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不合規車輛不得進入貨運市場
2011-12-16 22:5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新聞聚焦:日前,在河北省運管局召開的全省貨運源頭治超工作調度會上獲悉,今后,所有非法生產、改裝及不符合規定用途的車輛一律不得進入道路貨運市場。
為建立治超長效工作機制,河北省運管局要求各級運管部門多措并舉,大力治超。其中包括:進一步細化巡查、派駐監管制度,凡轄區內政府公示的源頭企業,全部實現巡查、派駐監管,嚴禁超限超載車輛出廠上路。加強貨運市場準入審核,堅決杜絕非法生產、改裝及不符合規定用途的車輛進入道路貨運市場。對超范圍從事貨物運輸的,要加大查處力度。主動配合有關部門開展非法改裝車輛專項整治活動,對經確認的非法改裝道路運輸車輛,責令運輸經營者采取措施恢復車輛原狀后再按照有關規定予以處罰;對源頭管理和執法檢查中發現的非法改裝企業信息,定期向有關部門通報,力爭從源頭上消除非法改裝道路運輸車輛。
記者點評:近年來,治超工作一直是各地區、各部門的重點,從未懈怠。令人疑惑的是,各部門頻頻出手,超載、超限運輸卻仍屢禁不止。幾經調查發現,超載根源在貨運市場混亂的利益鏈條。正因為受到利益的驅使,這些違規超限運輸車輛,或與路政執法人員 “躲貓貓”。形成了 “罰,罰不怕;管,管不住”的怪現狀。一些司機包括大部分車主喊出: “不超載要虧本。”超載、超限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場 “公”與“私”的利益博弈。治理超載超限保障安全為 “公”利,多拉快跑、多賺錢為“私”利。如何治超?
治標同時更需治本,超載不僅僅是需要整治,而且要根治才行。超載超限的根植于亂象橫生的貨運市場。據相關法規規定,申請貨運資格的個人或企業必須達到一定的貨車數量和購車資金,并具有一系列的安全生產設備和措施。面對如此高的門檻,許多私營車主選擇找企業掛靠,而貨運市場正好允許私營車主進入掛靠。因此,許多私營車主掛靠進來,而貨運企業由此獲得管理費,這種 “互利”的合作便就此生根。各方都想以最小的成本換取最大的利益。
然而,在收取管理費之后,貨運企業并沒有履行管理職責,對于貨車瘋狂超載視而不見。而掛靠車主,卻只想著怎樣依靠這個平臺賺更多的錢。就造成貨運企業對旗下貨車管理缺位,外在車輛瘋狂超載的惡性循環。若實現良性發展,必須從大貨車無序掛靠的源頭性問題開始 “動刀子”。貨運企業作為其中的關鍵環節,自身必須加強對人、車的管理。作為相關部門也要加強監管,對屢屢發生違法行為的車輛,不光要扣分罰款,還要通報相應運輸單位,責令解約。對管理不善、違法現象嚴重的貨運企業,也要加大處罰力度,甚至取消資格。與此同時,還應建立 “黑名單”制度,增加其違法成本。只有這樣的 “力道”,才能夠切斷超載、超限的根。(曹亞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