9∶39.2∶56.9調整為1.7∶38.1∶60.2。全力以赴做好昆明新機場建設協調服務保障工作,空港新城建設全面提速。“四創兩爭”扎實推進,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招商引資成果豐碩,引進內資、實際利用外資5年累計分別達363.21億元、2.23億美元,2009年以來總量連續兩年名列全市第一板塊第一名。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城鄉居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8843元增加到20646元,年均增長18.5%,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5年的4950元增加到8920元,年均增長12.5%。“五五”普法工作全面完成,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取得新成果,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
剛剛過去的2010年,官渡全區干部群眾團結進取,奮力攻堅,圓滿完成了區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為“十二五”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經濟發展躍上新平臺。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4.8%;財政總收入突破66億元大關,同比增長12.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同比增長30.2%。
產業結構發生新變化。第一產業占比首次降至2%以下,三產占比提高1.2個百分點。傳統產業支撐作用明顯,新興產業不斷發展,新型工業、現代服務業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城市品質得到新提升。全區城鎮化率達95%以上;建成區綠地率達38.0%,綠化覆蓋率達41.7%,人均公共綠地達14.7平方米;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95%,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人民生活達到新水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05.23億元,同比增長2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4.6%、15.6%。各級財政用于民生的投入超過10億元,同比增長21%。
開拓奮進
新起點上再創輝煌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官渡區搶抓機遇、深化改革、加快發展、進位爭先的攻堅時期。“十二五”時期,官渡將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省委八屆十次全會、市委九屆七次全會、區委九屆十四次全會總體部署,緊緊圍繞云南“兩強一堡”發展戰略和昆明建設中國面向西南開放區域性國際城市的奮斗目標,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富民強區為目標,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保障改善民生為重點,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拓展高端信息化、提升全域城市化,把官渡區、空港經濟區建設成為空港龍頭帶動、特色產業推動、社會和諧進步、民生持續改善、環境優美宜居的中國云南昆明面向泛亞地區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門戶核心區、西部最大的小商品商貿物流聚集區、現代新昆明跨越發展先行區。
“十二五”時期,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是:圍繞“一核兩極兩軸九片”布局規劃,著力實施空港引領、產業提升、全域城市化、生態文明、創新驅動五大戰略,到“十二五”末,全區綜合實力明顯增強,打造現代新昆明跨越發展先行區的基礎進一步強化;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新突破,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產業體系基本形成,打造西部最大的小商品商貿物流聚集區取得新進展;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在全市率先實現全域城市化,打造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門戶核心區目標初步實現;創新型官渡邁出新步伐,“智慧官渡”建設初見成效;生態文明建設深入推進,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城鄉文化持續繁榮,社會更加和諧穩定,科學發展的動力機制進一步強化,在全市率先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到2020年,在全市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
扎實苦干
開局之年謀求突破
2011年是沖刺“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做好2011年的工作,努力實現“十二五”良好開局意義重大。官渡將圍繞建設“引領中國面向西南開放的區域性國際城市”目標,進一步轉變發展方式,“三化”并舉、“三化”聯動,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切實改善民生、加強黨的建設,著力打造空港龍頭帶動、特色產業推動、社會和諧進步、民生持續改善、環境優美宜居的中國昆明面向泛亞地區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門戶核心區,西部最大的小商品商貿物流聚集區,現代新昆明跨越發展先行區。
官渡2011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以上,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2%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2%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10%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10%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左右。
為實現上述目標,官渡將緊緊圍繞“三區”建設的根本任務,重點做好以下五個方面工作:
一是搶抓機遇促項目擴投資,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強化項目支撐作用,以項目為抓手,繼續加大城鄉基礎設施、文化教育、衛生、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領域以及節能環保、技術創新等重點環節項目建設力度,努力在投資規模和質量上實現新的突破,力爭固定資產投資增幅持續超過GDP增幅兩倍以上,為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有力支撐;提速空港新城建設,加快推進一批重點基礎配套項目和重大社會事業項目,確保完成年度既定投資任務,與新機場同步投入使用;突出臨空產業發展,堅持與機場功能配套,強化規劃調控,加快資源優化整合和產業布局調整,盡快啟動國門空港區建設,努力形成以機場為核心、輻射周邊的集群化產業發展格局。
二是轉變方式調結構促發展,推動都市經濟提質增效。加速新型工業化發展步伐,以官渡工業園區為載體,大力發展裝備制造、包裝印刷業,加快培育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項目,努力在重大項目引進、骨干企業培育上取得新的突破,推進園區倍增跨越;著力提升服務業發展業態,依托大項目帶動和城中村改造,抓好以商貿物流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發展;著力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圍繞服務城市、提升農業、富裕農民,突出農業結構調整,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加快農業轉型升級。提升花卉、蔬菜、畜牧等傳統產業,推動農業向生態化、園林式、觀光型方向發展。
三是大力推進全域城市化,不斷增強區域發展的載體支撐完善城市配套服務功能。完善城市配套服務功能,以科學規劃引領全域城市化,梳理、完善和編制一批專項規劃,精心謀劃一批事關全局的規劃,同時,加大統籌城鄉建設力度,推進居住城市化步伐,抓好昆明滇池泛亞國際城市濕地生態社區遷村并點一期項目建設,新開工城中村改造面積250萬平方米,啟動關上中央商務區(木器廠片區)、佴家灣片區、太乙橋片區、南窯村片區、云溪片區等25個城中村回遷安置房建設,完成50萬平方米回遷安置房建設;扎實推進“四創兩爭”工作,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四是提高開放水平和創新能力,激發區域發展新活力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活動,更加注重招商引資的針對性、有效性,堅持招大商、上大項目,著力引進對產業優化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促進作用明顯的項目,瞄準國內外重點企業和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重點區域,著力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科技含量高的重大產業項目;推進自主創新體系建設,致力建設創新型官渡,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體系,推進重點領域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建設,鼓勵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全年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2個以上。加強自主知識產權技術開發,推動專利技術的應用和產業化,組織實施3項自主創新產業化項目,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型企業。
五是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提高社會建設水平協調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依法增加教育的財政性支出,落實教育惠民政策,推進新一輪中小學、幼兒園布局布點調整,加強和完善城鄉教師交流機制,有效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先保后征、征后有保”失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長效機制,確保繳費參保數全市第一;進一步強化社會管理,積極發展基層民主,加強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社區職能,健全社區志愿者服務隊伍,創建10個和諧示范社區。
本版稿件均由記者陳明亮采寫 官渡區新聞中心供圖
2011年10件為民實事
1、完成方旺片區2528套保障性住房建設,以提供實物配租和租賃補貼的方式,對轄區范圍內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
2、新建10個民營醫療機構,改擴建5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公辦基層醫療機構全面實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行零差率銷售。
3、安裝7條全民健身路徑、新建4個文化體育活動廣場。
4、免費為40戶殘疾人家庭安裝無障礙設施,免費培訓殘疾職工300名,免費為100名殘疾人開展居家托養服務。
5、開發就業崗位21000個,新增城鎮就業16000人,轉移就業農村富余勞動力12500人。
6、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40萬人,實現應保盡保。
7、完成2所學校新建或改擴建,創建1個民辦幼教集團、2所綠色學校。
8、新建沼氣池50口、節柴改灶200戶、建設小水窖200個。
9、完成4條道路燈光亮化,新建5座公廁、安裝500組果皮箱。
10、實施哨關(小哨—兔耳關)公路大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