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創新增添發展活力
2011-1-3 12:3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13家市屬國有企業,承擔廣東省珠海市重大投資建設項目48項,涉及總投資額超過1000億元。珠海市國有企業通過堅持不斷的改革重組,資產規模穩步增長,產業分布更加合理,在促進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挑大梁的作用。
珠海市委書記甘霖說,未來30年,珠海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在全市工作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發揮著重大的作用,是珠海發展進步的重要動力。
構建經濟發展新平臺
珠海市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展開了新一輪國企改革重組,按照“突出主業、分類配置”的原則,組建了珠海港(12.63,0.33,2.68%)集團、交通集團、城建集團、水務集團、公交集團和航空城發展集團6家集團公司,又整合了九洲旅游集團、華發集團、格力集團等,形成13家主業清晰、資產關聯密切、發展勢頭良好的國有企業集團。
此后,珠海市圍繞企業主業和國有經濟發展方向,集中資源投入重點項目和關鍵領域,使這些集團成為推動珠海交通、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公用事業(2192.926,50.83,2.37%)發展的骨干力量,構筑起珠海港口、城市交通、產業園區投資、建設和運營新平臺。交通集團、華發集團等8家企業已融資242億元用于重大項目建設,占總投資額的22.6%,為重點項目的順利推進奠定了基礎。
目前,珠海交通集團、珠海港集團正積極參與珠海港口、鐵路、輕軌、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計劃用5年時間,將珠海市建設成為珠江口西岸交通樞紐城市。格力集團參與通飛項目、港珠澳大橋人工島項目;華發集團參與廣珠輕軌珠海站地下交通換乘中心、十字門商務中心區等項目建設;九洲旅游集團“一院兩館”項目等一批重大項目正在大力推進。
供水、公交等直接關系民生,珠海市國資委組建了水務集團、公交集團,并在公交集團率先實行特許經營制度,有效提高了公用事業的服務水平,讓市民享受到更加優質的公共產品和服務。為大力發展航空產業,珠海市組建了航空城集團,充分發揮航展公司的品牌效應。為了更好地開發橫琴島,珠海組建了大橫琴投資有限公司,對進一步開發橫琴島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為進一步促進物流業的發展,珠海市將珠海港集團、航空城集團和免稅集團打造成為生產型物流和商貿型物流的生力軍和區域性物流的龍頭企業集團。
目前,13家珠海市屬國有企業已承擔重大投資建設項目48項,涉及總投資額超過1000億元。其中屬于珠海市“保增長、定格局”十大重點工程項目的有31個,占珠海市十大重點工程項目總投資的37%。市屬國有企業成為實現珠海市貫通海港、空港、口岸“三大節點”戰略目標,支撐推動珠海新一輪大發展的重要力量。
創新國資監管體制機制
珠海市通過建立規范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保持國有企業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珠海市國資委以董事會設立為突破口,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創新國資監管體制機制。“簡單地說,就是管住股東會,管好董事會,管活經理層。”珠海市國資委主任勞志偉說,“2010年是國資監管年,董事會建設也是當前及今后相當長時期內的重點工作。”
2010年年初,珠海市國資委專門成立企業董事會建設試點領導小組,并到外省學習國企董事會建設的運作經驗。隨后制定印發了《珠海市市管企業董事會建設試點工作指導意見(試行)》。
水務集團是珠海市第一家董事會建設試點企業,董事長李東義說,“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得到不斷提高。改革樹立了出資人的股東意識,使董事會決策效率提高,由于賦予了監事會對董事會會務會風、合法合規的監督職能,監事會的作用也得到了加強。”
制度改革為發展注入了強大的生命力。2010年前三季度,水務集團總供水量達2.9億立方米,比2009年同期增長了2.18%,總收入達5.1億元,比2009年同期增長了11%。
珠海加強企業董事會建設,目前13家市管企業全部派駐了財務總監,除航展公司外其他12家企業均派駐了監事會主席,并由財務總監兼任董事。限制內部董事數量,從機制上避免了董事會被內部人控制的問題,促進科學決策。記者了解到,2011年董事會建設工作將在珠海所有市管國企中全面推廣。
“五個促進”增活力
改革出活力,改革出效益。珠海市通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實現了“五個促進”:
一是促進了全市經濟快速發展。2010年前三季度,13家國有企業共承擔重大投資建設項目共計48項,其中在建項目31項,重大項目涉及總投資額1068.69億元。國有企業有力地推動了地方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二是促進了國有經濟布局與結構優化。目前珠海市國有資本主要分布在基礎設施領域、公用事業領域、戰略產業領域。在城市基礎設施、公用事業、戰略產業等領域的集中度達到93%,國有資本發展的取向更加明確,分布趨于合理,活力進一步增強。
三是促進了現代企業制度建立。通過產權制度改革,理順了政企關系,目前大多數企業建立了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形成科學決策、分權制衡、權責一致的公司組織結構,治理水平進一步提高,適應市場的能力不斷增強。
四是促進了出資人職責到位。國有企業改革不僅促進了政企分開,而且促進了政資分開、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
五是促進了社會穩定。珠海始終把職工安置工作放在首位,建立就業、失業救濟、最低生活保障、基本醫療保障等四個保障體系。較好地保障了改制企業職工的合法權益,順利實現了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
勞志偉表示,2011年珠海市國資委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整合資源夯實國有投融資平臺,探索強化資本運作的有效途徑,繼續深化董事會建設,加強和改進國企黨建,為將珠海市建設成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