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3小時到深圳將實現 廈深鐵路預計明年底通車
2011-1-7 15:0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68歲的集美村民老曾,在3年前廈深鐵路開工時,特意跑到儀式現場,手指鐵路規劃圖,很興奮地沖著記者說:“我要去深圳,就3小時,我這一把老骨頭也吃得消。”現在,老曾離愿望越來越近。今年底,廈深鐵路廈門段將與龍廈鐵路同步通車。這比預期的時間,提前了一年。而廈深鐵路全線,也將于明年通車。近日,導報記者探訪廈 -
深鐵路廈門段施工現場,懷想村民老曾“火車通車后”的愿望,沿著已經初具雛形的廈深線而行,且行且記,記錄下廈門虎年“大干150天”中的廈深戰役。
項目經理的“5+2,白+黑”
李長元忙到一句話分了4次才說完。
一直被電話打斷,每次,老李都很不好意思地笑笑,瞄了眼手機說:“嗯,嗯,抱歉啊,先接個電話,鐵路的事。”
老李說的鐵路,就是廈深鐵路。
46歲的他,待遍了全國2/3的地方,干工程。清瘦、黝黑,皮膚有些皸,曬斑明顯,戴個安全帽,一眼就知道是搞建設的。
老李家在福州,眼看兔年春節他又得待在廈門工地。作為中鐵24局廈深廈門段項目經理,自2008年10月鐵路全面開工后,老李眼里、嘴里就只有廈深鐵路。
“住工棚,5+2,白+黑。”老李說,建這條鐵路,上上下下都這么干。廈門段施工現場,最多時有1000多個工人,沒有周末,沒有晚上。
“對廈深鐵路的建設,廈門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提出明確目標。”廈門鐵路建設指揮部有關人士說,于偉國書記、劉賜貴市長多次現場辦公,作出重要批示,潘世建副市長也靠前指揮,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統籌協調督促,市相關部門都通力協作、主動作為、積極配合。
為廈深線讓路,鷹廈線搬上橋
廈深鐵路燒湯溪施工現場。車上,遠遠就看到一根根橋墩蜿蜒排開,一輪“皎潔彎月”懸在兩根橋墩上。
李長元指著 “彎月”:“那是燒湯溪大橋,它的最大特色就在于這彎月形的細桿拱,這也是廈深全線惟一一座細桿拱。”
非專業人士,對 “細桿拱”很陌生,一頭霧水問這仨字咋寫。老李說,廈深鐵路和鷹廈線在這里有個交叉,怎么辦?弄個橋唄,就是這燒湯溪大橋。鷹廈線走橋上,廈深線走橋下,細桿拱就是兩條線的交叉處。
這座銀白色的細桿拱很牛,很漂亮。高12.5米,跨度為96米,如此大跨度的拱橋,在全國都難得一見。一般的標準跨度是32米,建好橋墩,橋面在別的地方預制好后運過來,搭上去,但這座細桿拱跨度將近百米,只能現場澆注橋面。
不僅如此,這座細桿拱彎月造型以及中間一道道的小桿,并不僅僅為了美觀,還通過力學等原理克服跨度大的難題。據悉,平原地區建拱橋容易出現橋臺位移、拱頂下降、拱肋開裂等問題,細桿拱橋則通過在細梁內施加預應力,以消除拱肋推力。
老李說,廈深鐵路走燒湯溪地面的雙線橋,鷹廈線列車走空中的燒湯溪大橋。也就是說,廈深鐵路完工后,原來的鷹廈線將被“搬”上特大橋群的左右兩個線形橋上,從原來的單線結構變成雙線結構,時速也將從60公里提升為120公里。
目前,長約2公里的燒湯溪大橋,56個橋墩牢牢矗立,下部結構基本完工,已經進入T梁架設。
10多公里拆遷量占全省近七成
橋、橋、橋。廈深鐵路廈門段只有12.3公里,卻大橋林立。
從洪塘特大橋算起,接連有燒湯溪大橋、東孚大橋。“大橋可以縮小軌道轉彎半徑,是高速動車組運營的必備條件。”老李說。
簡單說,要減少彎度,提高速度,就得建橋。
廈門段12.3公里,只占福建段總長的8.5%,但拆遷總量卻占全省的67%。每公里平均拆遷量達3.3萬多平方米,是漳州段的20多倍,是福廈鐵路廈門段的4倍。
