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企業物流案例

李東生:入世讓TCL躋身跨國公司行列

2011-12-12 19:3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李東生,現任TCL集團董事長兼CEO,是公司創始人之一。1985年,擔任新成立的TCL通訊設備公司總經理。1993年,李東生擔任TCL電子集團公司總經理。1996年,李東生出任TCL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TCL(微博)一直在執著地走國際化之路,這條路上有坎坷與荊棘,也有收獲與鮮花。深圳商報記者在入世10周年之際,特邀TCL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東生(微博),介紹入世10年對TCL的影響,以及國際化之路上的得與失。

  走國際化之路構筑核心競爭力

  記者:入世10年來,國內許多企業都開始走國際化道路,請你談談入世對中國企業的影響。

  李東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使得中國的開放由單向型的招商引資,轉變為雙向型的對外開放,中國企業開始大踏步走向國際市場。國際化是中國企業的必由之路,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只想在國內或區域市場偏安一隅是不現實的,這是全球化競爭格局所決定的,也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的必然要求。從長遠來看,我認為TCL國際化是非常值得的。如果不和國際上的高手過招,TCL可能永遠都遠離于主流市場。

  記者:入世10年TCL有什么變化,入世對TCL有什么樣的影響?

  李東生:入世10年來,TCL的整體經營規模從100億元達到500億元;海外業務收入從50億元提高到200億元。巨變的不只是數字,當年TCL的50億元海外收入主要以來料加工為主,而現在200億元基本是自有品牌銷售收入,來料加工業務只占很小比例。對于TCL來說,更重要的是,入世10年,TCL從一個中國企業轉變為真正意義的跨國公司。TCL通過國際化的積累和歷練,打造了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實力,同時也定下打造百年老店的長遠目標。

  上世紀80年代日本和歐美企業一統天下,90年代,歐美逐漸退出電子制造領域,韓國異軍突起,形成日韓對決的局面。進入新世紀,中國企業開始進入主流,越來越多的日本企業在新的一輪角逐中慢慢淡出或轉型,未來的格局應該是韓國PK中國企業。

  產業報國曾經有過“水土不服”

  記者:國際化中,TCL的最大困境與最大危機是什么?TCL最艱難的時刻是什么時候?

  李東生:在并購了湯姆遜彩電業務和阿爾卡特手機業務后,在全球引起很大轟動,也給TCL帶來巨大的挑戰和困難。一方面,我們早期國際管理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并購后全球家電產業開始轉型升級。

  從2004年到2008年,全球彩電產業經歷了向液晶產品轉型的過程,這個轉型給TCL彩電業務的整體運作帶來了很大挑戰和困難,并購后我們付出的代價和成本遠高于預期。盡管如此,我們還是實現了并購的3個主要目標,即市場整合、技術提升和全球產業結構搭建,并購后我們基本形成了彩電業跨國企業的全球產業結構。

  目前,TCL在全球彩電業排名第六,在中國彩電業排名第一,已形成了良好發展趨勢。未來我也有信心使TCL的彩電業務繼續保持良好的成長勢頭,并能夠挑戰全球彩電產業領先地位。

  記者:請李總談談當年國際并購的初衷。在走國際化道路時,是否打過退堂鼓?

  李東生:一個國家和民族要崛起,首先產業要成長,經濟才能成長,強大經濟的基礎要有強大的企業支撐,我自己一直以建立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企業為理想目標,也把自己個人的追求理想融入其中。中國企業要尋求可持續發展,成為具有品牌競爭力的企業,“走出去”是必然趨勢,企業國際化是中國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的必經之路。企業國際化前期風險代價往往很大,應從更長的時間業績來評價企業國際化的成敗得失。

  國際化更重要的是價值鏈競爭

  記者:入世10年,TCL的最大收獲是什么?最寶貴的財富是什么?

  李東生:衡量一家公司有兩個視角,一個是短期業績,另一是長期業績,短期業績看的是結果,長期業績看的則是支撐業績背后的組織制度與文化體系。TCL的國際化價值正是基于這個長遠意義上。TCL國際化有四個價值點,第一點是對消費者的洞察、理解和把握,第二點是管理團隊與文化的再造,第三點是參與到當地本土化的經濟發展中,第四點是供應鏈的管理體系。

  記者:在您的定義中,什么樣的企業才是國際化成功的企業?未來國際化上還將有著什么樣的挑戰?

  李東生:今天的國際化,更重要的是價值鏈的競爭,而不是產品的競爭,而供應鏈體系難在它是一個合作體系,而不是一個競爭體系。TCL國際化最重要的經驗之一,就是懂得了供應鏈競爭的真諦,現在TCL的供應鏈響應速度與供應鏈合作體系,我覺得至少領先國內同等企業三到五年。

  未來的全球領先企業將是使命驅動,愿景引領,有清晰的戰略,強大的文化和扎實的管理的全能型選手。這樣的企業將是中國經濟的支柱,中國企業的希望,百年老店的雛形。

  國際化重在產業升級與技術創新

  記者:入世10年了,您有些什么建議?

  李東生:對于中國國際化企業而言,平等自由貿易的貿易環境至關重要。目前階段,中國政府和企業要研究在WTO機制之下,如何有效運用非關稅壁壘手段,鼓勵自主創新打造核心競爭力。針對目前家電企業國際化的現狀,金融機構要積極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必要的信貸支持,積極為自主品牌企業開拓海外市場提供保險和收付匯便利,支持家電龍頭企業募集資金實施產業升級項目,支持多方面拓寬家電企業融資渠道等。

  為完成我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建立起政府、科研單位、金融機構與企業為一體的產業生態鏈,已成為當務之急,這也是在很多發達國家得到印證的一種成熟發展模式。

  記者:對于志在全球化的中國企業,李總有何建議?

  李東生:在全球化的競爭中,產業升級與技術創新是一場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持久戰,這場馬拉松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對于中國企業的創新戰略來說,第一,要在全球范圍內協同各方優勢,通過創新實現共贏,在全球各主要經濟體高度關聯、相互依存的形勢下,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