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借力出口基地 加快構筑外貿新格局
2011-12-27 10:2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平湖光機電、秀洲洪合毛衫、海寧經編……這些響亮的名字拼接在一起就是一張嘉興的產業版圖。但嘉興的塊狀產業,集聚的是一大批分散的小主體,長期以來未能蛻變為區域產業集群,形成規模和品牌優勢。今后,這一現狀或將改變。
2010年嘉興市有6個出口基地入選“浙江省出口基地”,分別是:海寧經編產品出口基地、海寧皮革產品出口基地、海寧家紡產品出口基地、平湖服裝出口基地、秀洲洪合針織服裝出口基地、桐鄉玻璃纖維出口基地。
出口基地是指產業特色鮮明,具備一定的出口規模和競爭優勢,有較強的示范、帶動和輻射能力,產業鏈和配套體系較為完善的產業集聚區。“出口基地建設將成為有效提升嘉興市外貿發展質量和水平、加快外貿發展方式和結構調整、積極推進外貿公共服務建設、增強‘嘉興制造’國際競爭力的一個良好平臺。”市商務局副局長張軍表示。
樣本回溯:公共服務和一個產業集群的轉型升級
塊狀產業一直是嘉興市開放型經濟的生力軍,在嘉興外貿出口的榜單中,排前3位的機電產品,服裝及附件,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無不和嘉興市的塊狀產業緊密相連。
和嘉興許多塊狀產業一樣,海寧經編園區也是隨著國際間產業轉移的加速和中國對外開放的深入而形成規模并發展壯大的。從2001年28萬美元到2010年3.32億美元,入世十年,海寧經編產業出口額增長了110多倍。
然而,隨著經編產業規模的急速擴張,問題也隨之而來,由粗放發展方式帶來的土地、電力等資源制約,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品牌意識不強、抵御風險能力較低等都逐步暴露出來。
如何引導數百家零散的企業轉型升級?園區的選擇是通過整合資源、提供公共服務來提升區域的協同競爭力。為此,園區先后建立了物流貿易、技術研發、產品檢測、金融服務等十大公共服務平臺,為產業和企業的發展提供支撐。
浙江港龍新材料有限公司是海寧經編產業園區里的一家企業,企業生產的戶外廣告布全部出口。“企業的發展已經和園區密不可分。”該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和園區內18家上下游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每年在園區采購量在2億元左右,完善的產業鏈使得公司成本降低了不少。更為重要的是,位于園區里的海寧中天檢測有限公司,是一家國家級經編產品檢測中心,其檢測結果可與美國、歐洲、日本等幾十個國家與地區的實驗室實現互認,這為企業產品出口歐美等市場提供了不少便利。
便利的服務也讓企業能騰出手來進行品牌打造和技術創新,企業打造的GLP品牌不僅在32個國家注冊了商標,在業內的國際影響力也在增強;前幾天,港龍剛剛和浙江大學簽約建設研發中心,明年企業還將投入1000萬元進行新產品開發。
一個個企業的創新和升級換來的是整個產業的提升,即使在今年全球經濟形勢不景氣的情況下,海寧經編產業出口還是保持了較好的成績,今年1至10月,經編產業出口額達3.49億美元,同比增長27.96%。
未來展望:借力出口基地,加快構筑外貿新格局
近年來,浙江省把強化出口基地建設作為推動對外貿易發展的重點舉措,通過深入考察,篩選了一批產業特色鮮明、出口規模較大、研發能力突出、產業鏈和配套服務體系比較完善的產業集聚區、產業園區和企業,認定為出口基地。
據介紹,被認定為出口基地之后,將在建立公共技術和信息服務平臺、出口研發創新項目、國際市場開拓活動等方面獲得更多扶持,從而使基地企業優先獲得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省級外經外貿引導資金等政策的傾斜,催生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的企業搶占發展先機。
“構建外貿公共服務平臺是出口基地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張軍表示,其實,嘉興市外貿公共服務平臺已經有了許多,如市商務局主辦的嘉興國際電子商務應用平臺,就為廣大嘉興企業搭建了與海外商家信息溝通的平臺;海寧皮革產業也搭建了從研發設計、產品檢測到專業市場等一系列的平臺,促進了皮革產業的轉型提升。另外還有一些企業自己建設的服務平臺,如巨石集團就為產業鏈上的上下游關聯企業提供物流、檢測等相關服務。
而出口基地的建設也已寫進了《嘉興市開放型經濟“十二五”發展規劃》,“十二五”期間,嘉興市將在現有六大省級出口基地的基礎上,繼續大力培育其他傳統優勢產業及新興產業的出口基地建設,提高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提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以及自主品牌產品的出口比重。到2015年,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43%,年均提高2個百分點以上,推動“嘉興制造”向“嘉興創造”轉變,加快培育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競爭力的新優勢。據了解,目前平湖的光機電產業也正在積極申報省級出口基地。
“未來,嘉興將在建設出口基地和引進培育龍頭企業的基礎上,提升某些行業的公共服務功能,大力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使嘉興的外貿出口從單純的制造加工向工貿結合、農貿結合、技貿結合(服務貿易)方向轉變。更進一步將推動嘉興的外貿從單純進口向進出口協調發展轉變,最終達到一種進出口良性平衡的狀態。”張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