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修筑荊楚通衢 構建和諧大道
2011-1-6 14:3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五年,對于時代而言,彈指一揮間;五年,公路行業經受體制變革、冰雪災害和金融危機的洗禮;五年,公路人克難奮進,為“國脈”安全暢通、百姓便捷出行守護著一千八百多個日夜。
這五年,湖北公路人跟隨時代前進步伐,在改革中奮勇向前。為百姓能夠走上安全、舒適、致富的大道,每天用壓路機的樸實厚重、鋪路石的無私奉獻,譜寫著一曲又一曲大路歡歌;用飛架南北、貫通東西的橋梁,協奏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輝煌樂章。
五年來,湖北公路從注重發展速度,向既重速度、又重效益轉變;從重視公路建設,向建養并重、“兩型”發展轉變;公路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由“基本適應”向“總體適應”轉變,基本建立形成了內暢外聯、溝通城鄉、安全舒適、便捷高效的現代化公路網絡。
五年,湖北公路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一系列深刻變化正在發生。
之一:路網更加通暢便捷
今天,出行的道路選擇有更多。
可以從家門口乘上公共汽車,直奔高速公路;也可以體驗自駕的樂趣,馭車而上國、省干線;還可以騎上自行車,嘗試“低碳”環保的健康出行,欣賞田疇河山,呼吸清新空氣,陶冶情操,怡情易性。
這五年,高速公路直達市州,里程快速增長,主要市、縣半天直抵省會;武漢“8+1”城市圈高速出口公路基本建成,與周邊8市形成“1小時交通圈”。
這五年,干線路網日趨合理,干線公路比重大幅增加,技術等級提升,服務水平提高,結構更加優化,層次更加密集,功能更加完善。公路總量成倍增長,全省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9.9萬公里,五年新增近11萬公里,新增1.2倍;公路密度達到107.26公里/百平方公里,比“十五”末增加58.24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通車里程居全國第5位。
這五年,農村公路發展前所未有,“讓農民兄弟走上瀝青水泥路”成為現實。全省共建設通鄉瀝青水泥路5935公里,建設省際出口路5091公里,建設“通達工程”10352公里,建設通村瀝青水泥路102922公里,改渡為橋2.45萬延米。全省共投資339億元,建設農村公路126737公里。實現鄉鄉通等級瀝青水泥路,100%的行政村通公路,94%的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結束了2215個行政村不通公路的歷史、417個鄉鎮和16237個行政村不通瀝青水泥路的歷史。
“十一五”普通公路建設完成投資603億元,為“十五”期1.8倍。其中,國省干線完成投資264億元,全省共建設一級公路1336公里,建設二級公路4785公里,全省提前13個月實現“十一五”公路發展目標。五年共籌措貸款184.53億元,完成通行費收入37.05億元,完成過渡費收入1.1億元,爭取交通部投資81.31億元、省養路費與燃油稅投資106.18億元,籌資力度空前,為公路建養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
到今年底,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里程分別達到3657公里、2337公里、16967公里,全省所有市州通高速公路、90%以上縣市區通一級以上公路,國省干線基本達到二級以上公路標準,基本形成高速公路、國省干線公路、農村公路相互銜接、運轉高效、輻射增強、深度通達的公路網絡,較好地適應了我省社會經濟發展需要。
之二:出行更加安全舒適
7月29日,曾被列為全國18座特大危橋之一的318國道東荊河大橋建成恢復通車,成為百姓關注出行的熱門話題。東荊河重新修建了一座主橋,對引橋進行了加固,徹底消除了安全隱患。新大橋更加堅固、安全、好用。
五年前,全省像東荊河大橋一樣的危橋隨處可見,更不用提省道、縣道和農村公路上的危橋,因歷史原因,經濟、技術條件所限,橋梁的設計、建造和維護,多為人力肩扛背馱,材料設備達不到試驗檢測要求,施工工藝不符合技術規范,使用壽命難以保障。
