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道路運輸精彩綻放
2011-12-31 16:0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莽莽巴山,浩浩渝水!
在我國中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重慶,綿延不絕的車流銜尾成龍,井然有序,滿是時尚與靈性,如山城美景,融匯成一條條靚麗而獨特的流動風景線!
為了這一條條道路運輸風景線,重慶運管人不斷改革創新,破難題、攻難關,使重慶道路運輸多個領域走在了全國前列,成功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道路運輸管理之路!
——編者
城市公交
用公共交通引領暢通重慶
◆2011年納入退出計劃班車284輛
◆進一步完善了大學城地區公交運力結構
◆加大遠郊區縣公交發展力度
一種做法或經驗一旦上升為“模式”,其中勢必蘊含著自成體系的思路和可資借鑒的創新。重慶公交改革即是如此,經過十年來的曲折演進和積累沉淀,從內環延伸至外環,一個頗具特色的公交改革模式,已在重慶粗具規模。
從清理中巴開始
和全國許多大城市一樣,重慶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也曾本著“有路大家行車”的思路發展城市公交,于是衍生出許多民營的中巴,但隨著城市發展,中巴擾亂交通秩序、環境污染等問題也隨之而來。重慶市公交改革的序幕,正是從治理中巴亂象拉開的。
當時恰逢重慶市推出“藍天工程”,而使用柴油作為燃料的中巴是“冒黑煙”的大戶。于是,重慶運管部門決定以此為切入點,進一步規范當時的客運市場。2002年開始,車輛到期的中巴陸續退出客運市場,轉入經營出租車。這項工作一直持續到2005年。這一階段中巴銳減2000余輛,整個主城區的主干道秩序大幅度改善。
重慶公交改革第二階段的目標對20座以上的民營大客車的營運行為進行規范。2005年8月,重慶推出“1換1”舉措,將部分民營的20座以上客車更換為25座的CNG(壓縮天然氣)大客車,并規定凡是民營的線路都以“7”開頭。當時,雖然“7”字頭公交車在主城區運營,但實際上它們的性質仍然是班車,而不是公交車,因此運營時不允許超載。
2006年10月,重慶市政府出臺123號文件,明確了客運企業必須達到100輛運營車輛以上的規模才能從事公交行業。截至2007年1月1日,重慶市原有的481輛民營大巴車縮減到389輛,并被正式命名為公交車,取得了合法的公交車牌。
“7字頭”公交車退市
然而,“7”字頭公交車的實際運營狀況卻很不盡人意。由于民營公交企業過分追求經濟效益,并缺乏對車輛的有效監管,導致了超速、搶道、隨處停車上下客等現象嚴重,無法滿足市民、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的厚望,到2009年,重慶運管部門決定把它們“請出去”。與此同時,重慶市政府要求到2009年12月31日,客運企業的入門門檻必須達到500輛的規模。由于大多數民營公交公司短期內根本無法達到500輛的運營規模,因此這也從客觀上為“7”字頭退市贏得了有利的政策環境。
為了在改革的過程中維護穩定,在市政府的支持下,重慶運管局提出了企業轉入出租車行業、車輛由國有公交集團收購、駕乘人員分流進入出租車和公交服務行業的一攬子方案,徹底解決了企業和人員的后顧之憂,最后389輛民營公交車在2009年5月31日全部退出了市場。”
二環內全歸公交車
2009年7月1日以后,重慶市的公交市場全部由傳統公交企業運營。但是,重慶市主城區內的同一條客運線路仍存在有公交在跑,也有班線運營,線路競爭形成了激烈的矛盾。為解決這一難題,重慶市運管部門經過細致調研,提出了解決方案,市政府為此出臺了102號文件,要求二環以內將近3000輛班線客運全部退出,由公交來運營這塊市場。
為了化解退出過程中的矛盾,重慶運管局采取了車輛經營權到期不再續期,企業轉入出租車行業經營,車輛提前報廢政府給予殘值補貼,人員分流進入出租車和公交行業從事駕駛和服務工作幾項措施。班線客運退出一個線路,公交車就會補充上來。目前重慶主城區有公交車7500輛左右,到2015年,將達到1萬輛左右。