老李說,鐵路線位頻繁穿過居民住宅和企業密集區,海滄區東孚鎮下土樓村要整村遷移,東埔瑪瑙村的大部分廠房要搬遷,還要遷移廟宇、祠堂10座和數十棵大榕樹。
資料顯示,鐵路沿線的海滄、集美兩區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破解拆遷難題,并走村入戶做工作。區分管領導帶領鎮、村干部深入被遷戶挨家挨戶做工作,經常商談至半夜。在各方的配合下,2009年9月完成征地任務,目前,工程進展順利,基本完成拆遷任務。
10月完成鋪軌,提前一年通車
廈深鐵路廈門段東起集美灌口前場的洪塘特大橋與福廈鐵路連接,西至海滄東孚下土樓村,它既和龍廈鐵路是共線,又是鋪軌基地、東孚樞紐編組站、制梁場、運梁通道等重大的控制性工程集中區段。
按鐵道部和福建省政府的要求,廈深鐵路廈門段要在今年與龍廈鐵路同時建成通車,比原先計劃提前一年。
廈深鐵路廈門段,橫跨集美、海滄區,與龍廈鐵路的廈門段完全重疊。
龍廈鐵路預計今年底建成通車,也就是說,廈深鐵路廈門段也將在年底通車。不過,廈深鐵路全線的通車時間,預計要到明年底。屆時,從廈門坐動車到深圳只需3小時。
目前,廈深鐵路廈門段工程進度完成70%。4月初,廈門段開始鋪軌,10月底鋪完,進入聯調聯試。
另外,鷹廈線為廈深線讓路共需要五次轉線,目前已經完成兩次,今年2月進行第三次轉線,第五次轉線預計在8月。
配套10個鐵路立交通道
廈深鐵路是我國沿海大通道的一部分,是國鐵I級雙線電氣化鐵路,設計速度200公里/小時,預留250公里/小時。
高速鐵路運行時速快,必須是全封閉的。在鐵路建設時要考慮兩邊的車流、人流及市政配套的預留。
為方便鐵路兩側居民出行,廈深鐵路超前規劃了10個立交通道,8個為下穿鐵路的地下通道,2個為上跨通道。總投資估算7.4億元。
這10個立交通道分別是前場六路、前潮路、灌前路、杜前路、灌新路、東孚北一路、東孚北路、蓮茂路、東埔路、廈成高速公路。它們將與廈深鐵路廈門段同步建成,目前有7個立交通道已開工,其中灌新路立交通道已完成施工。
除了規劃配套的鐵路立交通道外,導報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沿線種植了不少灌木、喬木。施工單位說,與福廈鐵路先建設再綠化不同,廈深鐵路是邊施工邊做景觀綠化,施工范圍內放眼看去,不能有裸露黃土。
項目簡介
廈深鐵路位于東南沿海福建、廣東兩省境內,北起廈門市,向南經漳州、潮汕地區至深圳,是我國規劃的 “四縱四橫”鐵路快速客運通道之一——杭深客運專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廈深鐵路全長502公里 (其中福建段145公里),總投資417億元(福建段120億元),由鐵道部和福建、廣東省合資建設。
市鐵路建設指揮部有關人士說,該鐵路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只有它貫通了,沿海鐵路大通道才能真正實現貫通。
專家分析,廈深鐵路將沿海三個經濟特區即廈門、汕頭、深圳聯結起來,即把外向型經濟最活躍的珠三角和海峽西岸經濟區連接起來,對優化區域經濟結構起著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它與福廈鐵路、龍廈鐵路、鷹廈鐵路一起拓展廈門港的腹地資源,打通血脈,使內陸地區 “無水港”一躍成為“有水港”,為做強廈門港和促進山海合作提供強大后盾。
隨著廈深鐵路、龍廈鐵路的建成,廈門將成為福廈、鷹廈、廈深、龍廈鐵路四條鐵路的匯聚點,一躍成為東南沿海重要的鐵路樞紐,加上已有的發達的空港、海港,廈門現代城市立體化交通樞紐的地位得到進一步確立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