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法律法規 保障物聯網健康成長
2011-12-24 14:29: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孫林
物聯網是在互聯網的基礎上,將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的一種網絡概念。
在物聯網的建設與運用過程中,涉及的法律問題非常多,可以說在每一個環節都有若干個法律問題。那么,在物聯網時代,該如何利用法律保障物聯網健康、茁壯成長?筆者認為,從物聯網流程分析,涉及的法律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建設相應的物流互聯網絡,必須有統一的物聯網絡標準。
沒有統一的標準,全國甚至全球化的物聯網絡便難以統一運行。物聯網標準是一個件的體系,既有硬件方面的標準,也有軟件方面的標準。在智能化的現代化社會,標準無處不在,這是人們得以從事一切活動的基礎。在硬件方面,各種電子元器件插件需要有統一的標準,提高運用和維修的效率;在軟件方面,需要有適合物聯網運行的程序,有些程序源代碼應當公開,這樣有利于物聯網參與者便利運用網絡。
建立物聯網標準體系,要堅持通道技術標準統一的原則,各個部件都要圍繞統一技術標準開展功能化建構,以形成多層次的技術標準體系。由于網絡的全球化特征,在制定適合我國情況的標準體系時,也要尊重和參考國際通行的網絡技術標準,努力將中國的物聯網標準推向國際化。在這個進程中,需要集中力量,研究不同領域應用物聯網的技術構件,實現人與物、物與物的網絡交流。
二是物聯網知識產權法律保護。
物聯網涉及的知識產權非常多,不同領域都有相應的知識產權。既有硬件方面的專利權,也有涉及企業品牌的商標權、軟件著作權等。特別是應用軟件技術,是物聯網運行的基礎。沒有相應的軟件,物聯網就不可能運行。但軟件著作權,具有應用面廣、保護比較難的特點,黑客的入侵、技術破解,都是對軟件知識產權的侵害。因此保護軟件的知識產權,維護軟件開發者的合法權益,是非常重要的法律問題。如果說,統一標準的基礎軟件是物聯網運行的前提,應當免費公開,那么適合不同客戶的專業應用軟件,則是物聯網提供個性化服務的必要條件,則可以是有償的。這些為個性化服務提供服務的軟件,使用者應當取得軟件所有者的使用授權,并支付適當的知識產權費用。
物聯網知識產權保護,要從不同的專業角度設定相應的保護措施。雖然在法律體系方面有《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以及相關的軟件保護誓言的行政法規,但是從物聯網應用考察,一項知識產權的保護可能涉及許多方面的內容,既需要知識產權管理部門作出詳細的規定,也需要從事物聯網的當事人高度重視對自身知識產權的保護和對他人知識產權的尊重。
三是信息法律保護。
物聯網中最重要的是信息收集與傳輸。信息收集要注意的是合法收集,不能通過非法手段獲取信息,更不能隨意捏造信息、誤導消費者和公眾。在信息傳輸過程中,針對不同的信息接收對象,可以設定相應的傳輸通道,以保證信息在傳輸過程中的安全。
物聯網信息法律保護涉及到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當事人信息安全保護。對于個人隱私、經營者的商業秘密的保護,是物聯網信息法律保護的重要內容。“安全和個人隱私方面,也是物聯網發展下一步要著重解決的問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王忠宏近日表達了類似的擔憂,“比如說前一段時間調研電子病歷、智慧醫療,比如說病人的信息,如果使用了這樣一個電子病歷的技術以后,大量個人的醫療信息進入了統一的數據庫以后,如果數據保管不好,可能很多個人的身體狀況被別人所掌握。”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多的是個人身份證。賓館、銀行、電信、民航等許多部門辦理業務時都要求個人出示身份證,其信息被眾多的單位和部門所掌握,這些部門和單位必須遵循身份證使用和管理相關法律的規定,在登記身份證信息的同時,負有保護身份證信息不外泄的義務。如果隨意泄露公民個人身份證信息,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可見個人信息保護是物聯網法律制度中的重要內容。
另一方面是物聯網中信息權的保護。物聯網中的合法信息有些是公開的、可以免費使用的信息,有些則是有償使用的信息。對于有償使用的信息,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權保護機制,保護信息所有人對信息的合法權利。目前,對于個人的隱私權保護主要是《民法通則》以及《侵權責任法》的規定,對于單位的商業秘密的保護有《反不正當競爭法》,對于信息有償使用主要是《合同法》以及涉及知識產權方面的法律,如《著作權法》、《專利法》等。在物聯網運作過程中,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充分了解相關法律的規定,以便依法維護各自的合法權益。
四是傳輸法律保護。
物聯網與互聯網最大的不同在于物的交流。傳統的互聯網是單純的信息交流,是人機交流,而物聯網不僅是人機交流,還是物與物交流、人與物交流,是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聯結。物聯網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對物的網絡管理。因此,在信息傳輸方面,其法律手段是保障信息傳輸及時、安全、方便、快捷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五是安全保護法律規范。
傳輸安全,既是保護信息的安全,也是保護物聯網參與者交易的安全。信息源要通過網絡傳輸到客戶與使用者的終端,在這個過程中,安全是特別重要的。一對一的傳輸是確保信息不泄露的重要技術手段。但由于現代黑客技術的發展,對安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網絡泄秘現象比較嚴重。一些專門盜竊交易信息的程序,很容易引起網絡參考者上當受騙,導致經濟損失。因此,除了技術手段的改進以外,如何運用法律手段打擊網絡黑客、保障信息傳輸的安全,是物聯網立法的重要問題。
六是生產環節的法律保護。
在互聯網中沒有生產環節,而在物聯網中,生產環節是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比如,在倉儲過程中,將貨物的信息及時通過內部網絡傳輸到控制中心,以便了解貨物入庫、出庫等情況,既是物聯網應用的過程,也是企業的生產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企業運用網絡技術,既將內部的物與物的情況整理清楚了,也為與外部的交流(發貨、收貨)提供了基礎信息和實物狀態。因此,在企業內部,實際上網絡作為管理工具,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生產環節。在此過程中,需要法律對相應的行為作出規范,以便保持與外部交流的信息渠道的暢通,避免因人為設置的障礙或者技術標準不統一而造成的交流困難,影響物聯網應用的效率。
(作者為鐵道部經濟規劃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