一個區域一家經營
從2010年起,重慶市公交改革開辟了另一重要陣地——公交片區化經營改革。
重慶市主城區歷史上形成了各個區域不同營運企業的公交線路相互交織的狀況。這種狀況導致了兩個弊端。一是線網難以優化,二是運力難以統籌。不同主體的運力往往會在熱門線路上激烈競爭,而客流稀少的冷僻線路卻無人問津。
為此,重慶市運管部門提出了市區公交線網推行區域化經營的思路。即一個區域一家經營主體,統籌線路和運力。
通過線路整合,重慶大學城的部分公交線路已經開始優化,運行效率得到了提高。同時該區域無論是春運、學生開學、還是新入駐企業投產,企業都會根據客流的變化對運力進行全面統籌,收到了比較明顯的效果。
開啟外環公交時代
2009年12月31日,重慶繞城高速公路(也稱重慶外環高速公路)正式全線開通,同日重慶內環收費站外移工程結束,重慶經濟發展空間擴大,由此邁入了“外環時代”。 隨著繞城高速公路的開通,實現繞城高速公路區域內的公共交通全覆蓋呼聲日益高漲,并已經成為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重慶市交委、市運管局高度重視主城區客運結構調整工作,2010年4月19日,市政府下發了《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重慶市主城區公共交通覆蓋繞城高速公路以內區域工作方案的通知》。決定從班線設置、運力投放、車輛處置、人員分流等多個方面進行外環客運結構進行調整。
該項改革工作自2010年7月1日正式啟動以來,目前已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截至2011年10月30日,納入退出計劃的996輛班車平穩退出,置換出租汽車678輛,安排公交車及時予以接替,整個二環班車退出和置換工作平穩推進。同時結合核心區優化公交線網、新建城區擴大公交覆蓋的思路,共新增公交線路78條、新增公交車輛832輛,完成了260輛公交企業所屬班車公交化改造。
農村客運
“車頭向下”
推進城鄉客運統籌發展
◆政府資助購買農村客運保險
◆對非法營運車輛進行有效收編
◆農村客運車輛強制安裝GPS車輛監控設備
發展農村運輸事業,實現“人便于行,貨暢其流”是建設農村公路的根本目的。重慶市充分發揮農村公路的建成效應,切實加快農村客運建設,推進城鄉居民共享現代交通發展成果。
發揮試點作用 完善扶持政策
2006年重慶新一輪農村客運發展試點工作率先在綦江縣啟動,之后通過總結推廣成功經驗等方式,到2008年,試點已擴大到梁平縣、合川區、黔江區、九龍坡區、永川區等5個區縣,重慶逐漸探索出一條適合本市農村客運發展的新路子。
在發揮試點作用的同時,為避免齊步走和一刀切,重慶農村客運發展結合實際,探索發展模式,促進農村客運多樣化發展。
針對農村地區客流小,運價低、效益差等狀況,重慶市秉承“多予少取,讓利于民”的原則,努力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之間尋求平衡點,制定了一系列的優惠扶持政策,以解決農村客運承運人的后顧之憂。從2009年開始,重慶市政府根據農村客運線路起、訖點的不同,將農村客運分為城鄉至鄉鎮、城區至建制村、鄉鎮至鄉鎮、鄉鎮至建制村以及建制村至建制村五類,對屬于前三類的農村客運車輛由政府資助購買每車每座20萬元的承運人責任險;并對屬于后兩類的車輛還資助購買每車30萬元的第三者責任險和全額資助購買交強險。自該項工作啟動以來,重慶累計為33284輛次的農村客運車輛購買了承運人責任險,5178輛次的鄉鎮至建制村及建制村至建制村農村客運車輛購買了三者險、交強險。為進一步激發經營者的經營活力,重慶在資金扶持方面會繼續落實好國家對農村客運的燃油補貼,政府資助購買農村客運保險,農村客運站場建設配套補助,農村客運建設用地以及對支線農村客運實行營運補貼等政策,并結合實際研究制定新的扶持發展的政策措施。
完善網絡布局 加快站點建設