這五年,全省推行危橋改造,公路安全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僅2010年就改造危橋350座,平均每天改造完成1座國省道危橋,總長達21.78公里。五年來全省共完成危橋改造1677座,國、省干線公路現有危橋基本消除。
這五年,全省公路大力實施安保工程,按照“安全、經濟、環保、有效”的原則,因地制宜,對公路急彎、陡坡、視距不良等危險路段進行綜合整治,建成安保工程5583公里/10180處,及時處治地質災害,不斷改善安全防護設施,極大地改善了行車條件。公路安全始終保持平穩態勢,未發生重大安全責任事故。
這五年,公路應急體系日趨完善,全省縣市區公路部門組建了應急救援基地,成立了應急搶險專業隊伍,安排專項資金配備應急搶險專用設施,配備挖掘機、裝載機等機械設備800臺(套),儲備應急搶險物資8萬方,初步建立了公路突發事件預警、應急協調與保障機制。在參加汶川抗震救災、抗擊百年一遇冰凍雪災、防洪搶險等重大自然災害面前,應急救援隊伍發揮了巨大作用,有力體現了公路行業快速反應處置能力。
五年來,全省養護完成投資131億元,完成國省干線大修4899公里、中修3035公里。國省干線優良路率達到70%以上,縣鄉公路優良路率達到50%以上。公路服務功能穩步提升,路況路貌得到全面改善。
如今,無論是走在鄉間的農村公路上,還是行駛在國、省干線公路上,都會感受到路面的平坦,線型的順暢,路景的悅目,司機、乘客感覺與過去的顛簸公路相比,心情大不一樣。
之三:公路更加綠色環保
金秋時節,極目遠眺,重巒疊嶂,路入蒼煙,林海莽莽,芳草菲菲。火紅的楓葉盡染層林,金黃的草甸落英繽紛。
當遠方的游客經過神(農架)—宜(昌)公路進入自然保護區,欣賞如畫美景的同時,無不感嘆神宜公路建設者的匠心獨運,在滿足改善公路通行條件、保護當地獨特的自然生態、尊重地域文化多樣性的多重需求下,向世人展示了“路在林中展、溪在路邊流、車在景中行、人在畫中游”的公路生態新景觀。
神宜公路設計靈活,寬窄適宜,宜路則路,宜橋則橋,半橋半路,懸挑幫襯,橋隧相連。沿線適當設置文化墻和景觀區,將人文要素“美人昭君、詩人屈原、圣人神農、神秘野人”盡顯其中,以路為媒承載悠久歷史文化,將公路建設與生態保護、歷史文化巧妙結合,不但豐富了公路的文化內涵,而且提升了神農架的旅游品位,為神秘的神農架增色添彩,讓旅游者賞心悅目、心曠神怡。“路景相容、自然神宜”旅游公路的建成,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原生態旅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更為打造“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兩型交通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2008年6月,交通運輸部在宜昌召開了神宜科技環保示范工程經驗交流會,將神宜公路列為部科技環保示范工程,在全國推廣其“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兩型公路建設的新理念。
如今,神宜公路的建設理念在全省普通公路建設養護中推廣應用。武神公路、赤壁一級公路、仙洪試驗區公路、大別山旅游公路等重點工程成為一批“兩型”公路典范,全省公路面貌煥然一新。
在公路建設中,把科技創新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大量應用最新科技,完成了“神宜公路環境工程技術研究”等科技研究項目,榮獲一批部、省級科技進步獎項。在科技創新的引領下,全省公路建設養護中大力推廣應用瀝青路面冷再生、瀝青路面熱再生、水泥砼路面再生等科研成果,公路更加綠色環保,取得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之四:服務更加便民優質
五年前,如果公眾需要給公路工作提出建議和意見,就需要寫信寄給領導,或者提前約好時間,親自跑一趟到公路部門。如果天氣不好,路途不便,還得車船勞頓,一路折騰,筋疲力盡。
現在,您可以坐在家里電話溝通;或在網上給局長提出意見建議;或發郵件給信訪部門。在規定的辦理期限內,有人主動聯系,對答復情況開展滿意度調查。
五年前,從事公路運輸的車主,如果車輛超限超載,一定要到公路部門辦理行政許可證件;基層公路部門如果采伐行道樹、辦理路政案件,也要帶上文件資料,長途出差找主管部門。
