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貿易合作重塑非洲經濟
2011-12-17 12:4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非洲國家的貿易重心正由傳統的歐美市場向亞洲市場東移,今年以來的歐債危機更是加速了這一進程。”渣打銀行非洲區企業及金融客戶部董事總經理辟仕文(Stephen Priestley)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非洲國家同亞洲市場,尤其是與中國的合作日趨密切。用長遠的眼光來考量這一趨勢,將在未來獲得豐厚的回報”。 近年來中非貿易額的快速增長,對辟仕文的觀點做出了詮釋。數據顯示,2010年中非貿易額創下1269億美元新高,今年1至9月就已達到1200億美元,預計全年將超過1500億美元。而今年早些時候渣打銀行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也認為,“從雙邊貿易數據總體看,中非貿易相對平衡,貿易伙伴和貿易品種逐步多元化將釋放雙邊貿易的增長潛力”。該報告同時透露,按照現有趨勢,2015年以前中非貿易額將達到目前水平的兩倍,到2030年達到1.7萬億美元。2032年,中國有望取代歐盟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
辟仕文告訴記者,非洲經濟長期穩定增長為中非經貿關系的未來發展打下基礎,這也給中國企業走進非洲提供了大量的機會。他表示,中非貿易正呈現多元化趨勢,而中國對非洲出口也經歷了結構性改變。2000年,中國對非洲出口分布較均勻,主要是紡織和成衣(28%)、機械和運輸設備(27%)以及其他制造業產品(26%)。之后中國對非洲的出口開始升級轉型,由低端的紡織服裝業升級為高端的資本品出口。2009年,機械和運輸設備在中國對非洲出口中占據了最大份額(41%)。
辟仕文說,在渣打銀行看來,中非貿易的這一結構性轉變是由多種因素推動的。一方面,是非洲經濟快速發展帶動資本品需求。最近5年非洲經濟年均增長達到5.3%,持續進行的城市化,以及貧困率的不斷下降,創造出對資本品的旺盛需求;另一方面,中國對非洲貿易結構調整同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相吻合,而中國對非洲的基礎設施融資促進了對非洲出口。隨著中國對非洲投資日益增加,非洲有潛力加入到全球供應鏈中,同時外貿方式也呈現多樣化。
辟仕文表示,正是基于這些分析,中國企業走進非洲之后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將大為增加。在這方面,渣打銀行愿意搭建中非貿易往來的交流平臺。從經營網絡上看,渣打在非洲經營100多年,對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環境和貿易特點十分熟悉,擁有廣泛的網絡和深厚資源,而這些恰恰是中國企業拓展海外業務的重點。“比如在南非,企業進行投資就面臨著外匯管制等障礙,而渣打對這方面政策很熟悉,能提出合適的解決方案”,這對希望走出國門又不太了解當地市場的中國企業非常重要。同時,渣打作為在中國經營歷史最悠久的外資銀行,對中國市場和客戶的金融需求也十分熟悉。
目前,渣打已經建立起了專門的“中非貿易通道”,幫助中國企業在非洲投資。不僅提供金融服務,可為中國企業提供涉及外匯監管、賬戶結構、當地清算系統、策略性投融資建議等多方面信息,還可以幫助中國企業了解當地的投資環境、政策、法律等等。“而且我們在非洲還有專門的中國同事服務中國客戶。到非洲來投資的中國企業在渣打能夠享受到中文服務。”
此外,“渣打銀行是非洲地區惟一一個支持網上中文服務的銀行,而人民幣業務將是渣打銀行在非洲地區重點推進的業務,因為我們注意到,非洲許多國家的央行,特別是如尼日利亞、安哥拉等擁有較多外匯儲備的國家,對人民幣業務很感興趣”,辟仕文對記者說,“渣打銀行相信,中國企業更深入廣泛地走進非洲,將給這片土地帶去先進的技術以及更全面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