“十一五”期,重慶市已基本完成區縣城區至鄉鎮至建制村的縱向農村客運干線布局的實際,未來一段時期,重慶發展農村客運將把重點放在穩定城區至鄉鎮的農村客運干線,鼓勵發展鄉鎮至鄉鎮的橫向農村客運線路,大力發展鄉鎮至建制村、建制村至建制村的農村客運支線,重點發展區縣城區以外的鄉鎮至鄉鎮、鄉鎮至建制村、建制村至建制村的農村客運線路,著力解決建制村通客車的問題,逐步形成層次分明、結構合理的農村客運網絡。
完善的客運網絡需要布局合理的農村客運站點作支撐,重慶根據“農村客運站點是農村地區重要的公益性交通基礎設施”的定位,努力實現農村客運站點建設用地以調劑或劃撥方式取得。強化國家、市級站點建設專項補助資金管理,積極爭取區縣政府財政配套資金,多渠道籌措社會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加快推進站點建設步伐。同時,大膽創新農村客運站點建設和經營管理,努力實現市場化運作、公司化運營,同時落實站點維護與運營管理主體。
強化組織管理 規范市場秩序
一直以來,農村客運市場主體存在“多小散弱”的現象,為促進農村客運組織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重慶繼續引導鼓勵農村客運經營者以資產為紐帶,通過并購、聯合、參股等方式,實現規模化、集約化和網絡化經營。對不符合公司化經營要求的農村客運車輛,穩步進行公司化改造,實行規范化管理、公司化經營。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優化農村客運資源配置,著力改變行政干預過多、運力控制過死以及因資源過分集中出現壟斷經營等現象。
農村客運存在客流較小,客源不集中等特點,為滿足不同的出行需求,重慶鼓勵經營者從實際出發,進一步打破傳統的“定點、定線、定班”單一的班線模式,根據不同地區實際情況,采取區域經營、延伸經營、預約經營、專線經營、班線經營等形式多樣的農村客運經營模式;因時、因地制宜開行趕集車、早晚車、周末車、學生車等靈活多樣的農村客運車輛。大力發展區域農村客運,根據偏遠山區的客流向公路沿線集中,鄉鎮范圍內的客流向場鎮集中,邊遠鄉鎮的客流向中心鎮集中,中心鎮的客流向縣城集中的實際,大力發展區域農村客運,實行支線接駁、干線直達、以干帶支。此外,對經濟較為發達的區縣城區周邊、鄉鎮和村莊比較集中的地區,鼓勵有序推進農村客運公交化改造,促進和實現農村客運網絡和城市公交網絡的合理銜接和有效融合。
堅持安全發展,把保障農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這是重慶在發展農村客運過程中始終秉承的一項重要原則。為了踐行這項原則,重慶充分發揮鄉鎮政府等基層單位在農村客運安全監管方面的主體作用,督促經營者認真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強化教育培訓,加大安全投入,完善安全防護設施,努力提高農村客運安全運行能力。
同時,強化農村客運市場監管,嚴厲打擊非法從事農村客運的違法行為,妥善處理老線與新線、干線與支線等利益關系,確保農村客運市場健康穩定有序發展。
出租車
◆基本解決“一難二少三多”問題
◆公司制自營模式穩步推進
◆企業黨組織基本建立
為穩定而改革 因改革而提高
2008年11月3日,重慶市主城區發生了出租汽車停運事件,如果說“一難二少三多”是導致停運的外因,那么經營機制不合理和駕駛員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問題就是內因。近幾年來,重慶運管局針對內外因素采取了多種措施進行改革,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
銳意改革 提升管理
為改善行業經營環境,解決“一難二少三多”問題,重慶運管局在重慶市委、市政府和市交委的領導下,會同市經信委、市政委、公安、社保等部門,著力開展了以下工作。 “加氣難”。2009年之前,重慶主城區日供氣能力僅100萬立方,加氣站也僅有40余座,目前主城加氣站已達54座,日供氣能力162萬立方。“廁所少”。重慶市政部門先后購置109座生態式移動公廁,使其由原來的46座增加到現在的155座。“停靠站少”。根據道路交通情況,除在交通樞紐、商業中心等地設置固定停靠站點外,其他道路實行即停即走,很好地解決了站點少的問題。 “份兒錢多”。重慶運管局經過精細測算,確定了統一的份錢繳納標準,羚羊型、天語型出租汽車每日“份兒錢”分別從380元、430元下降為330元、380元。“黑車多”。交通行政執法部門和公安部門建立了打擊非法營運聯動長效機制,近年來,主城共查獲非法營運車8000余輛,有效凈化了出租車市場。“罰款多”。對駕駛員違規行為,交通執法和公安部門以教育為主、處罰為輔,罰款較之前下降80%以上。
