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業難與電子商務一起成長
2011-1-6 0:0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日,一張“讓白領臉紅的工資單”開始通過新浪微博、開心網等平臺傳播。這張工資單是北京某快遞公司一位普通快遞員的月收入。在扣除款項之后,這位普通快遞員的月收入為6000元,幾乎是很多大學本科畢業生第一份工作月收入的兩倍。
這樣的收入水平多少可以看出快遞業如今市場需求的龐大——快遞員的工資都和送貨件數直接掛鉤,送得越多賺得也就越多。但在龐大的市場需求另一面,卻是大型民營快遞公司在求生線上的苦苦掙扎。近期,國內最大的兩家民營快遞公司申通、圓通終于不堪忍受龐大的成本壓力,選擇了漲價以求生存保障。
消息傳出后在市場上引發軒然大波,最終申通只能選擇暫時妥協的辦法以穩定市場。但從長期來看,快遞費用肯定會上漲,否則“整個行業都會死掉”。
作為整個電子商務行業的“最后一公里”,中國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成為過去數年內快遞業發展的重要刺激因素。時至今日,淘寶、當當等電子商務平臺已經成為快遞公司最大的客戶。快遞業即將扇動的蝴蝶翅膀,引發的很可能是電子商務業內的一場風暴。
C2C的“原罪”
問題的癥結在于加盟式快遞公司的經營模式和利潤分配問題。以申通為例,快遞公司負責收貨(尋找貨源)和城際間的運輸服務,而各地區的派送方則是加盟到申通體系中的快遞公司。也就是說,最終負責把貨物送到消費者手里的,實際是各地區的加盟商。
淘寶此前是申通最大的客戶。消費者在淘寶上購物后,需付5~10元快遞費用給賣家,而淘寶賣家付3.5元快遞費給申通,申通負責收貨和城際運輸后,并不付費給加盟商,由加盟商送貨給消費者。
淘寶賣家所享受到的“3.5元快遞費”實際上是淘寶此前對快遞公司提出的要求。按照淘寶此前的計劃,快遞公司若想和淘寶合作并成為推薦物流商,必須快遞費打7折。但事實上,這部分差價最終并不是讓利給了買家,而是被賣家賺到。這也是為什么很多淘寶賣家“賣貨不賺錢”的真正奧妙所在。
按照淘寶官方提供的數據,2009年全年總交易額為1000億元。淘寶每年成交的筆數為25億筆,假設其中60%的交易需要快遞服務,則賣家從快遞費中賺取的利潤為15億元。
這15億元,也正是讓申通和圓通糾結的根本。圓通和申通迫于加盟快遞公司長期“無錢可賺”的壓力,被迫從屬于自己的每單3.5元中分出0.5元,用于補貼加盟公司的經營壓力。但受困于汽油漲價等成本問題,申通和圓通發現在補貼加盟公司之后利潤率大幅下滑,為了避免區區這0.5元成為壓垮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漲價成為最后的選擇。
這多少也算是C2C模式的一種原罪。很容易理解的一個問題是,由于C2C賣家和買家之間的嚴重分散性,交易流程中的貨物往往只是在平臺上流通,買賣雙方更多都是以個人身份出現。在這樣的背景下,買賣雙方選擇“貨到付款”的方式,由快遞公司代為收費幾乎不可能。C2C平臺和快遞公司并不在同樣的利益聯盟當中。
“很簡單的道理,B2C模式下如果物流出問題,買家會直接找到以賣家身份出現的企業。”知名IT分析人士程天宇說,“但是在C2C領域,物流的問題是在賣家和買家之間發生的,和平臺沒有關系。所以淘寶才會擁有面對快遞公司的話語權,才能把原本屬于快遞公司的一部分利潤抽出來分配給賣家。”
B2C的無奈
在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歷程中,最早成為快遞公司“大客戶”,并很大程度上促成民營快遞公司崛起的是B2C模式的創業者。但B2C企業沒有話語權,太過于依賴物流環節。
為了解決好這“最后一公里”的問題,當當等B2C網站從創業的第一天起就只能通過兩種方式來解決問題。其一是與快遞公司簽署長期的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共同成長;其二則是斥巨資在全國范圍內建設自己的物流配送體系。
時至今日,當當網已建成國內最大的“貨到付款快遞服務體系(簡稱COD)”。據當當網負責全國運輸發送的高級總監張昀介紹,目前北京地區已有85家聯營商戶率先開通了該項服務,年內北京將有超過100家商戶受惠于此。到2010年,上海、廣州等城市也將開通該項服務。
“在B2C領域里,絕大多數的交易都是選擇貨到付款,由快遞代收的方式。”業內人士說,“這一方面是因為中國金融信用體系不完善,另一方面也能顯示出快遞公司和B2C企業互相之間的依賴關系。”
“大淘寶”下快遞更弱勢
但故事并沒有就此結束。最新消息顯示,淘寶正在搭建“大淘寶平臺”,擬在3C、家電、書籍等領域內向B2C行業擴張。一旦如此,淘寶在整個物流環節中的話語權將更加強勢,而為了保證自己初期的利益,淘寶必然繼續想辦法將更多的中間環節成本壓縮至最低。換言之,快遞公司在淘寶談判桌上的發言權,將越來越低。
可以預見的是,淘寶大規模進入B2C行業,并不會修正自己對于產業鏈利益的分配模式。對于快遞公司來說,如果不能滿足淘寶對B2C業務的要求,甚至連C2C的單子都會丟掉。在這樣的情況下,快遞公司根本不可能有機會和電子商務一起成長壯大,只能不斷在懸崖邊上跳舞。
從“貨到付款”模式里成長起來的B2C公司則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如當當網不僅和干線運輸商保持了長達十年的合作關系,同時很早就加強了自身的物流和倉儲體系建設,因此當當可以動輒拿出“免運費”的政策作為促銷手段。
快遞業前段時間的“漲價”很大程度上可能成為淘寶上市前“最后一公里”的最大隱患。而在“大淘寶”平臺壓迫下的快遞公司何去何從,更是整個中國電子商務行業的共同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