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中國將告別出口高增長

2011-2-16 16:2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全球貿易失衡最集中的體現,是龐大的美國貿易逆差與同樣龐大的中國貿易順差。經濟學家早在10年前已指出,全球貿易失衡隱藏著重大經濟風險。全球貿易失衡在2007年達到最高點,隨后到來的經濟金融危機,對此進行了強行修復。以美國為例,其貿易逆差占GDP比例從最高峰的6.5%降低到現在的3.5%。另一方面,中國積累的貿易順差居高不下,成為國際經濟與貿易糾紛的導火索之一。
  幸運的是,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中國貿易順差不斷創出新高的趨勢將被逆轉,由此也帶動全球貿易向更加均衡、可持續的方向上邁進。
  事實上,中國貿易順差在2008年創出2981億美元歷史最高值之后開始下滑,2009年比2008年降低了1000億美元,2010年預計將比2009年再降低100億美元。這很可能表明,中國積累巨額貿易順差的時代走向終結。我們的研究發現,有四方面的原因推動了這一進程。
  首先,人民幣低估程度得到很大程度修正。從2005年7月至今,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從8.28升值至6.59,升幅達20.4%。如果考慮到中美通貨膨脹的區別,實際升值幅度更大。這樣,不論2005年時候人民幣匯率低估程度如何,這種低估已經得到了相當大程度的修正。相應地,由于人民幣幣值低估帶給中國產品的競爭優勢,也有了很大程度的削弱。一些草根數據顯示,即使在服務價格上中美之間仍有較大的價格差距,但貿易品的價格中國已經開始高于美國。鑒于匯率主要是反映可貿易品的比較成本,我們至少可以說,人民幣對于中國出口增長的推動作用已經大不如前。
  除了人民幣因素外,中國經濟結構升級也有重大影響。近年來,中國對外貿易中加工貿易的比例在不斷降低,一般貿易的比例在不斷升高,現在兩者已經基本處于同一水平。中國貿易順差主要由加工貿易貢獻,隨著加工貿易比例的下滑,貿易順差受到抑制。
  上述國內因素之外,國際因素也有利于順差降低。從來源上講,中國貿易順差主要自美國、歐盟、英國等地區,其中尤其是美國。美國之所以出現極其巨大的貿易逆差,是一系列條件作用下的產物。而這些條件大部分不再有效。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美國家庭開始修復其資產負債表,消費率下滑而儲蓄率上升。同時,美國房地產市場遭遇市場清算危機,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難有起色。另一方面,美元匯率高估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逆差不斷擴張。而從2000年開始,美元經歷一個長期下滑,從110點左右下滑至目前的72.8點,貶值幅度高達33%,這有助于美國擴張出口、壓縮進口。最重要的是,美國經濟是內需驅動型,美國貿易逆差隨美國經濟增長而擴張,隨美國經濟陷入衰退而縮減。目前的情況是,美國經濟遭遇了長期結構性困難,在可以預見的未來,GDP增速都可將萎靡不振。以上一系列因素都表示出,美國貿易逆差將繼續收窄,相應地,中國貿易順差可能承壓。
  最后,從根本上講,中國與發達經濟之間存在的經濟增速剪刀差,將體現為出口增速下滑而進口增速上升,這將壓制中國的貿易順差。根據我們的研究,未來5年,中國的GDP平均增速有望保持在8%左右,而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增速很可能在1%左右。出口主要由出口地經濟增速驅動,進口則更多地反映了中國內需狀況。上述經濟增速的區別必然體現為進出口增速的區別。
  因此,在未來5年時間,中國出口很可能將告別加入世貿后享受的高增長階段,年均增速可能從10年來的23%降低到12%左右;與之對照,進口增速可望保持。如此,中國長期以來保持的龐大貿易順差可能逐步縮小甚至徹底消失。
  中國貿易順差是全球貿易失衡的主要驅動者之一,也是過去10年間全球經濟運行內在邏輯的制定者。它的消亡對于國際國內經濟運行必將產生巨大的影響,相關各方應提前做好準備。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