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變慢遞:把網購埋在“春節里”
2011-2-21 0:1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昨日是“情人節”,小耿想給女友送盒巧克力,由于距離相對遙遠,只得通過快遞來“傳情”。自上午發件后,小耿就一直心存忐忑地跟蹤快遞公司的進程,他怕年后的快遞會出現春節期間休假的“尷尬”現象,那對他的愛情來說就真的“嗚呼哀哉”了。
幸好,女友的短信告訴他禮品已收到,這讓小耿心里的一塊大石落地。對于他這個“網購蟲”來說,網上的商品貨真價實,最讓人放心不下的倒是最后一個環節———快遞。事實上,小耿的擔心不無道理。每一年,快遞都把網購埋在“春節里”,這讓億萬的“網購蟲”傷心無淚,此外,服務態度惡劣、粗暴分揀貨物、霸王條款都行為也每每讓人對之“又愛又恨”。
網購潮下的蝸牛快遞
昨日下午,廣州寺右北二街的申通快遞五羊新城分公司,屋內堆滿了發往省內省外的物品,稍大件的均用類似蛇皮袋的裝好,撂著靠在墻邊。工作人員忙忙碌碌地分揀著物品。
一名工作人員告訴南方日報記者,他初七就來上班了,目前發往全國各地的快遞也都恢復開通,只有少數地方比如內蒙包頭、陜西榆林及吉林等地還沒恢復,原因是部分地區“大雪阻隔”。
隨著公司員工的紛紛返回,快遞業也宣告全面復工。記者從有關途徑了解到,如申通、德邦、韻達等快遞公司均在8日、9日兩天內恢復收件,而順豐快遞和星晨急便等少數幾家也在10日復工。但由于節日期間積壓了大量快件,加上節后網購購買力的集中釋放,業內人士表示,快遞有可能再度出現“爆倉”現象。
上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快遞最怕的時間段就是春節前后,這一時間段幾乎將快遞與“爆倉”聯系在一起了,節前部分員工離職、節中放假回家、節后員工陸續返回,都會讓快遞公司貨物堆積如山。到了這時,各分公司只好掛出“免戰牌”:省外的自某日某時起不再接件,省內的自某日某時起停止接件。
對于春節期間停止接件,消費者特別是網購一族有著很強的反應。在一家外企工作的紀女士1月中旬在淘寶上購買一雙雪地靴,但付款后才發現浙江的賣家已停止發貨,因而原本準備過年穿的靴子只能等到年后穿了。
而即便在春節后的幾天,快遞公司由于部分工作人員沒有“就位”,也造成快遞變“慢遞”的現象。10日,深圳的小羅在淘寶上買了副電腦電源,賣家當日發貨,深圳同城,然而4天過去了東西卻還沒有送達。小羅打電話給快遞公司詢問,對方回復是“業務員回家過年還沒回來,你自己來拿”,小羅問“這是快遞嗎?”對方也不依不饒,“誰叫你要找我們發!”。這時,小羅完全無語。
而近日,國家郵政局郵政行業消費者申訴受理中心公布最新數據顯示,2月2日至8日共受理消費者申訴497件,其中反映快遞業務問題的達450件,充分顯示春節期間快遞行業的“尷尬”。
“快遞亂相”讓消費者又愛又恨
事實上,快遞行業存在的不僅僅是“春節歇業”的尷尬,服務態度低下、對運送物品粗暴分揀、有時存在霸王條款等等,也讓消費者頭疼不已。然而,由于這一行業的存在,又著實讓生活更加便利,消費者也不知道應該是“恨”還是“愛”了。
去年11月初,北京徐先生在網上購買了一款上網本。幾天后,由于徐先生在外公辦,只得委托同事代為簽收。同事要求驗貨時快遞員工卻不同意拆包,無奈同事只能先簽后拆,但當徐先生回來后,發現整塊屏幕有破碎的痕跡。后來找快遞公司解決也無果而終。
去年,一段名為《郵局內實拍EMS如何卸貨》的視頻在優酷上火了一把。畫面顯示,工作人員將包裹從貨車上取下后隨意扔到地上,包裹撞擊地面不時產生巨大的“砰砰”響聲,甚至有工作人員將路中間的包裹一腳踢飛。視頻發出后,讓網購一族著實氣憤了一把。
不僅如此,消費者還常常出現快件丟失、投不到位、難以投訴等問題,有的甚至因此與快遞公司對簿公堂。有關數據統計顯示,快遞投訴中有八成是反映快遞包裹損壞或丟失的。最容易丟的,一般是質量輕、體積小的包裹,物品價值金額少則幾元、十幾元,多的達到了數千元。而處理往往是快遞公司象征性地賠一點,最后不了了之。
之前曝出的“快遞員月收入過10000元”的消息則讓人們驚嘆不已。在人們眼中,快遞的工作不存在高科技含量的東西,可以說它是一種“勞動密集型”的行業,然而,就是這一草莽行業,也有員工月薪著實超過10000元。
