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兩會"代表委員熱議"加快打造國際強港"
2011-2-21 12:2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十一五”以來,寧波港口無論是建設投入、綜合經濟實力還是國際地位,都得到飛速提升:連續7年居中國大陸港口貨物吞吐量第2位、世界港口貨物吞吐量第4位;集裝箱吞吐量由2005年的世界第15位上升到2010年的世界第6位。
但長遠來看,即使擁有龐大吞吐量,寧波港也終將面臨容納能力、岸線數量的制約與飽和。在新一輪海洋經濟蓬勃興起、低碳經濟加速發展、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的大背景下,寧波港如何從世界大港向國際強港邁進?如何發揮港口經濟增長極作用,形成港口、產業、城市、環境良性互動,從港強到港口經濟強、港口城市強漸進?
新聞鏈接
國際強港實施路徑
建設綜合性國際樞紐港。堅持集散并重,協調發展,持續增強國際集裝箱運輸能力,著力構筑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健全海陸空聯動的集疏運網絡,完善以金融、信息支撐系統為重點的港口物流服務體系,努力實現寧波港由運輸港向貿易物流港的戰略性轉變。進一步整合港口資源,推進梅山、大榭、穿山等新興港區集約化發展,提升綜合發展水平。繼續推進寧波港大型專業化碼頭、深水航道、港口錨地拓展工程,積極拓展海鐵聯運、江海聯運、內河聯運,健全港口攬貨體系。做大做強液體化工、有色金屬、塑料、高檔裝備器械、高檔消費品等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打造一批國際性資源配置中心。深化口岸大通關建設,加快港口信息化建設,增強港口競爭軟實力。
著力深化港行戰略合作。按照優勢互補、共同開發、互利雙贏、促進融合的要求,推動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取得實質性進展;依托寧波港深水岸線,遠洋干線和口岸服務的綜合優勢,打造“帶動周邊地區、服務全省經濟、聯合中西部、連接海內外”的戰略性開放門戶。加快推進浙江港口聯盟建設,加強與嘉興、臺州、溫州等港口的合作,探索強化信息資源和政策資源共享機制,共同開拓國際航運市場。進一步擴大省內外“無水港”覆蓋,增強港口的輻射力。
加快建設長三角區域物流中心和全國性物流節點城市。大力推進港口物流服務的社會化、專業化和信息化,著力構建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加強物流標準體系建設,加快發展國際物流和保稅物流,積極拓展國際中轉、國際采購、進口分撥等新型物流業態。通過扶持、聯合、兼并、重組、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綜合物流企業集團。
(根據《中共寧波市委關于制定寧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摘錄)
大港非強港
“大港”與“強港”,一字之差,折射出寧波港口發展的理念之變。
地處中國大陸沿海主通道與長江黃金水道交會處的寧波港,短短30年,從改革開放前的陳舊碼頭一躍成為世界級大港。在港口的帶動下,臨港大工業迅速崛起,數百個重量級大項目分布在綿延20多公里的海岸線上。石化、能源、鋼鐵、造紙、修造船等臨港工業“分足鼎立”,在全市工業比重中占四分之一強。
站在“十二五”的歷史“門檻”前,面對浙江省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地區之一的重大機遇,寧波人再次把目光聚焦到港口上,響亮地提出了“加快打造國際強港”戰略。
