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開啟“高鐵時代”
2011-1-6 14:3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10年12月30日,長吉城際鐵路動車組通車。 新華社記者 王昊飛 攝
2010年12月30日,是一個足以載入吉林省發展史冊的一天,這一天在長吉圖經濟走廊一條從省會長春開往吉林市的高速列車,以時速250公里的速度,完成了兩市間111公里的里程。作為東北地區第一條高速鐵路,長吉城際鐵路經過3年多的施工建設,終于建成通車。吉林人多少年的期盼在這一天變成現實,長吉一體化由此邁出實質性一步,我省城鎮化戰略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取得重大突破!
據了解,長吉城際鐵路西起長春站,東至吉林站,全長111公里,設計時速250公里,直達動車組運行時間為29分鐘,沿途設有龍嘉、九臺南、雙吉3個車站,預留空港新城、新樺皮廠2個車站。在龍嘉機場站得知從長春站到該站只需要9分鐘,而且旅客可以從車站直接進入機場,實現鐵路與航空的“零換乘”。鐵路正式運營后,將在吉林至長春間對開16組動車組列車。通過多班次、高密度、快速運行,實現兩市公交化運營,構建“半小時”生活圈。長吉城際鐵路的開通,在長吉通道內形成了以長吉高鐵主要承擔城際間旅客運輸、長吉鐵路主要承擔貨物運輸,同時與公路和民航等運輸方式,共同組成分工明確、功能合理、良性競爭、協調發展的綜合交通運輸系統。
長春市和吉林市是吉林省兩個最大的城市,人口占全省的45%,經濟總量占全省的60%以上。
有關專家預計,到2030年,長吉兩市人口將超過1000萬,吉林省現在的省會和曾經的省會將合力形成長吉大都市區。2010年7月2日,《長吉兩市推進一體化發展合作框架協議》簽訂,兩市正式啟動圍繞城鄉規劃、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市場體系、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等6個方面全盤推進的一體化進程。短短半年,長春市雙陽區奢嶺新城,已完成投資26.11億元。停滯多年的吉林市哈達灣老工業區整體搬遷改造工程立即動工。永吉縣岔路河鎮中國吉林(新加坡)新型農業合作食品區,已完成投資8.62億元。
長吉城際高鐵的開通,迅速縮短了長吉兩市時空距離,為周邊縣(市)區與兩市開展經濟合作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以此為契機,目前,兩市正在加快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統籌研究區域內鐵路、公路等運輸方式的綜合布局,隨著長吉城際高速鐵路通車,將啟動長吉高速6車道改造,推進實施長吉北線、長吉南線一級公路改造,加快完善長吉連接地帶公路網絡,實現區域內貨運無縫連接、客運零距離換乘,提高運輸效率。長吉城際高鐵開通后,兩市有條件共同規劃城市發展、產業布局和環境建設,充分利用兩座城市間80多公里的經濟帶、環境帶、產業帶,實現生產力發展空間互補和差異化發展,據了解,長春與吉林兩市已有意聯合籌備省內重大商貿活動,共同打造區域性國際化會展品牌;合力推動兩市物流大通道和物流節點建設,支持汽車、農產品物流企業跨區經營,構建區域綜合物流體系;統籌制訂區域旅游發展和市場開發戰略,策劃推廣凈月潭、松花湖、北大湖等精品旅游線路,加快建立長吉兩市無障礙旅游區。長春還將突出打造長春興隆綜合保稅區,統籌規劃建設集口岸通關、出口加工、保稅物流、轉口貿易、國際國內采購分銷和配送等集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綜合保稅區,形成面向東北亞、服務長吉圖的重要對外開放平臺。與此同時,吉林市也在圍繞長吉一體化,精心打造吉林北部工業新區,主要發展裝備制造、儀器儀表、汽車零部件等低碳和高新技術產業;打造吉林化工循環經濟示范區,大力發展精細化工、生物化工、化工新材料,積極促進化工與汽車產業銜接發展,規劃建設汽車化學品園區、“三劑”工業園區,兩市合作共同推動建立汽車橡塑技術聯盟。
毫無疑問,長吉城際鐵路竣工通車,具有里程碑的歷史意義,它實現了我省高鐵建設零的突破,標志著吉林省已經敲開了高鐵時代的大門。長吉高鐵開通前夕,長春至琿春高速鐵路開工建設。在“長吉圖先導區”發展戰略中,琿春被賦予開放“窗口”功能,“延龍圖”一體化定位為開發開放前沿,長吉兩市則是腹地,及至長春至琿春間的高速鐵路通車,長吉圖腹地和前沿及窗口,將被“高速”連接,這意味著長吉圖開發開放必將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