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鐵產業經濟“三大奇象”
2011-12-24 15:0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高增長”似乎已經不足以形容中國鋼鐵產業的發展速度了。日前,首鋼總公司總經濟師毛武用了“暴發式增長”一詞來形容。透視中國鋼鐵經濟形勢,毛武用了“三大奇象”來概括:一是鋼鐵產量暴長;二是“薄積厚發”;三是人均消費量大。
產量暴發式增長
毛武介紹,在最近10年中,中國粗鋼產量和表觀消費量凈增5億噸,達到6.27億噸,占世界粗鋼總產量的44.3 %。目前,鋼鐵企業雖然開足馬力,但是,在河北鋼鐵集團( 2010年粗鋼產量5286萬噸)、寶鋼集團( 2010年粗鋼產量4450萬噸)和鞍鋼集團( 2010年粗鋼產量4028萬噸)面前,其他剛企年產粗鋼1000萬噸只能是“平民”水平,根本搬不上臺面。
然而,在這些“暴發式增長”的背后,鐵礦石和焦煤等原材料價格也扶搖直上,導致鋼鐵企業的利潤空間被不斷壓縮。
在產量暴漲的同時,我國鋼材出口量也在增加。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秘書長羅百輝表示,中國自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已完成從鋼材進口大國到出口大國的華麗轉身,近幾年每年出口量都超過4000萬噸,居世界前列。
目前,中國鋼鐵企業在規模上已經達到世界水平。中國粗鋼產量由2001年的1.5億噸提高到2010年的6.3億噸。2011年,粗鋼產量有望突破7億噸,再創歷史新高。2010年,全球產量前20大鋼企中中國企業有9家。
但是,由于粗鋼產能的快速擴張,中國對鐵礦石的進口也急劇增加。為了應對不斷上漲的價格帶來的困境,中國打算新增境外鐵礦石產能1億噸以上,支持中國鋼鐵企業在具有資源優勢國家和地區以及周邊國家,有序建立穩定、可靠的鐵礦石、鉻礦、錳礦、焦煤等原燃料供應基地和運輸保障體系。同時,也將加快國內鐵礦資源的勘探。
底子薄發展快
“常態的發展都是厚積薄發,如美國鋼鐵產業歷經多年的積蓄才突破1億噸大關。各國鋼鐵產業的發展歷程莫不如此,惟有中國是‘薄積厚發’。”毛武指出,中國鋼鐵產業底子非常薄弱。從1949~ 2000年的50年間,中國鋼鐵的積蓄量只有19.4 億噸。而在21世紀的前10年,中國鋼鐵的累計產量便超過38億噸。
盡管我國鋼鐵產量暴發式增長,但是,目前中國鋼鐵的年產量是美國的6 倍,而人均鋼鐵積蓄量只有美國的1/6 。
人均消費量巨大
中國龐大的人口數量是一個“可怕”的因子:再大的產出和資源,被13億人口相除,都會變成一個微不足道的小量;而再小的需求和物資,被13億人口相乘,也會變成一個可怕的天文數字。
但是,毛武指出,鋼鐵卻是一個例外。毛武說,中國鋼鐵的產量已達到7億噸的量級,中國人均鋼鐵消費量也居于世界前列,接近每人500 公斤。相比之下,世界人均水平不過150 公斤,歐美發達國家也不過人均300 ~400 公斤而已。
毛武一直認為,鋼鐵的噸位最能夠衡量經濟的“重量”。中國已經從滿足溫飽的制造時代邁進了需要解決住行需要的小康時代,毛武將其稱為“中國建造”時代。他指出,“中國建造”時代,鋼鐵產業將會更加紅火。
毛武表示,所謂“中國建造”時代,就是城市化時代、房車消費升級時代、基礎設施建設時代,這將釋放對鋼鐵的天量需求。2010年,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率高達70%,其中80%投向了制造業、基礎設施和房地產三大領域;實物形態投資則主要是建筑物和機器設備兩類,其中,建筑安裝工程占61%,設備、工器具購置占22%。(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