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城鄉物流對接的"德州樣本"
2011-1-5 15:0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交真心服務‘三農’,通物流造福百姓”,這是記者近日在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王打卦鄉農村交通物流站采訪時見到的一面錦旗。錦旗由該鎮戴家口村女青年戴青青代表全村1000多農民贈送。戴青青在村里開了一個超市,自從成為村級交通物流店后,只要一個電話,村里所需要的商品就到了,不僅快速便捷,而且價格便宜。
在德州,像戴青青這樣的物流店目前已有1000多家,全市400多萬農民可以像戴家口村一樣享受到送貨上門的服務。
從“人順其道”到“貨暢其流”
農村公路建設“全國看山東,山東看德州”。
2003年以來,地處魯西北的德州市立足當地實際,居弱圖強,先后在全省率先啟動農村公路改造工程、率先啟動縣鄉公路改造工程、率先建立健全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系,累計投資30多億元,新建改造農村公路1.7萬多公里,建設大中橋梁800多座。同步實施村村通客車工程,新增和延伸農村客運線路456條,新投放通村客車1000多輛,實現了村村通油路通客車,徹底解決了全市8000多個村農民群眾的出行難問題。
交通條件的改善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插上起飛的翅膀。近年來,德州農副產品生產與加工能力大幅提升,農村物流規模逐步擴大,物流需求迅速增加。同時,隨著農民收入的增加,農民購買力不斷提高,生產消費需求不斷增加。
相對于城市物流產業紅紅火火,農村物流產業卻相對冷清,物流信息滯后、物流設施不足、流通方式落后等問題日益凸顯,遠遠不能滿足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由于農村物流投資大、周期長、收益低,許多企業眼瞅著巨大的市場,只能望“農”興嘆。怎么辦?
2007年,山東省做出了發展農
村交通物流的戰略決策,采取“先行試點、逐步擴大、總結經驗、全面普及”的方針,通過整合農村物流資源和交通運輸、基礎設施資源,力爭實現城鄉物流無縫對接。而德州正是這“先行試點”之一。
德州市發揚“敢為天下先”的精神,開始探索農村交通物流建設,著手破解工業品下鄉難、農產品進城難、農民購物難等問題,力求做到貨暢其流。
德州市副市長翟長生告訴記者,雖然是發展中地區,但是德州在發展農村交通物流方面的優勢比較明顯,主要表現在德州是全國重點交通樞紐城市和省級物流節點城市,區位交通優越,資源豐富,商貿流通活躍。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物流發展,將其放在各類現代服務業發展之首,實行適度傾斜的產業政策,并且將農村交通物流列為全市十項民心工程之一,由行業行為全面上升為政府行為、社會行為。
經過密集考察和調研,2009年6月30日,德州市交通運輸局研究制定了《關于加快農村交通物流發展的意見》,通過有效整合“四位一體”鄉鎮交管所、農村客運線路等資源,實現農村交通物流加快發展。為進一步推動工作,實行目標責任制,市縣兩級簽訂目標責任書,并分別成立農村交通物流發展領導小組,實行主要領導負責制,做到機構、人員、經費、責任“四落實”。
一場從“人順其道”到“貨暢其流”的惠民工程正式拉開序幕。
唱戲先搭臺 引水先修渠
“建設信息領域橋頭堡,致力企業發展倍增器,編制數字經濟泛在網,成就現代物流新引擎!庇浾咴诘轮萁煌ㄎ锪餍畔⒅行亩䴓菙祿行膲ι希男畜w現中心發展目標和理念的大字非常醒目。
這個投資3000多萬元的高標準交通物流信息中心,設有德州市交通物流門戶網站和物流電子商務平臺、企業專區應用平臺、信息技術支撐平臺等3個服務平臺及1個數據交換服務平臺,并與全省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相對接,實現商流、交通流和信息流的有機結合。
德州市交通運輸局局長孫華斌告訴記者,德州交通物流信息中心只是全市農村物流建設“個十百千”工程中的基礎一環。為了推動農村物流建設,德州市首先從構建高效便捷的流通網絡入手,全力推進“個十百千”工程,即建設1個市級交通物流信息中心,11個縣級農村交通物流分撥中心,100多個鄉鎮物流站,1000多個村級交通物流點,構建市、縣、鄉、村四級農村交通物流網絡,從而有效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流通成本、活躍城鄉市場、繁榮農村經濟、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在禹城市農村交通物流分撥中心臨時倉庫,記者看到兩輛標有“交通物流”標識的貨車整裝待發。在一個只裝有兩瓶藥片的包裝袋上,標有單號:0412,件數:1,地址:李屯老高,收貨人:高順德,還標注監督電話。禹城市交通局副局長邢志剛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李屯老高是李屯鄉老高村,距離縣城35公里,坐公交車一個半小時,來回一趟僅坐車、吃飯就要花37塊錢左右。而交通物流車送到他們家僅收2元錢運費。
來到平原縣農村交通物流分撥中心,記者看到占地135畝的分撥中心與物流配載中心、物流信息中心、汽貿綜合中心已經建成,配載中心實現了全縣配載及快貨轉運業戶集中經營;信息中心采取先進技術,實現了與省、市信息平臺的聯網融合。
平原縣交通局副局長王金華告訴記者,平原縣通過縣物流信息中心與鄉鎮物流站微機聯網及時收集發布農村市場的供求信息,對農村需要購進的商品,聯合縣內四大商家及時組織貨源,由交通物流公司車隊或鄉鎮物流站及時配送到位。對農村需要運出產品,及時組織車輛進行運輸,并積極幫助農民尋求市場商機,做到不讓需求信息在這里受阻,不讓送達時間在這里拖延,不讓貨物差損在這里出現的“三不讓”服務規范。2010年以來,全縣共完成農村交通物流配送貨物6萬多件,營業額超過7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