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協調發展”“集約發展”“珍惜土地”原則
2011-12-2 18:5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以“協調發展”、“集約發展”、“珍惜土地”為原則,近日,江蘇省交通運輸廳研究制定了干線公路建設省補資金“新標準”。與“十一五”相比,“新標準”有意識地向蘇中、蘇北地區傾斜,較大幅度提高改建公路、二級公路和大橋的省補資金,此舉對“十二五”江蘇普通國省干線建設健康持續發展將起到合理的引導作用。
“十一五”江蘇公路實現跨越發展
“十一五”期間,江蘇大幅度提高了干線公路建設省補資金標準,極大地提高了地方政府的積極性,逐步形成了“以市(縣)為建設主體,省廳實行定額補助和行業管理”的建設模式。省以不到項目總投資40%的省補資金進行引導和支撐,實現了全省干線公路跨越式發展。據悉,“十一五”期間,全省干線公路建設累計完成投資達801億元,建成里程3043公里,其中一級公路2648公里、二級公路395公里,超額完成了“十一五”預定的建設任務。省道網一輪規劃目標總里程12400公里,其中普通國省道8900公里。截至2010年底,江蘇省普通國省干線公路總里程達到8943公里,比2005年末增加510公里,超過規劃里程目標。從普通國省道技術等級看,一級公路比重由2005年的36%增長至60%,二級及二級以上公路比重由2005年的92%增長至99%,居全國第一。從市縣、縣縣之間一級公路連通率看,從2005年的不足50%增長至78%。普通國省道一級公路新增直接服務節點約163個,普通國省干線公路與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其他運輸方式的銜接程度明顯提高。
“十一五”江蘇公路跨越式發展,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進和拉動作用,公路交通形象及群眾滿意度明顯提升,為江蘇在“十一五“全國公路養護管理大檢查中爭先奪冠奠定了基礎。
“十二五”江蘇公路建設量質齊升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形勢的變化,省廳深切地認識到“十二五”干線公路建設的思路已從以往的“增加總量”轉變為“量質齊升”,也就是說,必須牢牢把握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創新社會管理兩條主線,在保持干線公路總量增長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公路品質的提升和使用效率的發揮。為此,省廳研究制定了《江蘇省干線公路建設方案(2011-2015年)》,確定“十二五”的建設任務為完成投資750億元,建成通車里程3000公里,其中一級公路2950公里、二級公路50公里;重點建設縣級以上城市節點之間短直連通道路;沿海地區干線公路;與港站樞紐以及高速公路互通銜接的干線公路;省際干線、長三角一體化及泛長三角區域發展的公路,服務區域城鎮、省級以上開發區、4A級以上風景旅游區等主要節點的干線公路。
“十二五”干線公路建設方案對優化、強化高等級公路網絡具有重大意義,為此,省廳要求各市、縣要有大局觀,規劃以內的項目必須優先建設,規劃以外的項目要嚴格控制,尊重規劃的嚴肅性。調整省補資金 引導公路建設持續發展
江蘇雖為經濟大省,但干線公路的建設資金現階段仍極度匱乏。由于工程建設原材料--鋼材、水泥、瀝青、石料等價格和人工費用逐年上漲,導致干線公路單位造價五年翻了一番;隨著國家稅費改革及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站的撤銷,干線公路建設資金缺少了穩定的來源;受宏觀經濟調控政策影響,國家銀根緊縮,導致省級貸款難度加大,省補資金籌措乏力;經過多年的基礎設施建設,地方各級的資金籌措能力已近枯竭。此外,隨著國家實行最嚴格的土地政策,新建、擴建干線公路建設用地的指標已經非常有限。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省廳決定以省補資金為杠桿,引導“十二五”江蘇干線公路建設健康發展。按照“協調發展”的要求,適當擴大補助標準的地區差別,加大對蘇北、沿海等欠發達地區的支持力度。如新建一級公路的補助作適當微調,蘇北地區保持每公里800萬元補助標準,蘇中、蘇南地區分別由“十一五”每公里補助800萬元、700萬元降至700萬元、600萬元。從“節約用地”考慮,鼓勵充分利用老路資源,重點提高普通國省干線二級公路的補助標準,蘇南、蘇中、蘇北二級公路的補助標準分別從“十一五”的每公里120萬元-250萬元,提高到200萬元-400萬元。為體現“集約發展”的原則,進一步服務綜合運輸體系建設,還提高了普通國省道跨越《江蘇省干線航道網規劃》中規劃航道100米以上橋梁的補助標準,其中,跨越四級以上規劃航道的橋梁,省補標準由過去的每平方米1500元提高到2000元。
調整后的補助標準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地方--尤其是蘇中、蘇北欠發達地區配套資金的籌措困難;對干線公路設計方案的制定--如新、老線的比選,一二級標準的公路比選,橋梁跨徑的比選等方面將起到合理的引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