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有毒”“蘋果”該擔罪?
2011-2-19 19:5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尤歆飛
日前36家民間環保組織在北京聯合發起“為蘋果清毒,拯救白雪公主”行動,發布“IT行業重金屬污染調研第四期報告”。在這次行動中,環保組織將矛頭指向蘋果公司,質疑其供應鏈企業使用有毒化學溶劑,呼吁蘋果公司正視供應鏈監管漏洞。不過也有輿論對環保組織不滿,供應鏈上出現“血汗工廠”,不能把棒子都打在“蘋果”身上。
環保組織稱“蘋果”搗糨糊
與前三期報告不同的是,環保組織這次親自前往供應鏈企業探訪,收集資料。據環保組織公布的數據,蘇州聯建公司約有49名員工,因為使用“正己烷”擦拭iPhone手機顯示屏而中毒;另一家涉嫌為蘋果公司代工的運恒五金公司,也有員工用“正己烷”擦手機LOGO而中毒。
針對環保組織的批評,蘋果公司作出了回應,稱公司每年都會對供應鏈進行審查,并一直關注供應鏈責任問題。
對于蘋果公司的回應,公眾環境研究中心馬軍稱其“搗糨糊”:“回應籠統,缺乏針對性。最關鍵的問題是,對于聯建等公司是不是它的供應鏈,沒有作出正面回應。”馬軍告訴記者,在長達9個月的項目進程中,中外機構和中毒工人都已領教到了蘋果閃轉騰挪的回避功夫,與其他IT品牌積極回應形成鮮明對比。
該不該棒打“蘋果”?
對于環保組織發起的這項行動,也有人士表示不理解:“供應鏈上出現‘血汗工廠’,和蘋果公司有什么關系,蘋果公司為什么要對供應鏈企業負責?”更有輿論認為,環保組織應該把矛頭指向“血汗工廠”才對。“這是‘環境責任株連’的理念內核。任何一個零件被污染,那么整件商品也處于污染環境。我們首先關注供應鏈企業的污染問題,他們為了節省成本,采用有毒的化學物質,給員工造成了身心傷害。按理說,當地政府部門應該對這樣的污染企業進行查處,要求企業對受害工人進行賠償。但是由于這些工作不得力,環保組織才決定將品牌廠商作為切入點,對下游供應鏈進行監管。”達爾問自然求知社負責人馮永鋒認為,如果蘋果的零配件在生產的過程中存在著環境傷害和環境違規的行為,蘋果公司肯定要擔負相應的責任。蘋果公司應當首先站出來,向受害群體和受害環境表示道歉,并帶頭設法彌補過錯,把傷害降到最低。然后,再催促其代工廠改正錯誤。“萬一代工廠拒不悔改,那么蘋果公司可以動用‘綠色選擇’權利,把訂單交給那些工作環境信得過的企業去做。通過上游監管下游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制止供應鏈企業違法或違反道德的行為。”
馮永鋒說:“供應鏈的問題很多,內部結構非常復雜。我們的行動剛剛鋪開,這只是一個起點。我們會繼續調查蘋果公司供應鏈相關環節的其他廠商的問題,尤其是環境傷害方面的問題。選擇蘋果公司只是一個突破口,我們的理想是整個IT產業的供應鏈都能夠‘綠化’。”(本刊根據相關稿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