較之新加坡、鹿特丹、香港等港口,寧波港口現在仍以規模擴張為主,“大而不強”的特征依然比較明顯。國宇委員認為,這主要表現在,港口吞吐量增長迅速,但是高附加值功能拓展滯后;集裝箱仍以公路運輸為主,海陸銜接、水水中轉的集疏運網絡還不完善;國際競爭力不強,港口、產業、和城市的聯動性不強等。
聞建耀代表也認為,寧波港依然存在著一些制約發展的薄弱環節,結構調整需要加大力度、業務板塊需要加強培育、資源要素需要加倍釋放、港口功能需要加快轉型。而從橫向看,依然是“前有標兵、后有追兵”,稍一松勁就可能“標兵漸遠、追兵漸近”,特別在某些指標上和國際一流港口的差距還是比較明顯,必須奮力追趕。
“打造強港,恰逢其時。”周昌林代表說,無論規模還是吞吐量,寧波港已經名列世界前茅,但是我們在迅速擴張的同時,更要看到結構性的壓力。“同樣的海岸線,同樣的海域,同樣的陸地面積所產生的效益,和發達先進的港口相比我們還有很大差距。如果我們不轉型,不調整,今后不僅沒有優勢,還會拉開距離。”
強港需“健體”
放眼世界,單單評判一個港口的強弱,可以量化的指標依然是貨物吞吐能力、集疏運能力和港口現代化程度。
常保平代表這樣理解國際強港的內涵:吞吐能力強、攬貨能力強、臨港工業強和臨港貿易強。“建設國際強港,并不是不抓吞吐量,相反這是發展的基礎。但是要從粗放式發展向集約型發展轉變,大力發展智慧港口,推進港口物流服務社會化、專業化和信息化。”
國宇委員表示,寧波港要加快港口信息化平臺建設,實現港口運營管理的智能化和全球資源配置。比如建立連接國內外主要港口的航運信息平臺,提供全球定艙服務,與全球港口航運和金融商貿業建立互通互聯、資源共享的信息網絡,構筑完善的電子口岸和第四方物流信息化體系,繼續完善口岸電子平臺,增強口岸服務功能。
胡永達委員說,過去幾年,雖然甬金高速、杭州灣跨海大橋、甬臺溫鐵路和舟山大陸連島工程相繼竣工,我市的交通格局得到根本改變,但是圍繞港口的集疏運網絡還不完善。今后應該加快疏港公路、疏港鐵路、疏港內河以及集疏運場站的建設,實現港口暢通。
功夫在“港”外
寧波港長長的海岸線上,集裝箱車輛往返穿梭,龍門吊升降騰挪,一艘艘貨輪進出繁忙,一片勃勃生機。
“別看集裝箱吞吐量年年上升,但是基本上是‘過路財神’,真正為我所用,為我貢獻的產值并不多。”勞可軍委員不久前實地考察了梅山保稅港區,他認為,現在的寧波港仍是運輸港,將來的目標是貿易物流港。
世界港口發展大體經歷三代,第一代港口主要是海運貨物的裝卸、倉儲中心,第二代港口增加了工業、商業,成為具有使貨物增值效應的服務中心;而第三代港口適應國際經濟、貿易、航運、物流和信息化發展的要求,逐步成為國際物流中心。
顯而易見,寧波港正處在第二代港口向第三代港口的轉型期,最大的短板就是港口服務業。
周昌林代表這樣理解:規模上已躋身國際大港的寧波港要及時調整結構,轉型升級,向金融、貿易、物流等領域推進。簡而言之,就是提高港口“含金量”、“附加值”。
勞可軍委員建議創新大宗商品交易模式。統籌規劃建設一批大宗商品儲運基地和交割倉,發展油品、鐵礦石、煤炭現貨即期交易,積極爭取國家支持,逐步向現貨中遠期和期貨交易發展。充分發揮第四方物流市場和行業電子商務網站作用,開展大宗商品電子商務,鞏固提升大宗商品區域資源配置能力。
“強港關鍵在于發展港口的第三產業。”常保平代表說,應依托寧波國際航運服務中心和國際金融中心,大力發展航運金融、船舶融資、航運融資、物流金融、航運保險與離岸金融服務業,延伸產業鏈,提升服務功能。“新加坡港在國際船舶給養服務上做得特別好,國際船舶為了享受其后勤服務特地去中轉。如果我們也能把某一領域航運服務業做強做精,形成自己的特色產業,將會受益匪淺。”
國宇委員認為我市要積極參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他說,國務院在《關于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中,明確提出了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的發展方向與目標。寧波港口作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積極爭取國家支持,主動參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共同打造亞太重要國際門戶,實現政策共享,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政策延伸至寧波,上海國際航運發展綜合試驗區政策擴展到寧波港口實施。
