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華貿易制裁后遺癥猶存
2011-12-29 1:4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反傾銷壁壘下的艱難轉型 提起2009年那場“飛來橫禍”,在江蘇常寶鋼管(以下簡稱常寶)工作數年的李一(化名)至今還心有余悸。“公司震動很大,根本沒想到會吃到這種國際官司,當然現在想想這是情理中的”。
李一說的正是中國輸美油井管“雙反”案,涉案金額約27億美元,是迄今為止美國對華貿易制裁最大的案件,也是奧巴馬政府上臺后,第一起針對中國的“雙反”案,引起中美兩國政商界關注。
律師費付出千萬元
時光回溯到2009年4月8日,當中國的鋼管商們熱情地忙著訂單,大洋彼岸的美國,匹茲堡美國鋼鐵公司、Maverick管材公司在內的7家石油管材生產商與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一起,向美國商務部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起針對中國輸美油井管“反傾銷”和“反補貼”訴訟。當時美國經濟深陷金融危機漩渦。20天后,美國商務部對此立案。
李一回憶說,當時公司海外生意一片紅火,2008年公司外貿收入占總收入的三成多,其中銷往美國市場的產品超過80%。在遇到“雙反”大棒之前堪稱出口美國的黃金時代,油井管銷量旺盛,價格又高,是利潤最厚的一塊!拔覀兪敲駹I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長大,自認為不存在傾銷行為”。
從未經歷過這種險關的常寶,高價聘請了兩家知名律事務所,包括號稱美國四大律所之一的美邁斯律師事務所。不過事實證明,即便配備如此豪華的律師陣容,付出上千萬元的律師費,也沒有在這場對壘中占到上風。
說明書的小瑕疵被無限放大
李一介紹說,確定抗辯的身份后,公司根據美國方面發來的調查提綱緊鑼密鼓地準備材料。通宵達旦準備了兩三個月,厚厚的材料堆滿屋子,“如果裝大皮箱的話,估計得五六個大箱子”。
大約在2009年9月,美國商務部派來了實地核查組,一組負責反補貼調查,另一組負責反傾銷調查。“剛開始他們給的反饋真的很好,但是結果出人意料!彼貞浾f,當時反補貼的現場調查很順利,畢竟常寶是民營企業,最后美國商務部裁定的結果還可以接受,但是反傾銷調查卻沒有那么幸運。
富有戲劇性的情節是這樣的。2009年11月5日,美國商務部作出初步裁定,對中國油井管征收最高99.14%的反傾銷懲罰性關稅。其中常寶和天津鋼管“幸運地”獲得了差別稅率,分別為0和36.53%。但是2010年4月9日宣布終裁結果時,美國商務部把最高的99.14%稅率扣給了常寶及部分中國出口商,如此大的反差令常寶陷入困頓與低落。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常寶的遭遇只是緣于一個小細節“被揪住不放”。內部人士解釋說,國內的說明書很簡單,原材料供應方給出的說明書和常寶最終給客戶的不完全一樣,結果被質疑!叭绻バ∞p子,肯定能抓得住啊!崩钜粐@息,這場“戰役”讓我們真正見識了什么是貿易保護主義。
困境下的轉型之道
有關數據表明,2008年美國共進口價值約27億美元的油井管,但自2009年二季度美國發起“雙反”調查,中國對美國這一產品的出口額迅速縮減至約11億美元。并且“后遺癥”還在蔓延。
跟很多受牽連的同行一樣,常寶調整了外銷策略,向非洲、中東以及新興市場轉移,慢慢地走出了低谷。李一告訴記者,現在常寶依然在努力抗爭,去年就反傾銷終裁結果向美國國際貿易法院提起上訴。
以天津鋼管為首的一些企業則選擇了另一條路徑——到美國開廠去。今年10月3日,天津鋼管集團投資10億美元的新鋼廠在得克薩斯州科帕斯市動工,堪稱制造業領域中國企業在美最大的一筆投資,也是我國最大的無縫管生產企業首次到海外建廠。在業內看來,此舉規避重稅的意味濃厚。
而實力稍弱的民營鋼管廠則在重壓下步履維艱。據了解,目前無錫另外一家小型民營鋼管企業正在清理庫存和設備,員工從頂峰時的300多人裁至20多人。當年民營鋼管廠的帶頭大哥——無錫西姆萊斯受到的影響更大。該公司2007年12月登陸紐交所,發行價8.5美元,但是截至2011年11月21日,已經縮水至0.4美元。由于該公司股價長期低于1美元,今年8月已收到紐交所的退市警告。
“常寶”們的遭遇只是鋼鐵業近些年來的縮影,中鋼協提供的數據顯示,“入世”十年來,我國遭受的鋼鐵產品(不含制品)保障措施、反傾銷、反補貼案件總計50起,其中保障措施案件7起、反傾銷案件31起,雙反案12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