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點一線間跑動
2011-1-20 12:4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我接到中國公路網編輯任燕小妹從QQ上發來的“再見,我的2010”--說出你的故事約稿已經幾天了。這幾天,我一直忙于即將召開的全市公路工作會議上的材料,用忙的“一地雞毛”來形容似乎有點過,但每天加班還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今晚,當時針指向凌晨一點,一個材料終于完成之時,掐滅手中的煙,我心中感到輕松了許多。望著窗外的夜色,突然想起約稿一事。不寫吧,有負人家一片好心,寫吧,寫點什么呢?一年了,確實發生了很多故事,有很多的事都值得回憶。聽著大街上偶爾駛過汽車的發動機聲,我想起來寫什么了,那就是我要寫的這個題目《在三點一線間跑動》。
我之所以說三點一線,是因為我獨自工作在新鄉,家在遠離新鄉60多公里的封丘縣城,母親生活在距封丘縣城20多公里的農村老家。正常情況下,我每個星期五下班后,急急地趕車回家,因為大客車到點就發車,司機是不會等我的。有時候誤了點,車已經走了,只好搖搖頭無奈地返回,再坐明天的車。開始有點急,咋會不急呢,為了趕時間,狠狠心咬咬牙不坐公交改打的,打的是坐公交費用的最少5倍啊,很費銀子的,冒著超支“國庫專項資金”的危險,到車站車卻走了,你說急不急。有時候,發車不論點,老是提前。這樣的情況多了,時間長了也就習慣了,那畢竟不是屬于我老高的專車啊。就是這樣的情況,我還和同事們調侃:我的“專車”
又走了,司機又不等我了,回頭炒他的魷魚!星期六、星期天在家2天,蒸饃、搟面條、打掃衛生、洗衣服,再抽出時間或騎車或坐公交車回老家看望母親。在家兩天,雖然有時候比上班還累,但心里舒坦。星期天晚上,啥都可以忘,但把手機鬧鈴時間訂到早上5:30絕對不會忘。星期一早上有時候半夜醒來,一看表才12點多,有時候鬧鈴響了一次又一次,就是不想起床。尤其是冬天,早上的北風,吹在臉上真像小刀割肉一樣的疼啊。
三點一線,更多的是兩點一線,周復一周,月復一月,年復一年,期間為趕車的事記憶猶新。記得2010年國慶節長假期間,有事當天沒有走。10月1日在單位忙了半個上午,10點多趕緊趕到車站。在趕往車站的路上我在想,昨天沒有趕上車也好,昨天肯定人多,今天走也好,人少不擠。因為對節假日回家坐車難已經領教了好多次,一票真是難求。到車站一看,人黑壓壓的一隊排著一隊,原來掛著指向封丘的牌子也不見了,不知道在哪個隊里排隊。一打聽才知道與我同行的曲里拐彎排了一大溜,足足有近二百人。站在最后一面排隊還在想,可能都想到一起了,都認為今天不排隊,誰知還真得排隊。在陽光浴中,熱的我汗啪啪往下滴,眼巴巴地看著前面的人唧唧歪歪地上了車,自己則在慢慢地向前挪動著腳步。終于又盼來了一輛車,在工作人員阻止加塞的吵吵聲中,人群再次開始慢慢向前挪動,大概在我前面十多人時,停止上車了。不是客車司機不愿多拉,而是不敢,交警查得嚴啊。看來,啥都得有監督,有監督就可能才靠譜。望著遠去的車,只好耐心再等下一班了,我有的是耐心。不是有耐心,只是沒有辦法,最后的辦法是等,唯一的辦法還是等。你沒有聽人說嗎,不想等車,嫌車上擠,自己開個車不等不擠,最好是再找個司機開車,可咱是老百姓,就不要去奢望高干的待遇了。終于又來了一班車,順順利利地甩著頭發瀟灑地上車了。一路無語,只是暗自慶幸自己是能夠坐上車回家的幸福的人。快到站時,有幾個人攔車,上車后才知道是車站的稽查員,查是否有人沒有買票。本來大家等車已經很長時間了,引來眾車友紛紛指責:車站站長真笨蛋,這笨法還在用,凈浪費時間!到家已經日過中午了。
在家的第二天,倆手沾著面,接到3號要加班的電話。軍令如山,作為單位一員必須無條件服從。3號早上,坐上豪華大巴(其實,并不豪華,也不算大。車站的人都這樣叫,咱坐人家的車不入鄉隨俗,以免車站的人說咱不和諧)直奔新鄉。3號、4號忙了2天,到了4號下午5:30終于忙完手中的活,急趕公交車。走往站臺的路上,回頭看見55路車,一陣狂奔,與車賽跑。還好,趕到了公交車靠站前。上了車在想,我這速度不比劉翔差多少,說明自己還不算老,多虧了兩條腿還可以,肚里卻不停地“敲鼓”。到55路站后,與東站百步之遙,看看時間,離6點最后發車時間還有10分鐘,不敢怠慢快步走向車站。看到一輛疑似豪華大巴從車站大門駛出,放眼望去,再擠著左眼,用右眼再認真仔細分辨,像是回家的車。這時,豪華大巴已經拐彎向南行駛,又是一陣狂奔,看清了,就是這車。攆上了,終于坐上了。要不是趕上這班車,要等到最少7點甚至更晚,而且還要多掏200毛銀子。200毛啥概念,幾乎買2袋鹽,足夠我自己吃半年啊。200毛半包煙錢,夠我吸半天了。這樣一算賬,這煙真是該戒了。況且,煙還含重金屬,挺嚇人的。胡亂想著,一個半小時時間到了,車到封丘了。回到家,天已黑,抱著接我的女兒,心里早已經忘記了乘車的煩惱。回家的感覺很好,真的很好!
時間匆匆,2010年已經過去。回想過去,趕車的事也挺有意思;回望2010,我最幸運的是我不再是“編外人員”;最遺憾的是離多聚少,看望老母親的次數更少。轉眼又是一年。我希望新的一年,結束三點一線的生活,在新鄉安個家,把母親接來,讓她老人家安度晚年;把女兒接來上學,讓她接受良好的教育;把愛人接來,讓她少一分辛勞。同時,希望全國公路行業抓住“十二五”公路大發展的機遇,乘勢而上,迅速崛起,多修路,修好路,讓每一輛車都跑的好、跑的快,為每一個乘車人創造一個更加和諧、便捷的交通條件。這既是我們交通公路人的職責,也是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