“港”“城”比翼飛
千百年來,寧波以水為魂,倚港而生。港口興,則城市興;港口興,則經濟興。
回望寧波發展史,不難發現,每一次騰飛都與港口緊密相連。港口是寧波最大的特色優勢,這是人們的共識。
勞可軍委員說,建設國際強港,看似專業,實屬大民生,對普通老百姓有好處。產業與港口息息相關,通過建設這樣一個體系,帶動產業發展,也就帶動了就業,增加了老百姓收入。舉個簡單的例子,建設港航物流服務體系,需要更多的倉儲、金融、保險人才,這樣就增加了就業機會。
國宇委員說,建設國際強港,離不開人才,倫敦之所以成為當前全球唯一以航運服務和交易為主的航運中心,在于其長期的海運傳統和由此聚集的人才力量。寧波應將航運人才的培訓和交流作為未來港口發展的重要支撐。
“寧波人牢牢抓住港口經濟這一重大機遇,實現了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形成了獨特的城市個性。”李敏代表說,港口對生產力布局和城市經濟能量的積聚和輻射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世界著名港口城市紐約、香港就是很好的例子,有港口的地方發展肯定是飛速的,伴隨著國際強港的推進開發,寧波迎來了新的機遇、新的挑戰,城市新一輪的發展也將由此被激活。
對話
加快打造國際強港
日前,3位市人大代表做客由本報和中國寧波網共同推出的2011寧波兩會《對話》欄目,與網民圍繞“加快打造國際強港”進行對話,以下是部分對話內容。
問:寧波—舟山港當前發展面臨著怎樣的壓力?
周昌林代表:同樣的海岸線,同樣的海域,我們的港口和世界先進港口相比,其產出和效益還有一定差距。當前,寧波—舟山港面臨著轉型發展的壓力。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規模的迅速擴張上,更要通過改善我們的結構水平,來增加港口的收益。寧波—舟山港不僅是一個通貨性的港口,還要把相關的資源集聚起來,讓港口對我們的城市發展、百姓生活產生更大的效益。
問:如何更好地將港口物流和城市功能結合起來?
周昌林代表:對于一個港口城市來說,物流功能應該說是一個核心的服務功能。港口優勢,是寧波最大的優勢,是最具發展潛力的資源。要發揮好這個優勢,就必須進一步拓展港口的物流功能。
這幾年寧波物流有了跨越式發展,物流企業、物流園區、物流設施都得到了長足發展。寧波已被國家確立為物流節點城市、長三角物流中心城市。今后寧波發展港口物流,還將有幾個重點,要推動港口、產業、城市的互動,加快建設三位一體的物流服務體系建設。港口方面,要進一步推動寧波—舟山港一體化;產業方面,重點是臨港大產業;城市是物流的節點,要努力完善城市的物流功能,三位一體共同打造寧波國際強港。
問:如何加強寧波空港建設?
劉愛德代表:寧波的機場建設和城市地位相比還是滯后了。空港建設這一塊,具體到候機樓,還有二期、三期工程,將來建成以后,規模很大。而且我們的地鐵二號線直通機場候機樓,以后下了飛機馬上可以坐地鐵到市區,非常方便。這個愿望到“十二五”末,應該可以實現。
問:作為港口城市,寧波這幾年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
夏正宇代表:我們寧波市民能夠感受到在家門口購物、娛樂、休閑的便捷,這種便捷改變了我們之前的生活方式,可以說,我們的生活品質在這幾年得到了一個非常大的提升,這是每一位新老市民能親身感受到的。
寧波日報記者 包凌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