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支柱產業“減一增二” 支柱產業不再有化工
2011-2-23 19:2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我市“十二五”規劃草案提出:“十二五”期間,廈門要著力打造“兩基地、三中心”,即海峽西岸先進制造業基地、自主創新基地和區域性國際航運物流中心、金融商務中心、文化休閑旅游中心。
具體而言,要做強做大電子、機械、航運物流、旅游會展、金融與商務、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六大支柱產業,同時重點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與新醫藥、新材料、節能環保、海洋高新產業、文化創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十二五”期間,我市的產業發展方向將重新調整。昨天上午,市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就促進我市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召開專題審議,來自經濟、工交、商貿等領域的14位人大代表參與審議,并就主導產業選擇、財政稅收支持、優化經濟生態等各抒己見。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丁國炎,市發改委、市經發局、市商務局、市財政局的相關領導列席會議。
支持本土企業走出去
丁國炎表示,我市“十一五”規劃提出的主要經濟指標中,只有工業產值目標沒有完成,且差距很大。這5年,廈門錯過了產業轉型升級的大好時間,值得深刻反思。
“在支持本地企業上,要像支持外資企業一樣舍得花錢。還要支持企業走出去,利用外面的資源。在本市布局就是本土企業,在全省布局就是全省企業,在全國布局就是全國企業,在世界布局就是跨國企業。”
此外丁國炎表示,制造業和服務業的發展需要全社會的認同。“制造業和服務業的發展勢必帶來一些負面問題,這就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討論產業發展,還要做好產業與環境、民生的統籌兼顧。我希望全市各界能就此達成共識,否則一事無成。”
支柱產業不再有化工
同我市的“十一五”規劃相比,“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中提出的支柱產業,去掉了化工產業,增加了金融與商務、軟件與信息服務業。
市發改委主任康濤說,支柱產業的確定,主要基于以下考慮:
一是符合產業發展融合趨勢。一些產業橫跨二三產,存在交叉,難以截然分開。二是符合通行標準,產業產值占GDP的比重在5%以上,才有資格作為支柱產業。三是結合我市發展實際。化工產業顯然不再適合重點發展。
康濤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市將采取多種舉措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一是制定鼓勵產業發展指導目錄和相關政策;二是圍繞確定的支柱產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如電子產業,著重引進平板、玻璃等項目;三是加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做強做大科技創新載體,鼓勵企業自主創新,推動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代表聲音】
張善美
下大力氣與央企對接
楊金興(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我建議,政府應該下大決心、下大力氣抓與央企的對接。這是促進產業升級的一個好辦法。30年來,廈門和深圳相比,最大的差距,就是與央企的對接。我們只抓外資,忽略了這一塊。
大力推動股份制公司發展
何福龍(廈門國貿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自然界生物相安無事,是因為有好的生物鏈。廈門要想百花齊放,政府應當大力推動股份制公司的發展,上市、證券化可以使廈門的經濟生態變得多姿多彩。我還建議注重上市公司的再融資。對已上市的公司,政府應當發揮更多作用,有效利用廈門的資源,通過市場配置到上市公司。
做好廈漳泉產業分工協作
黃清河(市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委員):“十二五”期間,在城市建設和基礎設施方面,要主動地對接漳州、泉州;另外,對第二產業、第三產業要實行對接,共創雙贏。
進一步做好海的文章
張善美(廈門市人大法制委員會主任委員):在新興產業方面,建議做好“海”的文章。這幾年,廈門對海的投入非常大,所以可以考慮進一步做些文章,尤其是與旅游相結合。
工業要放在優先位置
郭清泉(廈門海翼集團董事長):工業是根本和基礎,沒有工業,一個城市就喪失了最核心的競爭力。因此工業要放在比較優先的位置來發展。對于支柱產業,要通過用地、地方稅收返還等政策加以支持。今后應該把扶持資金集中起來辦大事,一年辦一兩件就好,分散了效果就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