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西最大的綠色無公害養殖基地
2011-12-10 16:12: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報記者 國金成 譚敏
中國是養豬大國,但是生產力的狀況還很低下,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為什么國外一頭豬的豬糧比5:1就能贏利,而我國7:1還虧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母豬喂養問題。養殖是利國利民的陽光產業,國家也對養殖業給予了很多政策性的傾斜,往小了說,它關乎老百姓的餐桌,往大了說,它關乎國計民生。那么,養殖業究竟是皇冠上的明珠,還是不堪細看的水月鏡花?近日,記者走進遼寧,探訪遼西最大的綠色無公害養殖基地——遼寧阜新市沙拉種豬場。
始建于2005年的阜新市沙拉種豬場,占地近200畝,建筑面積20000平方米。位于群山環繞的沙拉鄉北五家子,這里遠離都市的喧囂,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具有天然的防疫保護屏障。記者驅車來到該場時,就被眼前這座花園式的養殖企業吸引了。
據該場包場長介紹說,這里原本是荒山荒坡,草木不生,經過一年多的開墾才進入土建施工階段,工人們付出了太多的汗水。看著如今嶄新的豬舍,氣派的辦公大樓和延伸場外寬敞的公路,可以想見那是怎樣的一段經歷,所有付出的人都會令人銘記。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該場已走向正軌,進入穩步的發展階段。
業內人士認為,母豬繁殖能力低,淘汰率高,是因為我國多采用美國模式的定位欄哺飼養體系。這種體系能夠較準確控制妊娠母豬的采食量,但極大的限制了母豬的運動,使母豬處于長時間的應激狀態,自身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差,母豬使用年限大大縮短,乳期及育仔期成活率低。
阜新市沙拉種豬場引進的是西歐一些發達國家先進的管理體系及理念,這種母豬智能化管理系統,實現了整個生產過程的高度自動化控制,有自動供料、自動管理、數據自動傳輸。自動化流程帶來了生產效率的提高。這種養殖方式符合現代農業標準化、集約化的要求。從成本上講,過去養1000頭,需要4~5個人,而現在只需要2個人,減少了一半還多。通過運用母豬自動飼養管理體系,可以使群體獲得優秀的繁殖生產成績。帶著記者走進豬場,技術人員逐一解釋著每一樣設施:音樂播放器,每天播放高山流水等舒緩音樂,使豬放松神經;運動場,每天上午讓豬有3個小時的自由活動;噴霧器,天熱時噴出含有有益菌的液體,既可防暑降溫,又能增加負離子增強免疫力……
技術人員還告訴記者,這里的豬很少吃袋裝飼料,主要吃玉米、牧草、酒糟、有益菌等調制的“營養食品”。微生物可以降解農作物上的農藥殘留,避免豬肉內部出現沉積。豬場還安裝了MRM水源整理系統,過濾水中的重金屬等物質,以保證豬的健康。根據相關檢測,該場培育的種豬,體型清秀、健壯,肌肉發達、背區好、生長速度快、肉料比低、遺傳性穩定,育肥豬的肉質鮮美,不含抗生素和農藥殘留,蛋白質、氨基酸含量等均高于國家綠色食品標準,是百姓餐桌上的上好食品。
記者在采訪中得知,阜新市沙拉種豬場之所以穩步健康發展,源于能夠很好地協調好“庫、源、流”三者的關系。所謂的“庫”指的是豬圈、飼料倉庫等條件,也就是飼養規模;“源”即庫中存物及存物來源,包括母豬、仔豬、飼料等;“流”即現金流(流動資金)、物流(飼料的進、商品豬的出)。這三者的關系極為重要,協調得不好就會嚴重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發展。
為了健康發展養豬事業,必須經受著國際市場的考驗。與國際養豬業競爭,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最主要的是提高生產力,提高種豬質量,豬舍的建筑模式,運用科技含量高的飼養設備,改善飼養方式等等。如今,為了更上一層樓,遼寧阜新沙拉種豬場的決策者們又開始運籌帷幄了。■鏈接
遼寧阜新市沙拉種豬場坐落在中國瑪瑙之都阜新市沙拉鄉北五家子南麓。這里有京沈、巴新鐵路通過,阜沈、沈大高速環繞,101、102國道直通,交通十分便利,物流暢通、快捷。該場創建于2005年5月,初期投資1500多萬元,占地200畝,擁有現代化的豬舍幾十棟,現存欄種豬5000余頭,年出欄15000余頭。該場技術力量雄厚(擁有中高級職稱10余人),資金充足,仔豬優良,一年四季,外地客商絡繹不絕。該場本著“以誠為本,以信為道,以優為勝”,始終堅持顧客至上,服務第一的宗旨,竭誠為廣大養殖戶及生豬養殖基地提供上等的種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