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進出口平衡前行 貿易摩擦不減反增

2011-12-26 15:2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要想干下去,就要有品牌。”一位溫州外貿企業的老板下決心在當地一家報紙上做廣告,目標主打國內市場。而在幾年前,他最好的“宣傳”還只是開給美國采購商一張產品報價足夠低廉的報價單。2011年,中國外貿轉入慢行道,制造商們的轉型卻更急迫。    新聞記憶
  拜登吃面 意在匯率
  回望:2011年,美國副總統拜登的中國之行意外地留下了一個段子——拜登吃面,一行5人的午餐只要79元人民幣。外界揣測,拜登是在隱晦地表達人民幣被低估。這一年,人民幣匯率仍然是中美間老生常談的議題。美國參議院甚至通過了一項法案,試圖對中國壓低人民幣匯率施加懲罰。 
  點評:美國政客們的恐嚇就和拜登北京之行一樣,注定難改中國的匯率立場:人民幣匯率應該由市場決定,而不應該被一些利益相關國牽著鼻子走。今年前11個月,人民幣升值幅度逾4%。臨近年底,12連跌的記錄,著實刺激了一把市場的神經。但細算下來,人民幣匯率總計下跌幅度僅為0.1%。人民幣正向均衡匯率邁進。   
  奢侈品熱 抵御寒流
  回望:全球咨詢機構貝恩資本日前在上海發布的報告稱,2011年中國內地奢侈品市場規模將首度突破1000億元人民幣。市場普遍預測中國很有可能在2012年成為頭號奢侈品消費大國。
  點評:這并不是天方夜譚。2011年,世界各地隨處可見像搶購大白菜一樣搶購LV的中國客,這也許比任何機構的預測都更有說服力。中國人對于奢侈品強大的購買力甚至引發了一場是否應該為奢侈品降稅的大討論,而年底護膚品、奶粉等日用產品的稅率降低甚至有人將部分功勞歸于這場討論。
  貿易摩擦不減反增 
  回望:商務部的數據顯示,1至11月,中國遭遇了60項貿易調查。更糟糕的是,中國整個新能源領域乃至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貿易保護主義的新目標。標志性的事件是,美國商務部決定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板)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啟動了對華清潔能源領域的首個“雙反”調查。
  點評:入世10年,我國進出口總值由2001年的5096.51億美元增長至2010年的2.97萬億美元,年均增長21.6%,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不過,與龐大貿易規模成正比的是貿易官司的數量。可以預見的是,2012年,中國同樣不會輕松,在全球經濟下行通道中苦苦維持平衡的歐美國家,貿易保護仍是他們不多的選擇。
  高外儲 藏匯于民呼聲響亮
  3萬億美元在當下能買什么?
  英國《金融時報》開出了一張采購單:能買意大利,該國全部主權債務到2062年的本息之和為3.031萬億美元;美國最大的10家上市公司或是歐元區最大的15家上市公司,還是假設收購溢價高達30%的情況下;如果目標是日經225指數,則可以買下其所有的成分股公司。
  中國正是這樣一位手握3萬億美元的“大財主”。2011年,中國外匯儲備達到3.2萬億美元,全球第一。
  事實卻是,使用效率低下的外匯儲備,猶如水位不斷高漲卻缺少排泄口的蓄水池。央行投放大量基礎貨幣購入的外儲,汪洋浩蕩難以消解,承壓的是中國經濟調控的全局。
  藏匯于民的呼聲從來沒有像今年這么響亮。目光被引向了已經疾馳了20多年的中國外貿。中國龐大的外儲,超過三分之二源于貿易順差,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除了極個別年份,中國都是貿易順差。這樣的奔放還能保持多久?
  擴進口 中國成最受歡迎的客戶
  中國正在展開一場貿易平衡戰。出口、進口、就業、增長……每個因素都需小心權衡,有舍有得。
  去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商務部工作會議明確了2011年商務工作的重點,在穩定出口增長、保持和擴大國際市場份額的同時,更加重視擴大進口。 
  一個“更加重視”讓“擴進口”成為全年商務領域的熱門詞匯。2011年前11個月,進口15856.1億美元,增長26.4%的數據不負眾望。
  擴進口的平衡智慧,讓中國成為最受歡迎的客戶。
  誰也不會想到,2011年中國消費者通過淘寶網購買的美國商品達到了36億美元,于是在APEC峰會上,美國官員都不忘表達要到中國開網店的決心,他們說美國商家要克服語言、貨幣、運輸等障礙,把美國商品送到中國消費者面前。
  緩出口 外貿企業轉型急迫
  回顧2011年,人們會發現中國出口可能無法復制曾經的高增長。
  今年一季度,中國外貿出現了10.2億美元的逆差,這是中國7年來首次出現季度貿易逆差。11月份,中國外貿出口達1744.6億美元,出口增速連續4個月下滑。出口放緩給沿海省份帶來了壓力,引發了要求政府出臺更多扶持措施的呼聲。
  但是正如硬幣的另一面,當中國的勞動力逐漸稀缺,而美元的購買力不斷下降,歐美經濟委頓不振,依靠出口帶動增長的模式同樣包含著巨大的風險。而外貿制造商們的轉型在此時變得更加急迫。
  中國自身結構的轉變正成為推動全球再平衡的重要力量,我們能否成為這場痛苦蛻變的受益者,答案正慢慢接近。
  聲音
   哪里還有這樣的速度
  環球資源企業事務總裁裴克為
  不必對中國出口太悲觀。這是裴克為對中國外貿形勢的判斷。“是的,中國出口增速下降了幾個月,但這是相比較而言,增長仍然是兩位數的,看看現在的世界,哪里還能看到這樣的速度?”
  作為老牌B2B貿易平臺負責人,裴克為表示,即使在前途未卜的歐洲市場,貿易機會仍然存在,“關鍵看你如何應對。”
  歐洲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2011年,歐債危機造成的訂單萎縮成為很多中國制造商的噩夢。不過,裴克為告訴記者他們對581家出口企業的調查結果卻顯示,信心仍然存在,“供應商仍然對2012年的銷售前景審慎樂觀”。這些企業決定通過加快推出新產品、削減生產成本、增加研發等方式渡過難關。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