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行業資訊

中國東盟自貿區物流不暢成發展掣肘

2011-1-5 14:2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2011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一周年。接受記者采訪的眾多專家認為,作為中國對外商談的第一個自貿區,也是東盟作為整體對外商談的第一個自貿區,中國—東盟自貿區開局良好,成就矚目,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但是中國—東盟一體化還是盤到中期,尚有三大藩籬尚待打破。
   自貿區助推中國—東盟區域一體化向縱深發展  
    不少專家認為,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成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里程碑事件,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的深入推進,未來服務貿易領域的進一步開放、次區域合作、通關便利化、基礎設施的對接等將成為中國—東盟合作的熱點和亮點,助推區域經濟一體化向縱深發展。  
    廣西社科院副院長古小松說,在中國—東盟自貿區框架內,次區域經濟合作變得日益活躍,這促使本區域的融合進一步向深層次發展。為實現2015年建成東盟共同體的目標,東盟國家正在積極加強東盟東部經濟增長區、湄公河區域、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增長三角等次區域經濟合作,以縮小東盟內部經濟發展差距。中國政府正積極鼓勵企業參與東盟框架內的次區域經濟合作,同時正在與東盟有關國家積極推動GMS建設和泛北部灣經濟區建設。次區域經濟合作將越來越成為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的熱點和亮點。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高級研究員楊沐表示,東盟內部的問題主要是東盟老6國和新4國的經濟差距問題,除了越南近些年經濟發展迎頭趕上以外,這種差距非但沒有縮小實際上卻在擴大。在自貿區框架下,中國和泰國的合作可以為促進柬埔寨、老撾、緬甸的合作發揮更大的帶動作用,從而使區域內各國共享經濟發展成果。  
    “自貿區的建成提供了區域商務和貿易發展的更大機會,進一步縮小了不同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推動了跨境貿易和投資,對整個東亞經濟的一體化建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契機。”楊沐說。  
    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環球業務部助理秘書長張彩虹表示,中國—東盟自貿區是中國參與的最大的一個自貿區,無論是面積還是市場,潛能都非常大。東盟和中國這兩個經濟體,如果能夠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會把亞洲的經濟推動得更快,對世界也會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  
    期待沖破三大藩籬  
    雖然中國-東盟自貿區開局良好,成就矚目,但專家認為,中國-東盟區域經濟一體化還僅僅是“盤到中期”,目前還存在貿易不平衡、物流不夠暢通等多方面合作藩籬亟待突破。  
    首當其沖的是貿易不平衡問題。從2010年上半年的貿易統計來看,雖然中國對東盟的貿易是逆差,但對緬甸、越南、印尼等仍是順差,中國東盟工商界人士認為,一些國家的擔憂將為自貿區運行帶來障礙。   
    中國社科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區域合作研究室主任王玉主說,怎樣應對貿易不平衡問題,如何進一步減少貿易壁壘,采取更有效的進出口管理機制,這是目前中國-東盟自貿區最重要的挑戰。  
    其次,自貿區內物流發展層次不一、通而不暢的物流體系也成為自貿區經貿發展的掣肘。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崔忠付表示,目前區域內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物流觀念差異較大,物流標準不統一等因素,導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已經成為中國-東盟經貿發展的一大障礙。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物流總成本與GDP的比率一直徘徊在18%左右,2010年上半年才下降到18%以下。而東盟各國(新加坡除外)初步估算其物流總成本與GDP的比率在20%以上,比發達國家平均水平高出一倍。  
    一些分析人士提出,要建立一個強有力的對話協調機制,通過實現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和政策、標準、信息平臺等多方面的協調統一,構建一個統一的物流運作平臺,從物流行業的角度、從整個自貿區的角度對物流系統進行整合,最大程度降低區域的物流成本,提升區域產品和經濟競爭力。     
    再次,自貿區的初步成效還有待各方的務實推進。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主任沈世順認為,雖然中國與東盟國家已簽訂了《貨物貿易協議》、《服務貿易協議》和《投資協議》,但這些協議落實的實際效果還有待觀察和考驗。 
    專家表示,中國-東盟自貿區是一個雙贏的制度性安排,在充分考慮協議各方經濟發展水平和市場承受能力的基礎上,通過擴大市場準入,消除貿易和投資的壁壘,實現雙方對經濟一體化效益的共享,進一步釋放自貿區的發展潛力。(本文來源:新華網)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