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浙江99.5%建制村通了等級公路

2011-12-2 18:5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沿著發達的城鄉交通網,便利的公共服務走進尋常農家,鄉村城鎮有了城里一樣的超市賣場和咖啡館影院;富裕起來的農民進城買房,一撥撥的市民雙休日驅車來到農家,享受悠然野趣……這,就是康莊大道給我省農村帶來的巨變。 
  上周,省政府舉行全省農村公路建設總結表彰大會,我省通村公路建設8年奮戰、3年攻堅目標任務宣告全面完成,全省所有鄉鎮和具備建路條件的建制村都通上了等級公路,村民人均年收入因此增加1069元,3500多萬百姓享受到與城里人接近的公交出行服務。 
    溪尾村: 
    “莫嫁村”變成“魅力村” 
  松竹青翠,溪水潺潺,這并非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而是泰順縣城西北浙閩交界處的一個小村落——溪尾村,它與縣城雖只一山之隔,但以前都要爬一條20多里長的千年古道,翻越一座“天冠山”,故有“養女莫嫁嶺北”的說法。 
  自從溪尾村建成了通往鄉外的公路,情形就開始大變。嶺北鄉鄉長劉克當說,路通后,溪尾村充分挖掘千年古道、古廊橋、古樹名木、古民居等景點,呈現“水清、路平、燈明、景美”的景象,一躍而成“浙江美麗鄉村”、“溫州魅力鄉村”。一個因村路阻塞而無人光顧的小村,一夜之間名聲大震,旅游團隊和自駕游蜂擁而至。去年該鄉接待游客數達5萬多人次,人均年收入增加了千余元。 
    上塘村: 
    3000多村民喜吃“回頭草” 
  前幾年一直在外做木工的上塘村村民邱木生,這幾天覺得時間不夠用。去年,海拔七百米的上塘村第一次修通了公路,他和幾個老鄉一起回村種起了四畝高山蔬菜,一年下來,收入2萬多元,超過先前在城里打工時的收入。今年,他又多種了幾畝,日子越過越紅火了。 
  上塘村位居建德三都鎮,以前進出村全靠肩挑背扛,從山下到村子要走三小時。康莊路給村民帶來了多種經營機遇。村民黃林浦牽線金華浦江一位投資人,承包村里的200畝荒山種中藥材,聘用村民30人,年產值高達20多萬元。該村支書于愛香表示,三都鎮有壯勞動力16000人,原先一半在外務工,路通后,村民紛紛吃起“回頭草”,最近已有3000多村民回鄉發展。 
    翁村: 
    路的盡頭是億元村 
  嘉善縣楊廟鎮翁村是個偏僻的江南小村,上世紀90年代,不甘貧窮的翁村農民自發搞起了家庭紡織業。可紡織加工的原料和成品運輸一直靠掛槳機船和拖拉機短駁,村里通外界的只有一條機耕路,不少外地客商因此不肯上門做生意。 
  投資480萬元的楊廟翁村公路建成后,第二年,翁村紡織業就增加了1億產值。現在走進翁村,一家家經緯廠、絲織廠、織造廠鱗次櫛比,全村七成農民從事絲織業,另外附近的油車港、七星、干窯等鄉鎮5000臺織機承擔著翁村的外發加工,翁村成為名副其實的紡織業龍頭。如今的翁村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頭巾紗生產基地,每天有來自南通、無錫、蘇州等地的絲錠原料運進來,有30噸加工后的錦綸絲銷往廣州、義烏乃至世界各地。 
    要致富先修路,大投入帶來大收益 
  交通圈是經濟圈、也是民生圈,據估測,2003~2010年,我省因農村公路建設農民增收超過500億元! 
  而這靠的是我省交通的大投入,8年里,我省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約977億元,其中通鄉、通村和聯網公路投資329億,累計建成通鄉、通村及聯網公路8.3萬公里,建制村等級公路通村率由2002年年底的57.7%提高到99.5%,路面硬化率由2002年年底的48%提高到99.5%;全省所有具備建路條件的建制村都通上了等級公路。路通了,人流、物流、信息暢了,農民的腦瓜靈了,收入也高了。 
  公路建設還帶動了GDP增長,2003~2010年,我省農村公路建設拉動GDP增加值超過一千億,對年均GDP貢獻率達0.5%,創造就業崗位30余萬個,大投入來了大收益!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