墊資的困惑
2011-12-24 14:5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常河山
2011年12月13日,河北石家莊必得鋼材市場冽風揚塵。在一家鋼貿商的辦公室里,來自河北井陘的李劍,坐在沙發上不停地抽著煙,好久不說一句話。因為采購商拖欠貨款,李劍的生意轉不開圈兒了。
墊資捆住了企業手腳
2011年年初,李劍跟朋友合作為當地一個工程供應鋼材。剛開始,采購商說是一個月結算一次貨款,而實際上,除了第一個月按時結算了之后,后來貨款再也沒有按時結算過。至今,采購商累計欠李劍貨款近150萬元。“我們不是經營現貨的,看采購商給的價格與市場價格有價差,就倒騰一些(鋼材)。碰到要貨量大的,就少看點兒利潤,靠走量多掙點兒錢。現在采購商給不了貨款,我們也沒有錢給這里的老板(必得市場鋼貿商),本來想掙點兒,結果把自己幾年的積蓄都擱進去了。”
來自唐山龍亭物資有限公司的杜旭感同身受:“很多包工頭兒說話不算數,都說貨到付款,可是很少有利利索索給錢的。”“貨款拖欠時間,有幾天的,也有仨倆月不給的;欠款數額幾萬、幾十萬、上百萬的都有。”杜旭說,“有的累計賒欠成巨款,有的一次就欠幾百萬元,仨倆月追著要,就像擠牙膏一樣,很少一次性給結算清的。”
讓杜旭糾結的是:“要貨款時,還得看采購商的臉色,實在不行,就找找關系,說說好話……”
規模小的如此,大鋼貿商也一樣難受。“現在我們流在外面的貨款大概有5000萬元左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河北鋼貿老板說:“這些欠款,有三四個月的,還有快10個月的,利息已成沉重的負擔。”
利益的誘惑
“很多工程、項目,在資金不足、融資還沒有通暢的情況下,紛紛開工,是造成供貨商難以及時拿到貨款的主要原因。”13日,河北省金屬材料流通協會會長王和平在接受《現代物流報》記者采訪時分析認為,“除此之外,今年歐美債務危機、國內宏觀調控、貨幣緊縮等金融政策,也使得大經濟面利好因素備受削弱。在這種情況下,缺錢的采購商采取了壓制供貨商的策略。比如房地產方面,房產商沒錢,建筑商墊資,建筑商沒錢,鋼貿商也墊資。”
從來不做賒欠貿易的石家莊恒業經濟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的仵學軍認為:“賒欠都是貿易商給慣壞的,久而久之,賒欠墊資在圈子里就形成了這樣的風氣。公司從開始就不賒欠,所以也不覺得這對出貨量會有什么影響。做賒欠模式的商戶,一年下來要壓大量資金。靠賒欠模式來增加走貨量,算起總賬來,尤其是在利息甚高的時下,整個公司盈余未必高。”
李劍承認:“當時采購商給的價格確實比市場價格高不少,這種誘惑讓我陷了進去。所以,不論是鋼貿商還是倒騰鋼材的,給工程供貨時,一定要好好考察一下采購商曾經打過交道的供貨商,看看采購商的資金流通情況和信譽是否良好,千萬別上了套兒,等到那時就晚了。”
杜旭說:“有些采購商并不是沒有錢,而是把壓著的供貨商的錢用于‘借貸’吃利息。100萬元一個月利息就兩三萬。可是,不墊資不行,不墊資沒活兒干、沒有生意做呀!想掙錢,墊了資,可又要不回來。”
需要組合拳式的治理
王和平對《現代物流報》記者說:“商界賒欠之風由來已久,從鋼貿行業來講,削弱了鋼貿商運營發展能力,尤其是對規模較小者影響較大,甚至造成其資金鏈斷裂,經營無法維持。這樣的商業環境亟須鋼貿從業者、鋼材采購商,在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下,積極參與治理。”
簽署有供貨結算協議的鋼貿供采雙方,在沒有產品質量問題的情況下,采購方不予按時給供方結算貨款,本身就是不誠信。
王和平希望能盡快建立一個誠信與監督平臺,也希望政府能夠在這方面給予支持并推動其能改變賒欠和墊資而導致的企業資金鏈緊張,以保證鋼貿流通能順暢運行。
“協會可以先同采購商、供貨商溝通,達成營造良好貿易環境的相關協議,對能夠按約定結算貨款的采購商和保質保量的供貨商,在建設的誠信平臺上予以推薦。同時吸引更多的‘達標企業’加盟這個團隊平臺。”王和平說,“權利義務是平等的,對于不恪守承諾的企業,可以通過這個平臺曝光,以督促監督行風的良性轉變。”
李劍則建議,貿易商方面能否先小范圍達成自律協議,做到“不搶單子”、“不給盟友的賒欠采購商供貨”等。“沒有那么簡單,期望不能理想化。”杜旭直搖頭,“任重而道遠呀。”
采訪中,有不少鋼貿商則建議,政府、行業協會要積極牽頭,采購商和鋼貿商積極協同,相關部門如:土地審批部門也要出臺相關措施,對于不守信的企業,嚴格遏制土地等資源的使用等,以集中整治行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