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山區打造杭州都市經濟圈核心空中走廊
2011-12-6 15:0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蕭山,素有“浙江交通樞紐”之稱,境內水陸空交通發達:有全國十大機場之一的蕭山國際機場、杭州灣惟一的出海碼頭、多條跨江通道連接錢塘江兩岸,省內鐵路和高速公路多穿境而過等,都有利地促進了杭州都市經濟圈各城市中的交通共聯。
如今,隨著蕭山區“空中航線”和空港經濟的大力拓展,蕭山國際機場二期擴建工程正如火如荼,杭州保稅物流中心(下稱B保)也于12月1日正式封關運營,這不但拉近了蕭山乃至杭州與都市經濟圈內各城市之間的距離,也促進了圈內各地經濟能夠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并逐步融為一體。
打造都市經濟圈的核心空中走廊
2000年的12月28日,這是個有特殊意義的日子。廈門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客機出現在蕭山機場上,由此拉開了蕭山機場正式通航的序幕。
到了2010年,蕭山“空中航線”至少運送旅客1700萬人次、貨吞吐量28萬噸、航班起降量14.6萬架次,比起十年前的蕭山機場分別大約增長了6倍、2.8倍和4.7倍。預計在機場二期擴建完成后,蕭山“空中航線”將給杭州帶來全球各地2560萬人次、貨物50萬噸、航班起降量26萬架次的可觀數字。很難想象,到時每天會有多少個藍眼睛的老外踏上蕭山這塊土地,還有那么多貨物的集、運、存、散,將怎樣通過各種復雜的網絡進行流通。
目前,長三角地區正在形成以上海浦東、虹橋機場為國際樞紐機場,以南京、杭州、寧波和無錫等為區域性樞紐機場,以南通、溫州、義烏、常州等為干線和支線機場的多級航路格局。而蕭山將利用齊全的國內航線,發展國際航線,吸引更多貨運航空公司和快遞公司到機場設基地,使蕭山機場成為長三角貨運門戶機場、杭州都市經濟圈的核心空中走廊,努力打造長三角航空物流集散地。
讓空港成為服務區域經濟的大平臺
蕭山最初提出發展空港經濟時,其實許多人心中都沒有底。
但現在,空港新城已崛起于錢江南岸,B保已正式封關運營,空港正日益成為服務杭州都市經濟圈的一個重要大平臺。
以前,蕭山航空貨運的主要貨主是蘇南地區的企業,蕭山企業的產品航空發貨量占比不到蕭山機場航空貨運總量的10%,這使蕭山清醒地看到了經濟發展的“產業軟肋”,認識到傳統產業結構會制約蕭山經濟的發展。2006年,蕭山大手筆地為經濟可持續發展動“手術”,相繼推動發展了浙江省汽車電子蕭山基地、浙江省數控裝備蕭山基地、浙江省軟件產業蕭山基地、浙江省生物工程蕭山基地、浙江省精密模具蕭山基地等一批在區域經濟中有著重要影響的基地,使整個杭州都市經濟圈的產業更加集聚。
而建設B保,更是承載著浙江省與杭州市莫大的期望,其業務范圍將輻射整個長三角,特別是為整個杭州都市經濟圈的企業提供便捷服務。企業在B保內可享受“境內關外”待遇。據測算,僅“保稅”一項,B保每年就可為周邊企業節約10多億元的成本。
不過,建設B保不是終點,而是謀劃杭州蕭山綜合保稅區的起點。
跟B保相比,“綜合保稅區”是國家一個更高的政策平臺。簡單地說,綜合保稅區是目前國內政策最優惠、功能最齊全、開放層次最高的符合國際慣例的海關特殊監管場所。它集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口岸的功能于一身,可以發展國際中轉、配送、采購、轉口貿易和出口加工等業務,具有連接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國際國內貿易兩種資源的政策功能優勢。
蕭山更長遠的目標是,結合總投資逾百億元的機場二期擴建工程,將空港建設成為杭州都市經濟圈發展戰略紐帶、浙江省臨空產業發展集聚區、長三角地區最重要的物流樞紐基地。(本文來源:蕭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