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一棵大白菜的物流旅程

2011-1-5 2:0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本報記者 林振強
    每次物價飆漲,似乎都離不開貼近民生的糧食、蔬菜、肉、蛋等。漲價背后,人們看到并非都因需求陡增造成的,而是一些看不見的“手”在作怪。
    漲價背后,一些糧農、菜農、菜商,不但沒賺到錢,反而一肚子的苦水。在漫長的糧食和蔬菜、肉、蛋供應鏈背后,每個環節都離不開物流,難道是物流在作祟?
    2010年以來,農產品價格一度呈瘋漲勢頭,雖然在國家一系列物價和供應政策出臺后得到了很好的遏制,但物價畸形漲跌的根本原因在哪里?誰是看不見的漲價推手?
時間:2010年12月27日早上8點地點:山東泰安市肥城王莊鎮
    某村蔬菜大棚攤位:大白菜等價格:0.15~0.2元/斤
    “每斤1毛5,這個價格已經不能再低了。”菜農張如生猛吸一口煙,對眼前的幾個上門收菜的人說,“要不是看你們是熟人介紹的,我要價都得2毛多。”對方對這個價格似乎并不滿意,準備再往下壓壓,張如生顯然有些急了,一些抱怨的話像連珠炮似的蹦出來:“現在物價這么高,種菜投入也多了,總不能讓我賠錢賣吧。”
    大白菜一般畝產8000~10000斤,往年這個時候,當地大白菜產地批發價每斤只有幾分錢,毛收入最多也就1000元。2010年白菜價格高,原因很多,張如生認為種植白菜成本升高是主要因素。據他估算,白菜種子每畝就要花30~50元,再加上農藥、化肥、人工管理、澆水都需要投入。隨著各種費用的上漲,現在種一畝白菜成本近1000元。
    張如生介紹說,除去這些不算,單是貯存一項,就是一筆巨大開支。以前基本都是菜商直接到田間收菜,白菜不用單獨存儲,可今年由于成本投入大,菜農都擔心一場暴雪下來把白菜凍在地里,就把白菜從地里收了回來。
    大白菜露天存放,只簡單蓋層草墊,這在一些白菜產區十分普遍。如果為了保持時間更長,或是為了防止霜凍,必須采用冷庫低溫儲藏,這樣的話,所需費用一般農戶顯然承受不起。于是,利用大棚貯存就成了菜農們普遍采用的方式。不過,即使這樣成本也很高,“建造一個存放1萬斤白菜的大棚,需要3000~4000元的費用,這種大棚也只能用4~5年。”張如生說。
    12月27日的泰安,最高氣溫達到了8℃,而天氣情況其實也左右著白菜價格。“前一段白菜價格很高,所以現在大家都想等價格再往上走,可白菜和其他蔬菜不太一樣,溫度太高或太低了,都不利于白菜儲存。”在張如生看來,他急著把白菜賣出去,免得最后砸在自己手里。
    等他說完,幾個菜商湊在一起低聲商量,最后決定成交。不過白菜要去根、去幫兒、進行簡單加工,他們先只交押金,等下午再領人過來裝車運走。張如生苦笑了下同意了,他知道這些人還要再找下家。
    即便知道對方是中介,也沒辦法。他需要做的是好好盤算下白菜去根、去幫兒凈損失約15%~20%后,到底能收入多少。此外,他還要從每斤里拿出0.01元,給剛才那個介紹菜商上門的中間人。
時間:2010年12月27日中午12點地點:山東泰安市肥城
    蔬菜批發市場攤位:大白菜等價格:0.2~0.3元/斤
    臨近中午,菜商閆立和顧不上吃午飯,仍在市場里四處詢價。將山東本地白菜低價買下,運到北京的蔬菜批發市場以較高價賣出,從中賺些差價,是閆立和從事了三年多的生意。而這個冬天,他覺得經營風險似乎比往年都大。
    “產地價格太高,而銷售地的白菜這一段時間突然多了起來,不但價格難往上抬,有時幾乎都賣不動。”閆立和在與一個同行交流時,彼此都有這樣的感覺。畢竟白菜并不是人們餐桌上的惟一選擇,價格太貴買的人自然就少了。
    即使市場前景并不明朗,閆立和還是想試試。他這次之所以來到泰安,就是因為當地生長的黃芽、青芽等白菜品種,最大特點是耐貯藏,這樣即使不太好賣,也可以多放幾天,可以減少白菜經營中的風險。
