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流通成本居高不下 專家:體制性成本降不下來
2011-1-8 0:1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中商聯的報告預計,2011年我國流通成本持續增加,居高難下,降低商業服務業體制性成本成為業內期盼。
有人曾經統計過,一公斤貨物從上海到貴州,通過公路運輸需要花費6元到8元人民幣,而從上海通過海運運到萬里之遙的紐約卻只要花費1.5元人民幣,從更為宏觀的角度來看,在中國全社會物流總成本占GDP的比重21.3%左右,而發達國家則是10%左右。
流通成本為什么居高難下,推高流通成本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業內期盼的體制性成本該如何降低?對此,《央廣財經觀察》特別對話商務部研究院流通戰略部副主任張育林。
主持人:有人統計中國流通成本遠高于發達國家,中國商業聯合會報告預計,2011年流通成本仍然會居高不下,我們現在流通成本到底有多高?高在哪里?為什么始終降不下來?
張育林:其實流通成本大概就是剛才談到的這個數字。最近這些年,我們的流通成本總體數字可能就是18%左右,每年都相對的有一些變化。
從流通成本的基本構成來看,從長途、運輸,包括管理這幾個主要的環節,剛才你提到西方的發達國家,和它們相對應的這些數字比起來,我們要高。
至于明年,這個數字可能會比中國商業聯合會提到的還要高。因素非常復雜,因為在流通這個環節,一些要素投入的價格還在持續的上漲,其它比如說,管理成本,就是體制性的成本總是降不下,投入的其它要素價格又在上漲,所以成本降下來是非常難的。
另外,我還有一個觀點,就是說成本確實是反映一個國家流通產業的效率,還有商業、服務業整體水平的指標數字,但是有的時候也不能太忽視地看待這個問題,因為它成本、環節因素非常多,我們有時候不能單純地來判斷,應該從產業的整體進步看。
主持人:剛才一直在談體制性成本,這個體制性成本到底是什么?它的含義是什么?另外怎么降低體制性成本?有沒有空間去降低它?
張育林:體制性成本比較復雜,通常可能就是一個管理的數據,這個體制性成本應該是屬于行政這一塊,或者說政府的公權力這一部分要解決的一些問題,它既包括我們的一些稅費、管理費,也包括有一些應該由政府、由公權力部門提供的公共產品,或者說準公共產品。
如果這一項做好了,它也可以大幅降低整個流通成本。另外是政府部門、行政部門之間的各項工作,各種政策的對接這一方面,如果管理很順暢,職能很明確,那么就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環節和重復的行政管理,那么這個成本就可以降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