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穩定物價
2011-1-24 23:1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1月18日至21日訪問美國前夕,他在書面采訪中向《華爾街日報》以及《華盛頓郵報》表示,中國有信心、有條件、也有能力穩定總體物價水平。他并指出,匯率的變化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通脹很難說是決定匯率政策的主要因素。
胡錦濤表示,總體物價水平的上升有著很強的結構性,但基本上還是溫和可控的。總的供求關系基本平衡,物質基礎也足以維持市場供應、穩定總體物價水平。“我們有信心、有條件、也有能力穩定總體物價水平。”
胡錦濤稱,中國采取了一攬子抑制通脹的計劃,包括調整利率。我們采取了以市場供求為依據、參考一籃子貨幣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匯率的變化是國際收支平衡和市場供求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從這個意義上說,通脹很難說是決定匯率政策的主要因素。
他并指出,作為主要的儲備貨幣,美元的流動性應當保持在合理而穩定的水平。當前的國際貨幣體系是歷史產物。作為主要的儲備貨幣,美元被用于大量全球大宗商品貿易以及大多數投資和金融交易。美國的貨幣政策對全球流動性和資本流動有著重大影響,“正因如此,美元的流動性應當保持在合理而穩定的水平。”
胡錦濤表示,一個國家的貨幣在全球范圍內被廣泛接受需要很長時間。中國在總的經濟產出和貿易方面為世界經濟做出了重大貢獻,人民幣也在世界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了作用。但人民幣國際化將會是相當長的過程。
胡錦濤指出,正在進行的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和投資交易試點是中國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而采取的一個有力步驟,目的在于促進貿易和協助投資。這類交易的規模迅速擴大證明了它們非常符合市場需求。
胡錦濤并指出,中國將堅定信守對外開放這一基本國策。我們將積極、有效地使用外資,改善外資結構,實現外商投資形式的多樣性,開放更多渠道和領域以便利投資。將繼續改善有關外商投資的法律和法規,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對于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胡錦濤指出,由于中國和其他各方的攜手努力,目前形勢已經出現了一些緩和跡象。中國希望朝韓改善關系,通過對話和磋商實現和解與合作,并最終實現獨立和平的重新統一,這符合朝韓雙方的根本利益。同時,支持通過對話和磋商,以和平方式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
展望未來,胡錦濤稱,中國將把科學發展作為主題,致力于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我們將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審慎的貨幣政策,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大力加強自主創新,在節能和降低污染方面取得明顯進步,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解決國際金融危機方面鞏固成果,保持穩定和相對快速的經濟增長,促進社會穩定與和諧。中國將追求開放的雙贏戰略,準備與美國和國際社會一道加強合作,正確處理各種危機和挑戰,為世界經濟的全面復蘇做出更大貢獻。
胡錦濤透露,過去五年,估計中國GDP平均每年增長了11%,人均GDP達到了4000美元。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每年以逾9.3%的速度增長,農村居民人均收入每年增長約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