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信息化資訊

國內鋼企物流熱:一半清醒一半醉

2011-1-26 1:2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國內鋼企“物流熱”愈演愈烈。不過,在一片熱潮和喧囂中卻隱藏著許多發展誤區。

    利潤下滑鋼企興起物流熱

    近年來,隨著鋼鐵產業利潤空間逐步縮小,為提高經濟效益,越來越多的企業把目光投向了被稱作是“第三利潤源泉”的物流。

    近日,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駱鐵軍表示,中國鋼鐵業正在陷入一個“微利”的狀態。

    隨著鋼鐵企業生存環境的巨變,市場擴張空間的日漸縮小,鋼鐵業將面臨經營方式的巨大轉型,鋼鐵物流將成為鋼鐵業的新利潤源。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首席分析師李世俊說,鋼鐵消費預計在“十二五”末期將達到7~8億噸接近飽和,屆時,鋼鐵產業將出現擴張速度逐漸放緩的情況。面對市場發展格局的變化,作為鋼鐵業新利潤源的鋼鐵物流應運而生,它不僅能夠通過提升鋼鐵業物流配送水平實現鋼鐵業的精細化生產,同時還將通過減少流通環節來降低成本,為鋼鐵業帶來巨大的附加值。

    與此同時,各大鋼企在物流領域正在大展拳腳。除寶鋼之外,首鋼、武鋼、鞍鋼等大型鋼鐵企業也已經進軍物流產業。

    各大鋼廠在各自的“十二五”規劃中,對于物流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其中最顯著的是,全國最大的民營鋼鐵企業沙鋼集團十二五期間總投資規模達300億元的鋼鐵大物流項目,今年年初也已經啟動,物流項目投資規模位居各大鋼廠前列。“十二五”期間,永鋼集團也將投資20億元打造物流項目。

    中物聯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王喜民認為,我國鋼鐵企業正在逐漸改變“只重視生產系統的技術改造,不重視現代物流”的狀況。

    據專家介紹,目前國內鋼鐵企業在物流領域的舉動主要體現:優化自身內部生產物流,延伸產業鏈或建立流通加工體系,投資物流項目甚至為其他企業提供物流服務等方面。前兩種均著眼于自身建設,而后一種則意味著跨界發展。

    物流急需一體化運作

    雖然國內鋼企發展現代物流的熱忱高漲,但卻存在許多誤區。

    其中尤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鋼企內部物流的一體化運作。專家建議,相比投資物流項目這樣的跨界發展行為,國內鋼企不如扎扎實實的圍繞生產主業,優化自身的內部物流,從而提高整體效益。“我國鋼鐵企業內部物流環節往往被分隔在各部門,企業各部門只考慮自身利益,只單純降低一個部門的物流成本,沒有計算整個供應鏈上的總成本,反而導致整個供應鏈條上成本很高。”中物聯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王建中告訴本報記者說。

    他舉例說,比如鋼廠采購部門若想降低采購成本,就會加大采購規模,倉儲成本必然會提高,流動資金也會減少;各地銷售部都想增加自己區域內的庫存,以備補貨,同樣會增大倉儲成本。因此,物流是一個系統管理工程,國內鋼企對自身的內部物流進行統籌一體化管理,亟待提上日程。

    對于企業內部物流的一體化運營,龍頭鋼企寶鋼無論在理念還是在行動上,都先人一步。據寶鋼官方網站1月11日消息,1月份寶鋼物流有限公司率先實現了寶鋼寶山地區的物流一體化運營,首次在行業內真正開啟內部物流的一體化運作。

    這是寶鋼在多年前整合一鋼運輸公司和五鋼物流公司業務的基礎上,初步形成的物流一體化運營平臺和管理模式,最終將實行采購物流、工廠物流、銷售物流的一體化運作。

    此外,萊鋼也專門成立了“現代物流管理部”,河北鋼鐵集團物流公司也在孕育之中,這些企業均通過設立專門的物流部門將集團內部的物流整合和優化。

并不是所有鋼廠都適合自建物流

    寶鋼、沙鋼等大型鋼企,擁有強大的實力支撐,大力進軍物流業無疑是一個良好的選擇。不過,對于其他中小型鋼企,并不意味著都要像大型鋼企那樣自己去搞物流。對此,王喜民認為,并不是每個鋼鐵企業都有能力完全去自建物流,即便是大型企業也不可能所有物流外部環境和條件都由自己去構建。

    他說,當前我國鋼鐵物流發展存在的障礙難題之一是:中國大多數鋼鐵生產企業仍然保留著“大而全”、“小而全”的經營方式,習慣于自己干物流,不外包。這使得鋼鐵企業的物流專業化程度低,運輸、倉儲水平落后,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設在規模和發展速度上都無法適應現代物流的要求。

    專家建議,對于大多數鋼企來說,實行物流業務外包是不錯的出路,不僅可以讓企業得到更加專業化的服務,從而降低營運成本,提高服務質量;同時可以減少監督成本,提高效率。不過,盡管近年來鋼鐵企業的物流外包范圍在逐漸擴大,但卻往往局限于傳統運輸和倉儲環節,約占70%,這是一個“誤區”。

    本報記者曾對國內鋼鐵企業的物流現狀進行調研,以邯鋼公司為例,每天僅煉焦煤就需要1.6萬噸,其中49%需要汽運。記者粗略計算了一下,一輛車運35噸,每天僅拉煤就需要190輛車。如此大的運輸作業量任何單個企業都無力承擔,迫切需要外界物流的參與。

    但在第三方物流企業看來,“如果單純做運輸,從收益來看,生產企業自己做和外包給物流公司做效果都一樣,運輸的毛利只有2%~3%。”而第三方物流企業只有參與到鋼鐵制造企業從需求預測到采購尋源、運輸交付整條價值鏈,才能實現業務的最大增值。

    對于鋼鐵企業不愿意外包更多物流環節的原因,河北唐山一家鋼鐵企業的中層管理人員向記者說出了深層次的原因,很多鋼企之所以不選擇物流外包,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是,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介入可能會遇到企業內部某些部門或者領導的抵制。畢竟外包后,現有的人力與資源怎么安置,不如自己去搞。

    上述企業人士的話頗能代表部分制造企業的心聲:“不是不想外包。企業發展之初社會物流還不成熟,企業自營物流對那個年代企業迅速發展壯大功不可沒。經過多年的發展,企業物流已自成體系,且規模不斷擴大,斷然外包會給企業正常經營帶來許多麻煩。”

    此外,鋼鐵企業內部分條運營、政出多門的企業物流體制影響了物流外包的深度與廣度。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