    不過,在轉過幾個蔬菜批發市場后,他感覺市場形勢并不樂觀。白菜整體質量似乎比往年好些,可價格實在是高了,以這種價格拉到北京,很難賺到錢。就在閆立和準備離開的時候,幾個中介商模樣的人上來搭訕,他們正是收購張如生白菜的那些人。在看過樣品和詢價后,雙方初步達成意向,但閆立和提出先去看看白菜整體質量后再做決定。
    在張如生大棚里,雙方最后將價格談妥,每斤0.22元。這時張如生提出白菜都已去根、去幫兒,并且每根白菜都裹上了一層薄塑料膜用以保鮮,這部分加工和成本費,不應該由他來承擔,要不他就要虧大了。
    最后包括白菜加工費、裝卸費在內的費用,都算到了閆立和頭上。“費用雖然不多,可也是不可回避的成本啊。”據了解,每棵白菜塑料薄膜費用在幾分錢左右,裝卸費是一個工人每噸要收12~15元。而閆立和表示,最大的支出,是他們由山東運到北京的運費。
時間:2010年12月28日上午地點: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攤位:大白菜等價格:0.4元~0.5元/斤
    由于閆立和沒有自己的車輛,不得不從當地租了一輛大貨車。運費是一口價,每噸140元。這次他收購的白菜在10多噸,運費總共有1500元左右,這與去年相比上升了幾百元。
    閆立和一再抱怨運費太高,可運輸方也很委屈。他們認為,雖然農產品運輸車輛在高速公路行駛,都可通過綠色通道免費通行。但油價、司機工資等費用的上漲,使他們也面臨著巨大的成本壓力。今年年底各地出現的“柴油荒”,也使一些人有機可乘,為蔬菜運輸增加了新的負擔。“有時加1000塊錢油,必須得給加油站工作人員500元的小費,要不不是加不到油,就是加不夠數量。”一位長期跑長途的司機介紹說。
    據有關機構統計,我國大城市蔬菜需求一直靠遠距離調運,其中95%靠公路運輸,公路運輸費用占據了蔬菜成本的很大一部分。雖然“綠色通道”的開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負擔,但據閆立和介紹,農產品運輸有時會深入到農村或是鄉鎮,如果離開高速公路,在一些地方公路行駛時還可能面臨額外的收費。現在各省市都在推行計重收費,對于超載的處罰比較嚴厲,可各地對超載規定的標準不一,也讓人無所適從。因此,為了怕罰款,菜商往往不敢多拉貨物,為了避免“入不敷出”,最后也只能把這部分費用轉移到菜價里。
    經過5個多小時的長途跋涉,閆立和終于在12月28日上午將白菜從山東運到了北京。而當他們準備進入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時候,新的費用支出又來了。
    進入市場,按照規定要繳納一定費用。據了解,運送白菜的貨車進場費,不但比去年漲了,而且不管大車小車統一收費都是90元,那些裝貨量不足10噸的小車明顯吃虧。此外,由于白菜價格高,兩天也就才能賣一半,有的一車白菜要賣6、7天,吃住花銷也是一筆不小的成本。
    “沒辦法,這些成本都要加到菜價中去。”閆立和在算過賬后發現,即使是現在每斤白菜賣0.4元,依然只是剛剛能收回成本,并沒有多少盈利的空間。可當天新發地的白菜價格行情基本是在0.4~0.5元之間,“看來這次真的要賠本賺吆喝了。”他有些無奈地說。
時間:2010年12月28日下午4點地點:北京朝陽區定福莊西街菜市場攤位:大白菜等價格:0.8元/斤
    在業內人眼里,蔬菜加價最猛的環節,并不是從產地到銷地批發市場中間這幾百上千公里,而往往是從批發市場到零售市場的十幾公里甚至最后一公里。
    真實的情況也確實是這樣。我們在北京市區內各菜市場看到,大白菜價格基本都比批發市場高出近一倍,甚至更多。但在這個環節,商販似乎也沒有賺到“暴利”。
