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路網內聯外放 盤活區域發展
2011-12-1 11:2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隨著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不斷深入推進,遼寧交通路網建設義不容辭地成為引領全省經濟發展的“排頭兵”,“內聯外放”式交通路網體系逐漸形成并不斷完善,不但盤活了省內經濟建設,還有效拉動了周邊省區開放發展。
內聯,聯出一片開發熱土
“十一五”期間,遼寧確立了以沈陽為中心的遼寧中部城市群建設和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兩大發展戰略,交通路網建設成為保障這兩大戰略順利實施的重中之重。
2009年,濱海公路建成通車,這條1443公里的公路串聯起遼寧沿海七市、大小40多個港口。
圍繞這條公路,遼寧整理出大片工業用地,大連長興島臨港工業區、遼寧(營口)沿海產業基地、遼西錦州灣沿海經濟區、遼寧丹東產業園區和大連莊河花園口工業園區等五個開發園區沿濱海公路有序布局,集聚效應明顯。
今年10月,連接沈陽和本溪的區域公路——沈本產業大道建成通車,沈陽至阜新的沈阜開發大道、沈陽至彰武的沈彰開發大道也將相繼竣工通車,這些連接線路是積極推進遼寧中部城市群經濟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舉措,對于提升沈陽中心城市地位有著重要意義,將使沈陽與周邊重要經濟廊帶連為一體,形成以沈陽為中心的“1小時交通圈”。
據統計,2010年,遼寧實際利用外資207億美元,居全國第二位。其中,沿海六市實際利用外資達132.3億美元,占全省總數的63.8%,沿海經濟帶正逐漸成為遼寧新的經濟增長極。
目前,遼寧全省擁有高速公路3300公里、普通公路10.1萬公里,92%的陸地縣(區)通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網絡構筑起省內“3小時經濟圈”。
外放,放出一片廣闊天地
遼寧東臨黃海,坐擁渤海,有大小港口40多個,是我國東北及內蒙古東部地區唯一的出海大通道。相關數據表明,東北經濟區對外貿易85%以上的份額通過港口運輸完成,遼寧航運在東北振興中發揮著“主通道”的作用。
作為港口的有力支撐,遼寧在不斷完善各主要港區集疏運通道的同時,重點建設連接周邊省區的高速公路大通道,為遼寧腹地、吉林和黑龍江兩省以及內蒙古東部地區的對外開放提供海上門戶。
即將通車的丹東至通化高速公路起于桓仁縣境內遼寧與吉林交界的新開嶺,止于丹東古城子立交,與沈陽至丹東、丹東至大連高速公路相接,路線全長196.617公里。這條路拉近了吉林、黑龍江兩省與丹東、莊河、大連和營口港的時空距離,擴大了邊境口岸的港口腹地,是吉林、黑龍江兩省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該路建成通車后,運輸能力將比現有的201國道提高10倍以上,將進一步提升丹東港的集疏功能,鞏固大連港的國際航運中心地位,助推東北腹地經濟快速發展。
沈陽至山海關、沈陽至四平、鐵嶺至朝陽高速公路,是東北區域進京入關的三條主通道,對促進東北地區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朝陽至赤峰、彰武至通遼高速公路為蒙東地區提供了快速通江達海的便捷通道;沈陽至撫順(南雜木)、撫順至通化高速公路,將對推進遼寧旅游資源開發一體化、加強吉林與遼寧的經濟社會聯系起到重要作用;正在建設的遼陽至開原高速公路,將為黑龍江和吉林東部地區通往沈陽、大連以及關內地區提供一條新途徑,使黑、吉、遼三省經濟往來及區域合作更加密切,進一步促進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
省際高速公路的建設和發展,把人流、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等各種生產要素,從廣闊的時空領域會聚起來,有力推進著遼寧工業化、產業化發展。
遼寧省交通廳黨組書記、廳長張鐵民告訴記者,未來五年,遼寧全省公路總里程將達12萬公里,公路密度達每百平方公里80公里,高速公路規劃新增2000公里,到2015年年末,全省高速公路達4500公里,力爭達5000公里,形成“內聯外放”的路網格局,為建設富庶文明幸福新遼寧和促進東北區域經濟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姜昌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