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招數提高物流信息業發展
2011-1-25 0:0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隨著國民經濟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物流業進入一個加速發展時期,尤其是物流信息化的發展,可謂一日千里。
目前國內物流市場近期呈現二元結構:一端是以跨國公司和少數國內先進企業為主要客戶群的高端市場,另一端是以國內中小企業客戶為主通過逐步信息化來完善自身物流的低端市場。前者被少數跨國管理軟件及大型本土軟件廠商所關注,后者則是國內眾多小型物流軟件廠商和系統集成商施展的舞臺。
但是,目前國內企業對信息化發展程度不高,究其原因有四:一、物流信息化的需求不高;二、缺乏專業物流信息化人才;三、物流信息化實施成本較高;四、沒有統一的信息化實施標準。這四大問題將在未來幾年制約我國物流信息化的發展。
根據最新的信息化需求調查結果顯示: 基礎信息化是國內企業當前需求的主要內容。72%的企業仍把OA(辦公自動化)建設列為未來一年的重點,86.1%的企業未來一年將上MRP2(制造資源計劃),60%的企業把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列為下一階段建設的重點。由此可見:在相當長時間內,物流信息化需求的特點仍是在規范流程中實現信息的采集、傳輸、存儲、共享,并建立決策、控制依賴于信息數據的機制。
由于物流業在我國起步較晚,專業人才的奇缺成為制約我國當前物流信息化發展的又一重要因素。最為突出地表現在我國物流信息化企業缺少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物流企業早就開始研發物流管理軟件并進入物流信息化市場,學習國際先進經驗、根據中國物流業發展過程特點,設計開發了部分滿足目前中國物流的需求,又能與國際接軌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但即使如此,中國在自主技術研發方面與國際水平還有不小的差距。
另外,物流信息化面臨的另一個難題是,不同行業對物流信息化要求各不相同。制造業通常是以ERP為基礎,擴展到物流環節。相比之下,由于我國正處于零售市場加快連鎖化的發展階段,連鎖分銷業對物流信息系統的建設則要重視得多。因為跨國連鎖分銷商和國內連鎖零售商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傳統零售企業的市場貿易份額則不斷下降,所以零售行業將在整合市場的過程中把物流信息系統作為主要的競爭力來規劃建設,把物流系統與分銷網絡的建設密切結合在一起。
傳統物流企業對信息化的需求差異顯著。據調查,中國的物流企業總體上都處于中小規模,對其中的大部分來說,個性化需求比較多,標準化流程比較少,從而導致信息化實施成本增加,需要軟件企業付出很大的代價。在考慮滿足中小企業發展初期的個性化需求的同時,又要替其未來向規范化、規;、國際化的發展打好信息標準的基礎。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物流標準化工作所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泛。目前,我國國家物流標準化體系的建設相當不完善,盡管已建立了物流標識標準體系,并制定了一些重要的國家標準,如《商品條碼》、《儲運單元條碼》、《物流單元條碼》等,但這些標準的應用推廣存在著嚴重問題。以《儲運單元條碼》為例,應用正確率不足15%。這種情況嚴重制約了我國物流業的發展。目前,博科等部分廠商正在著手進行這方面的工作。博科不久前已經與中國物流采購聯合會所屬的全國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達成制定我國物流基礎和物流管理等方面的標準化工作的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