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向交通物流樞紐城挺進
2011-1-25 23:5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發揮區位優勢,積極融入環渤海和東北亞一體化發展,完善提升集公路、鐵路、海運、航空于一體的全方位交通物流網絡,依托保稅港區、開發區等開放載體,探索建立東北亞自由貿易區
先行試驗區,鞏固提升環渤海南翼中心城市地位,確立溝通華東和東北、連結日本和韓國的交通物流樞紐城市地位,成為環渤海和東北亞重要的國際物流樞紐城市。”在《煙臺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中,“面向東北亞的交通物流樞紐城”的定位頗為引人注目。
市交通運輸局局長權良寶告訴記者:“經過‘十五’、‘十一五’持續不斷的努力,我市交通基礎設施總量十分可觀,公鐵水航管道五種運輸方式全面推進,隨著中韓鐵路輪渡和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陸續開展,煙臺連接‘兩東’山東、遼東,貫穿‘兩北’華北、東北、銜接‘兩海’黃海、渤海,溝通‘三國’中日韓的獨特區位優勢日益突出,建設區域交通樞紐城市的條件更加成熟。”
建成現代化大型樞紐港
積極優化港口資源配置,搞好十大港區改造擴建,逐步形成分工合理、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的港口格局。
“十一五”期間,“以港興市”戰略深入實施,港口建設實現重大突破。西港區大型專業深水碼頭建設順利推進,全市港口生產性泊位達到170個。2010年12月14日,全市港口吞吐量突破2億噸大關,繼2006年突破億噸大關之后,僅用4年時間就突破2億噸大關,使我市成為全國第10個、全省第3個過兩億噸的沿海港口城市。
權良寶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市將基本建成以芝罘灣港區、煙臺港西港區、龍口港區為核心港區,萊州港區為黃河三角洲重點港區,其他港區分工協作,特點鮮明、便捷高效的現代化大型樞紐港和郵輪停靠港;基本形成產品集群、產業聚集的沿海產業帶和黃金海岸觀光旅游基地。此間,我們將全力建設東北亞大型樞紐港口和物流航運中心;打造黃河三角洲龍頭港;進一步挖掘和發揮保稅港作用,參照自由港模式,推動港口向綜合物流中心轉變;積極推動中韓陸海鐵路聯運建設,打造新歐亞大陸橋的北橋頭堡;加快郵輪港、黃金海岸和國際休閑度假島建設,打造中國北方‘維多利亞灣’。”
到2015年,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預計將達到3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400萬標準箱,其中煙臺港集團貨物吞吐量達到2.5億噸;全市從事國際、國內運輸船舶達到210艘、150萬載重噸、2萬客位、5萬標準箱;臨港產業收入達到9500億元。
公路網絡通達順暢
以建設90分鐘市域通勤圈為目標,打造以高速公路、一級公路為主骨架、與全省公路主干線銜接良好、市域內各鄉鎮通達順暢、布局合理的公路交通網絡。
目前全市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45萬公里,比“十五”末增加1886.4公里,公路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里105.6公里,其中干線公路里程達到2258公里。全市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分別達到414公里和854.6公里,高速公路位列全省地級市首位。西港區、萊州港區、龍口港區三條疏港高速和煙臺至海陽高速公路開工建設,在建高速公路達到135公里,以高等級公路為骨架,國省干線為依托的區域公路網絡日趨完善。我市累計投資17.4億元,硬化農村公路4852公里,干支相連、四通八達的農村公路網絡進一步完善。
“展望未來五年,西港區、萊州港區、龍口港區三條疏港高速、煙臺至海陽高速、龍青高速、榮烏與同三高接高工程全部完工,全市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575公里,繼續保持全省地級市首位。干線公路里程達到2435公里,一級路達到975公里,公路優良率、路面質量指數分別達到90%和88%;硬化農村公路3470公里,村村通油路率達到100%。就市域通勤來說,市民通過公路路網可以在90分鐘內到達除長島外其他所有縣市區。”
“高鐵”即將開進來
建設完善集城市軌道交通、城際高速鐵路、普通鐵路、鐵路輪渡于一體的鐵路交通網絡,盡早開通動車組。
“十一五”期間,鐵路瓶頸基本打破。“過去的五年,我市集中力量拉長鐵路短板,鐵路通道建設邁上新臺階。煙大鐵路輪渡成功運營,開辟了國內第一條海上鐵路通道,煙臺由鐵路終端城市躍升為重要節點城市;藍煙鐵路電氣化改造全面完成,運能提高40%以上。同時,我們還緊緊抓住中央擴大投資應對金融危機的重大機遇,爭取龍煙鐵路由地方鐵路提升為國鐵干線,為煙臺經濟加快發展增加了一條重要運輸動脈;青煙威榮城際鐵路獲批為設計時速250公里,實際時速可達350公里的高速鐵路項目,加快了煙臺融入半島城市群步伐;成功爭取中韓鐵路輪渡項目中方登陸點設在煙臺,邁出了貫通煙臺通向東北亞海上鐵路通道實質性步伐。”權良寶說。
將目光投向2015年,呈現在市民面前的將是初具規模的“兩縱一橫”鐵路網絡。德龍煙鐵路中涉及煙臺方面的龍煙鐵路途經龍口市、蓬萊市、開發區、福山區、芝罘區,正線全長112.8公里,單線預留雙線,它貫穿我市北部多個港區,煙臺港口的集疏運能力將借由這條線路得到極大的提升。青煙威榮城際鐵路是山東省內第一條區域性城際高速鐵路,也是省內投資最大的單體鐵路建設項目,它連接青島、煙臺、威海三個主要城市。城際鐵路建成后,將負擔起縱向客流的輸運任務,煙臺市民將能坐上高速列車通達全國。“‘十二五’期間,德龍煙鐵路和青煙威榮城際鐵路建成通車,新增鐵路273公里,全市正線鐵路營運里程達到490公里以上。”權良寶說。
潮水機場將“起飛”
按干線機場標準建設新機場,增辟國際國內航線;推進低空空域通用航空業發展,完善規劃布局、管理配套設施和服務體系。
通過搶抓國家擴內需的機遇,煙臺潮水國際機場在未被列入國家“十一五”機場建設規劃的情況下成功立項,并于2009年底舉行了奠基儀式。
權良寶告訴記者:“潮水機場總投資約44.82億元,近期占地約5200畝。飛行區技術指標4D,兼顧部分E類飛機使用,擬建設一條長3400米、寬45米兩側各設7.5米寬的道肩跑道和等長的平行滑行道,同時新建航站樓8萬平方米,43個機位的停機坪以及總庫容3000立方米的機場油庫工程。新機場性質為國內民用航空中型機場、對外籍飛機開放的口岸,預計2015年建成通航。機場一期工程規劃目標年為2020年,滿足旅客吞吐量65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9萬噸的要求。 ”
潮水機場建成后將與南面的青島機場遙相呼應,并與濟南機場、青島機場一起,成為山東省民用航空三大干線機場。
權良寶表示:“為提升潮水機場的集疏運能力,交通方面積極推進機場連接線項目前期工作,力爭年內開工。通過不斷完善潮水機場周邊路網,加速新機場與周邊交通基礎設施的高效對接,圍繞機場打造一個海陸空“三位一體”的交通樞紐,帶動周邊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