針對行業內所存在的經營機制問題,重慶運管局主要抓了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引導企業大力推行公司化自營。為減少利益分配的中間環節,2009年開始取消承包經營,由企業全額出資購置車輛、繳納稅費,禁止向駕駛員轉嫁投資和經營風險,企業按規定與駕駛員簽訂《勞動用工合同》。二是積極引導個體組織化管理。重慶運管局以新增出租汽車為契機,引導個體經營者組建服務公司,并按參與服務公司的車輛數,按照五配一、十配一方式,使主城605戶個體、803輛出租汽車中的354戶、470輛的出租汽車加入了服務公司,扭轉了個體經營的松散管理狀況。三是督促企業調整利益分配,加大服務質量考核力度。將企業主體責任落實情況、為駕駛員辦理社會基本保險情況、“份兒錢”落實情況,以及乘客投訴率、安全行車里程等服務質量情況,一并作為出租汽車指標投放的重要考核依據。
2009年以來,重慶運管局在對出租車行業的管理上,從只注重企業的單一方式,向企業與駕駛員并重的方式轉變。首先,嚴格從業資格考試,把好駕駛員準入關。根據駕駛員從業類別,實施分類管理,將理論考試與專業知識測試相結合,把重慶政治、經濟、文化等內容納入培訓考試內容,對新進人員的綜合能力進行測評。其次,嚴格從業誠信監管,建立退出機制。實施駕駛員從業服務信譽考核,在依照法規規章對駕駛員違規行為進行處罰的同時,對其違規行為量化扣分。考核年度內違規扣分達到20分的,強制要求停業參加再培訓考試,三次扣分達到20分的,一律吊銷從業資格。第三,實施違規行為重點監控,根據市民反映突出的違規行為情況,開展專項整治行動。
加強黨建 重塑形象
在解決影響行業健康穩定發展的突出問題的同時,重慶運管局愈發意識到,在民營企業居多的出租汽車行業,加強黨的領導,引導出租汽車經營者和廣大駕駛員“與黨一心,守法經營,和諧發展”相當重要。2010年3月,該局在出租汽車行業成立了行業黨委,引導主城100輛車以上規模性的企業全部建立了基層黨組織。同時,該局按照創先爭優活動的要求,在全行業開展了“做文明行車人、當城市宣傳員、樹重慶新形象”主題活動,重點在駕駛員中開展“強素質、抓服務、保平安、樹形象”大輪訓,“看儀表、看舉止、看服務、看車容、看行車”的“五看”大評比等活動。黨員駕駛員帶頭作出“不拒載、不宰客、不甩客、不繞道、不定點定線、不索要高價、不污言穢語、不昧拾物”的“八不”服務承諾,并張貼在出租汽車內醒目位置,主動接受乘客監督,影響和帶動廣大駕駛員提高服務質量。
勵精圖治 成效初顯
經營環境改善、經營機制改革、駕駛員培訓考核方式轉變,以及黨建工作的加強,使重慶市出租汽車行業呈現出五個方面的提升。一是部門協作合力明顯提升。交通、公安、經委、市政、社保等部門,思想統一、目標一致、相互配合,出租汽車行業齊抓共管的協作機制初步建立。二是行業和諧度明顯提升。管理部門服務意識不斷增強,與企業之間政令順暢。行業內科學、合理的利益分配體系初步建立,企業和駕駛員的訴求渠道進一步暢通,能夠合法、合理地反映問題,信訪案件大幅減少。2010年比2009年下降20%,2011年1—6月比2010年同期下降28.6%。三是行業服務水平明顯提升。駕駛員綜合素質逐步提高,違章行為和乘客投訴不斷減少。2010年與2009年相比降低37.3%,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下降9%。四是行業整體形象明顯提升。創先爭優局面逐步形成、好人好事大量涌現,行業正氣已成為主流。據市社情民意調查中心數據顯示,2009年乘客對駕駛員服務態度、車輛整潔等9項指標的滿意度達到90.8%。
經過三年的改革,重慶出租汽車行業總體穩定,服務質量明顯提升,開創了出租車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