現在,這一切都足不出戶,坐在電腦前搞定。從事公路運輸的車主可以在網上辦理超限運輸車輛通行證。基層公路部門上報文件,通過辦公自動化OA系統,直接向上級主管部門申報。辦理進度情況,實時跟蹤查詢。
五年來,公路信息化步伐全面加快。省政府批準建立了106個治超站點,建立了部、省、市、站治超工作四級聯網監控網絡,實現各路段全時監控。全省公路系統建立了辦公自動網、公路政務信息查詢系統、路政管理及超限監控系統、網上行政許可辦公系統、費收監控系統、網上公眾服務系統,建立了國省干線與農村公路數據庫、危橋數據庫,為公路規范化管理提供了支撐。
之五:管理更加規范完善
誰對燃油稅改革印象最為深刻?那一定是司機師傅。
以往跑一趟長途運輸,一定要經過三、五個公路收費站,交出幾十、幾百、甚至上千元的過路費,偶爾還想辦法繞行逃避收費,也有違法闖崗逃費的。
去年5月1日以后,省內二級公路收費站全部撤除,“一腳油門踩到底”,不用停車繳費。103個政府還貸公路收費站準時停止收費,5673名費收人員先后得到妥善安置。“十一五”期,全省深入推進公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公路養護管理體制改革、管理機關機構改革、附屬企業改制等重大改革工作,養護生產能力得到提高,行業主體職能突顯。
養護政策不斷完善。制定了國省干線公路大中修技術規范,調整了大中修投資標準,不斷加大國省干線大中修比例。不斷完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系,省人大出臺了《湖北省農村公路條例》,省政府出臺了《湖北省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改革實施方案》,各縣市區出臺了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辦法,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長效機制基本建立。
依法治路得到加強。公路系統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關于加強超限運輸車輛行駛公路管理的通知》精神,不斷加大治超力度,先后組織開展了跨地區聯合治超、“百日治超”活動,全省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配合、行業推動的治超聯動體系。干線公路平均超限率控制6%左右。五年全省共拆除公路違法建筑3600處85000平方米,整治集鎮過境路段230個,依法維護路產路權,保障了公路安全暢通。
之六:行業更加文明和諧
葉宗節,黃石市公路局女養路工。
她20年如一日,重復著苦、臟、累的養護勞動,細心呵護管養路段,如一顆鋪路石,平凡樸實、任勞任怨。2010年她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她是全省幾萬養路工人的代表,像她這樣的杰出的養路工,默默無聞人的更多。
這五年,公路系統兩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行業形象極大提升。創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3個、省級最佳及省級文明單位33個、省級文明路10條;省、部級“文明示范窗口”近30個。
這五年,公路系統隊伍建設不斷加強,先進典型層出不窮。培育以“十佳養路工”王長山為代表的一大批“剛毅式職工”;7人獲國家及省部級勞模稱號;4人獲國家、省級“五一勞動獎章”。
這五年,公路系統黨風廉政形勢良好,腐敗風險預警防控體系逐步健全。全省公路系統無重大腐敗案件發生,確保了工程優質、干部優秀、資金安全。
這五年,公路系統得到了各級地方黨委、政府和各界的支持、關心和幫助,全社會營造了良好的公路發展環境。公眾對行業的滿意度大幅提升,依靠各方力量推動公路發展的合力正在聚集和迸發。
過去的五年,湖北公路人迎難而上,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值得感動與自豪;面對著重要戰略機遇期,公路人更加信心百倍,站在新的起點,向更高目標邁進,為荊楚遍地坦途,湖北在中部率先崛起鋪好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