    王軍在北京朝陽區的定福莊西街菜市場承包了兩個攤位,每天下午他都要開著自己的小面包車到各大蔬菜批發市場采購。在新發地批發市場,他以每斤0.45元的價格,從閆立和手里買到100斤白菜后,完成了今天的采購,準備拉著一車蔬菜往回走。有人問他為什么不多買點兒,王軍笑笑說,一是因為目前白菜價格高,不太好賣,另外城區不允許通行貨車,他每次也只能拉這么多了。
    在定福莊西街菜市場,白菜的價格基本在0.8元左右。王軍認為,白菜價格翻一番,是因為他們的成本壓力更大。
    “攤位費比菜價漲得都快。”王軍說,這個市場和北京其他菜市場一樣,攤位費年年見漲,一個攤位擺不了多少菜,他只能一下租賃兩個。而現在生意不太好做,費用又太高,他準備把其中一個轉租出去。
    一方面市場里的攤位費越來越高,讓許多商販都感到吃不消,另一方面租房、兒女上學、基本生活等開銷也越來越大,林林總總算下來,每月的成本在1500~2000元,這些費用最后絕大部分都要分攤在菜價里。
    實際上,交易時間長、成本高、損耗大,流通效率不高等,一直以來都是困擾我國農產品特別是鮮活農產品流通的主要癥結。大白菜在儲存過程中,容易發生腐爛或損壞,最后只能報損變成飼料或者垃圾。所以,當白菜走到“最后一公里”的時候,其定價必然會高企。
    例如距離定福莊西街菜市場不遠的珠江綠洲小區,有一個夫妻二人經營的蔬菜站,這里的白菜價格達到了1元。在這個只有6~7平方米的小店,并沒有足夠的倉儲空間,而白菜又占地較大,所以這里并不會采購太多白菜。如果有顧客急著需要,他們會直接從馬路對面的定福莊西街菜市場直接采買,就地銷售,當然價格也必然要高出許多。
    “其實許多菜商并不想做白菜買賣的生意,因為它個兒大,占地也多,利潤又低。”王軍說。只是由于白菜是冬天的大眾菜,為了招攬顧客不得不進白菜,“每棵白菜真的賺不了幾個錢。”
時間:2010年12月28日晚上7點地點:北京朝陽區某大型連鎖超市攤位:大白菜等價格:1.1元/斤
    夜幕已經降臨,上班族們也紛紛回到家準備晚飯,這時各大菜市場和社區蔬菜店,基本都已關門停止營業,因此去超市購物成為許多人的選擇。然而,即使在大型連鎖超市,大白菜的價格并不比菜市場便宜多少,甚至在一些店里還要大大高出外邊價格。
    一位長期與超市合作,負責供貨和配送的商戶介紹,由于超市對菜品的顏色和外形都有較嚴格要求,大白菜基本都要經過人工的挑揀和分裝,自然會增加許多額外成本。除此之外,高額的超市進場費也是抬高白菜價格的一個因素。
    據了解,通常情況下,每種蔬菜進駐超市,都要繳納進場費,同時超市還會根據蔬菜的銷售總額,按一定比例提取傭金,也就是“扣點”。像一般大型超市的進場費都在14萬元左右,近兩年逐年上升,加上海報費、條碼費等其他管理性收費,每年的費用超過20萬元。
    據某超市蔬菜區負責人透露,雖然蔬菜在進入超市之前已經進行了一輪挑揀,在上架銷售之前,為了保證品質,他們還要再挑選一次,然后再進行清洗、包裝。超市的人工和場地成本顯然要比外邊更高一些。并且,為了保證蔬菜的新鮮程度,超市會在每天將剩下的蔬菜做特價處理,如果一些蔬菜當天沒有賣出,而質量又已受到影響,蔬菜就會被丟棄。因此,像大白菜一樣,大部分蔬菜,在進入超市的那一刻,就背上了沉重的成本負擔。
    近年來,許多超市在試行“農超對接”,這種省去眾多中間環節,從農戶直接采購的方式,的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壓低成本。但在對接過程中,一些新的問題也開始凸顯。例如,在蔬菜的采摘、倉儲、運輸環節,因為缺乏統一和規范,使超市不得不進行額外的投資,對農戶進行培訓、對設備進行完善等,這些費用往往最后都要由超市自己承擔。正是因為這些額外支出,使得成本并未完全降低到人們期待的水平,而包括大白菜在內的各種蔬菜,也很難逃出“被高價”的命運。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