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正向實體物聯網演進
2011-12-30 23:4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美國《紐約時報》12月18日刊出一篇分析文章,認為感應器、互聯網技術和計算機智能迅速發展,其運用范圍也越來越廣,消費互聯網和工業互聯網將得到進一步發展,并與人類生產生活的聯系更加密切。互聯網向實體物聯網的演變正在展開。
文章主要內容如下:
互聯網使人們的生活豐富多彩。鼠標輕輕一敲,或在觸摸屏上點擊一下,你就可以圣誕購物、找餐館、定位聚會好友,并讓外界知道你的狀態。計算機行業里最優秀的人才,無論是在創業公司還是在大企業,都在努力追蹤你的網上活動喜好,借機提供有針對性的廣告和優惠券服務,吸引你。
如今,互聯網迅速成長,并將投向更廣闊的世界范圍內。自給自足的互聯網經濟蒸蒸日上。針對消費市場的網絡創業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地增加。向公眾出售股份尋求融資數十億美元的新公司均來自客戶服務領域,其中有上周上市的網絡游戲公司Zynga和擬于明年上市的社交網絡巨頭Facebook。
同時,計算和通訊類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迅速擴展至利潤豐厚的消費領域。低成本傳感器、智能軟件和高級計算能力打開了新用途的大門,包括節能、交通運輸、醫療和食品運輸等。消費互聯網可被視為上述技術的熱身運動。
工業互聯網
這一概念出現已有多年,有時被稱作“物聯網”(InternetofThings)或“工業互聯網”(IndustrialInternet)。然而要在經濟上和技術上達到預期效果,還需要一段時間。
美國華盛頓大學計算機科學家愛德華•拉佐伍斯卡(EdwardD.Lazowska)說,“我們將把數字智能用于一切事物。大量智能設備將與人類和實體世界進行智能互動。”
傳感器顯身手
有了通訊傳感器和計算機智能,可以在很多行業領域實現產品和工作方式的變革。有一種智能工業齒輪,能夠在噴氣引擎、橋梁和石油鉆井平臺等設備出現故障前,向操作人員發出維修預警。電腦可以跟蹤噴氣引擎運行中的傳感器數據,或找到石油鉆井平臺的結構變化,由此確定潛在的故障跡象。
在水果和蔬菜包裝箱上安裝傳感器,可以查到產品所在位置并嗅到氣味,在產品變質前發出預警,以調整送貨路線或行程。火車頭上安裝傳感器可以提取GPS數據,綜合考慮火車長度、重量、地形和彎道等情況,減少不必要的剎車,最多可以節省10%的燃料。
美國加州通訊與信息技術學院創始理事拉里•斯馬爾(LarrySmarr)本月在《紐約時報》上撰文,描述了感應器的作用。他表示,最終目標是造出感應器認知的星際電腦。感應器曾經昂貴而笨重,如今變得廉價而小巧。這種說法聽起來似乎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最近一些大型工業、科技企業和雄心勃勃的創業公司進行了相關投資,提供相應產品和服務,這表明上述構想已經開始逐步變為現實。
在美國硅谷有一家NestLabs公司,業務火爆。其創辦人是蘋果前高管托尼•費德爾(TonyFadell)。他已從蘋果、谷歌、微軟及其他高科技公司聘用了100多名工程師。今年10月底,該公司推出一款將傳感器、機器感知和網絡技術一體化的數字溫度計。它不僅可以感應氣溫,還能感應室內人員動作及其進出房間的情況,據此調控室溫,實現節能目的。
28歲的麥特•羅杰斯(MattRogers)是NestLabs的聯合創辦人。他曾在蘋果帶領一支負責為iPod編寫軟件的工程師團隊。他喜歡也愿意在蘋果工作,但他認為,從本質上講,蘋果開發的是玩具。他希望開發一種能夠真正對解決大問題產生巨大影響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