據圓通快遞公司一位姓馬的工作人員證實,由于快遞行業是“計件”發工資,一般發一個件能得到0.8元至2元,而一天100多個件對于一位熟練工輕而易舉。此外,快遞員收件有10%的提成作為報酬,當快遞員的人脈廣時,大筆的收件提成加上派件收入會讓快遞員工突破萬元。
廣東物流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馬仁洪告訴本報記者,由于快遞公司的門檻低、所需資金量少、業務員水平要求不高,很多小的公司應運而生,它可以說是一種“勞動密集型”的行業。如今,物流行業正處在“草莽”發展時期,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服務態度低下、運送貨品粗暴、霸王條約橫行的現象。但隨著這一行業的逐漸規范,隨著政府越來越重視,這一現象將得到逐步遏制。
-問診 如何讓物流趕上電子商務業發展步伐
盡管是一個只要努力工作“月入過萬元”的工作,但事實上,真正能安心留在公司收件派件的員工并不多。春節期間,由于大量的員工返鄉甚至離職,這讓快遞公司往往在年后上演“空城計”。
為何高薪卻招聘不到員工,同時也留不住員工呢?一位來自江西的姓何的順豐快遞員告訴記者,“風吹日曬的,整天馬不停蹄地東奔西走,這樣大的工作強度誰受得了”,因此,應聘的大多是學歷不高、吃得了苦的外來務工人員;而大學生一般都擔心這一行業沒有前途,“送一兩年還行,難道送一輩子快遞?”
對于快遞員工月薪上萬的現象,馬仁洪表示應該冷靜的看待。首先,它是一個局部的現象,不代表普遍現象僅僅是個案;此外,類似這種以“計件”方式獲取報酬的工作,“我們不能眼紅,畢竟別人賺的是血汗錢”。
真正讓馬仁洪覺得為難的倒是春節休假快遞歇業的問題。他認為,之所以會出現快遞行業“春節尷尬”的現象,是因為現在電子商務行業發展迅速,而各個城市的物流配送網絡體系卻沒有完善。而嚴格來說,“春節快遞休假”這一現象是一種商業行業,它不像公交或者醫院那樣具備準公共性,因此,沒有也不會有一份真正的法規說“快遞公司不能歇業”。
事實上,在2011年春節,針對各大快遞公司爆倉的現象,國家郵政局在1月底確實下發過相關的規定,責令“快遞春節無休,履行企業的社會職責”,但從事后的效果來看,各大快遞公司依然如期放假。
馬仁洪表示,即便在美國或者歐洲等發達地區,當遭遇“圣誕大假”時,快遞行業也大部分是停止服務的,因為“這是每個人的法定節日”。當然,也有通過“提價換休”的方式進行加班的,但這需要在收費價格上取得一定的補償,同時也要消費者覺得價格適中才行。
-觀察 裝備與信息化成物流業提升方向
近幾年,快遞公司的發展如雨后春筍般地出現。業內專家表示,快遞公司的發展與網購不無關系。據淘寶數據平臺顯示,最近一周,由于“情人節”效應存在,淘寶網每天賣出近210萬支鮮花,比去年同期增長110%;巧克力日均銷售超過4萬盒、飾品超過5萬件,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05%。
而更大的電子商務數據也令人嘖舌,據了解,全國有1200萬多家網店,1.4億多個網購用戶,這為中國快遞業提供了巨大的“驅動”。剛剛過去的一年,中國快遞業務年產值達到600億元,增長超過20%。
盡管如此,在廣東港中能達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鄧亞春眼里,快遞可以說是“沒爹沒娘”,在夾縫中生長出來的一種行業。在他看來,如今快遞業雖然有一定的發展,但業務員騎自行車或者開面包車派件狀況亟需要改善。開車十分耗油,加上大城市高昂的停車費讓快遞業無利可圖,而騎自行車的效率太低。因此,鄧亞春呼吁一些地方政府可以適當放寬快遞員騎電動自行車進行收件派件業務。
他的這一提法與廣東物流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馬仁洪不謀而合,馬仁洪告訴本報記者,這一行業存在交通工具這個“老大難”的問題,由于一線大城市限制摩托車及大貨車進城,這導致集聚在火車站、客運站的物品,往往要通過晚上才能運送至各分公司,物流的效率受到嚴重影響。
馬仁洪還認為,目前物流還應該大力發展裝備及信息化。目前單純靠“勞力”的方式顯得十分“粗放”,這是國內物流企業與國外真正差距的地方。目前這一問題似乎有改善的趨勢,據了解,目前順豐快遞為方便員工查詢包裹的行程,為快遞員工配備人手一臺掌上掃描設備,價格在6000-8000元不等,而其它快遞公司也有類似的“升級”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