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業快速發展背后藏隱憂
2011-1-26 1:1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和物流業增加值分別達到125萬億元和2.7萬億元,與“十五”末期相比,雙雙實現了總量翻番,年均分別增長21%和16.7%。據此估算,2010年,我國物流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可達7%,占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約達16%。但正所謂“蘿卜快了不洗泥”,在我國物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一些問題卻始終沒有得到解決。其中,物流成本高,缺乏專門性法規,成了目前物流行業發展所面臨的最大障礙。
物流業5年實現大發展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運行調節局1月1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十一五”時期我國社會物流總額總量將達到446萬億元,是“十五”時期的2.8倍,年均增長2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5%左右。這一速度明顯快于同期GDP的增長水平,反映了我國物流需求仍處在較高增長期。
根據測算,2005年單位GDP對社會物流需求的系數為1?2.6,2009年為1?2.8,2010年預計達到1?3.2,表明目前我國每單位GDP產出需要3.2個單位的物流總額來支持,比2005年提高了23%,反映出物流需求對國民經濟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
2010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預計為7萬億元,“十一五”時期將達到27萬億元,是“十五”時期的2.1倍,年均增長15.6%。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則已由2005年的18.3%下降到2010年的18%左右。
數據還顯示,“十一五”時期,我國物流業增加值預計將達到10萬億元,是“十五”時期的2.2倍,年均增長16.7%,物流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6.6%提高到2010年的6.8%左右;我國物流相關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累計可望達到10萬億元,年均增長27%左右。
5年來,我國物流企業也取得了快速成長。據2010年全國重點企業物流統計調查顯示,2009年排名前50位的企業物流業務收入共達4506億元,其中,最大的物流企業年收入超過千億元,第50位物流企業年收入達到12.2億元,比2005年的3.5億元提高2.5倍。
“與"十五"末期相比,2010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和物流業增加值雙雙實現了總量翻番,其中商貿物流發展迅速。”在日前舉行的2011年中國物流發展報告會上,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何黎明指出,在商貿物流中,不僅蘇寧、國美等大型連鎖企業強化物流系統,網購爆炸式增長也帶來了網購物流的突飛猛進。去年,我國網絡購物總額達到5000億元,比5年前增長22倍,國內每天流轉的快件量高達1000萬票。
另外,生產資料流通企業和傳統批發市場增加儲存、加工、配送、網上交易等物流功能,形成了貿易加物流的新模式。隨著農民增收、企業雙向物流建設、家電下鄉政策的深入等利好因素的帶動,未來商貿物流仍將是物流行業最搶眼的部分。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運行調節局預計,未來5年我國物流總量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十二五”期間我國社會物流總額年均可比增長14%左右,物流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3%左右,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在17%左右。
物流成本比發達國家高一倍
現在,我國許多產品由于生產批量大,勞動力成本低,在國際上很有競爭力,大量貿易順差與此有關,但與此不相適應的是,我國的物流成本卻大大高于發達國家,在綜合成本中起的是抵消作用。
何黎明會長指出,2010年我國物流總費用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為18%左右,該比重比發達國家高一倍。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一數字比2005年才下降了0.3個百分點。
據了解,目前物流行業的成本中,高速公路收費占到了總成本的1/3。這一比重比發達國家要高一倍左右。這也是我國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
據悉,目前像中國這樣采取收費公路政策的國家和地區有60多個,但中國收費路段和車輛通行費遠高于世界其他國家。據世界銀行2007年2月公布的研究報告披露,中國車輛通行費占人均GDP比例超過2%,居世界首位。
有數字顯示,2010年,我國公路里程達到398萬公里,高速公路里程達到7.4萬公里。在2011年中國物流發展報告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貿易司副司長耿書海表示,我國的高速公路收費標準過高與建設體制有關。西方一些國家的高速公路都是由政府投資,屬于公共設施。在我國高速公路目前的融資模式下,一些地方政府為了改善交通基礎設施以招商引資,引進了企業貸款修路,但是很多地方公路貸款還完了還在收費。
在這次會議上,交通部綜合司副司長蔡玉賀透露,交通部正在研究公路收費標準和體系,現行收費公路最高收費年限的30年標準可能會延長,同時收費的標準將下降。
交通部副部長翁孟勇在1月18日表示,將來要全部取消二級公路收費。2010年年底,中國已經在17個省全部取消了政府還貸的二級公路收費站點,撤銷站點1723個,總里程9萬公里。但是截至2009年,全國二級及以上高等級公路收費里程為42.52萬公里。這表明,目前收費的公路里程仍然太大。
油價上漲也是我國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一般估算,燃油費用大約占物流企業成本的40%以上。而有的物流企業老總告訴記者,油費大概已經占到他們企業成本的50%。
1月18日,國際原油價格突破每桶91美元,向歐佩克主席所預言的100美元的關口又邁近了一步。業內人士認為,如果以國際原油價格作為參照,國內油價仍有較大的上漲空間。如果國際原油價格不跌落到每桶90美元,那么國內成品油價格短期內勢必上調。
物流行業亟須標準立法
國務院于2009年3月頒布了《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而國內首部促進物流業發展的地方性法規《福建省促進現代物流業發展條例》也于去年出臺。雖然我國已有一些調整物流方面的法規,但卻沒有一部專門的、統一的物流法規。
“近年來,特別是國務院《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實施近兩年來,許多地方和部門局部性的政策都在推進,但整體不夠理想,一直困擾物流業發展的許多政策問題亟待解決。”何黎明會長在演講時列舉了幾方面問題,如物流運作環節稅率不統一,稅負偏高問題;倉儲類物流企業土地使用稅不堪重負問題;城市交通管理與物流業發展的矛盾問題;執法標準不一,物流企業罰款負擔重的問題;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用地和融資問題;物流企業異地設點受阻,各類資質無法統一使用、稅收不能統一核算的問題;在網絡化經營和“走出去”中遇到的問題等。他認為,造成上述問題難以解決的主要原因是,現行政策思想不適應物流業一體化運作和網絡化經營的發展趨勢,物流業的產業地位難以在具體的經濟管理工作中落實。
針對何黎明多次提及的“稅收”問題,記者調查了解到,目前物流行業各個環節的營業稅稅率不一。現行營業稅的稅目將物流業務劃分為運輸與服務兩大類:運輸類(裝卸、搬運等)的營業稅稅率為3%,服務類(倉儲、配送、代理等)的營業稅稅率卻為5%。不同環節的營業稅率不一致,不僅不利于稅收征管,也容易出現重復征稅,更不利于物流行業的整體發展。
據悉,即將出臺的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細則有望統一稅率,減收物流業各環節的營業稅,業內人士普遍認同3%的比率。但在討論時,被財政部提議變通為“把物流業納入今年增值稅擴大的范圍”。“最后到底能實施一個怎樣的稅率,可能還要繼續研究。”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賀登才說。
何黎明表示,業內企業迫切要求強化綜合協調機制,形成支持物流業發展的合力,為物流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體制和政策環境,并在此基礎上,探索物流業立法問題,為物流業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中國物流學會副會長王健也指出,目前我國急需一部法律法規對發展物流進行宏觀指導,同時也需要政府相關部門抓緊制定出臺配套措施、實施細則來彌補“促進型”物流法規的不夠具體、缺乏約束性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