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熱點領域盤點之真金白銀電子商務
2011-1-2 0:3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二十一世紀要么電子商務,要么無商可務!”據有關部門預計,2010年全國網絡銷售將達4000億元,未來幾年我國電子商務還將有35%以上的增長,電子商務商機無限。盤點2010,在“忽如一夜春風來”,團購網站如“千樹萬樹梨花開”的背后,在合作、收購、上市、價格戰熱火朝天的背后,中國的電子商務領域都在發生著什么?
政策篇:團購認證困惑多
首先,讓我們看一下8月30日,商務部發布的《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08-2009)》帶來的數據和信息。
《中國電子商務報告》共分五章,全面反映2008-2009年中國電子商務最新進展。報告指出,中國電子商務已步入務實發展階段,呈現出六個方面特點:一是大型企業電子商務應用開始進入協同商務階段;二是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意識普遍提高;三是網絡購物規模迅速擴大;四是電子商務專業化服務體系正在形成;五是電子商務在社會經濟生活各領域中應用日趨廣泛;六是電子商務在應對金融危機、舉辦北京奧運、抗擊自然災害中的作用日益凸顯。
報告統計,2008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3.1萬億元人民幣,網絡購物交易額達到1257億元人民幣;2009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3.8萬億元人民幣,網絡購物交易額達到2586億元人民幣,同比分別增長21.7%和105.8%。
2010年,電子商務規模繼續擴大,而自今年3月起,國內團購網站更是異軍突起,市場規模迅速擴容至上千家,被戲稱“千團大戰”。由于團購網站技術和資金門檻過低,導致該行業魚龍混雜,團購網站正遭遇多重信用認證的困惑。因此,10月,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將首次對團購網站進行信用認證和評級的消息在業內引發廣泛關注。
在遞交申請的300多家團購網站中,首批獲得認證的包括58團、搜狐愛家團、大眾點評團、QQ團、F團、拉手網、滿座網、24券、飯統飯團等29家,這些網站所獲信用等級均為“良好”。
據了解,申請進行此次信用認證的報名條件包括:取得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ICP證);網站經營企業注冊資金不低于50萬元;網站PV(日點擊量)不低于1萬次;近3年無行政處罰和不良信用記錄等。
圍繞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的信用認證和評級服務,也存在不少質疑。一方面,對認證的費用提出質疑,據透露,此次認證收取的費用達4.5萬元,而給的名目是“宣傳費”,對于不少小型團購網站這是筆不菲的費用。另一方面,還有對資質和權威方面的質疑,除了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的認證,此前還有中國互聯網協會的信用認證,以及其他別的機構或協會提供認證。 沒有人知道誰是真正的權威認證。
廠商篇:資本市場的新寵
5月18日,凡客誠品醞釀一年之久的服裝電子商務新網站Vjia(www.vjia.com)正式上線。至此凡客“分裂”成只做自有品牌的網上商城Vancl和為其他服裝品牌搭建的電子商務公共平臺Vjia兩家公司。該項目由陳年投資5000萬美元打造,此外還有其他海外投資方。但之前凡客的優勢在于在單一的細分領域幾乎沒有什么競爭對手,而當邁入電子商務平臺領域后,將和淘寶商城這樣的重量級對手正碰。易觀國際分析師曹飛表示,“我們可以看到自從淘寶推出淘寶鞋城之后,推出淘寶服裝城是遲早的事情。在流量方面凡客的Vjia幾乎無法匹敵,如果在這個領域要和強勢的淘寶直接競爭將非常困難”。面對未來的競爭,凡客方面只是一再強調,自身優勢在于有自建的倉庫,可以統一售后客服標準。
8月25日,全球小企業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網絡有限公司則對外宣布,收購美國電子商務公司Auctiva公司。Auctiva是一個依托于eBay的公司,主營業務是幫助其客戶更好的在eBay上發布產品、管理產品和達成交易。這是馬云布局的第二大海外并購。此前不久,阿里巴巴在6月底剛收購了同樣位于美國加州的另外一家電子商務公司Vendio。阿里巴巴希望通過這兩次海外并購,實現與阿里巴巴“出口通”和“全球速賣通”平臺實現對接,幫助阿里巴巴的用戶獲得70億的采購商機。
而繼門戶網站、搜索引擎和網游等企業上市后,中國互聯網企業的扎堆上市潮開始轉向電子商務。10月26日晚,中國服飾電子商務企業麥考林在納斯達克正式掛牌交易。至此,這家靠郵購業務起家、從各方面看并不算最出色的“丑小鴨”,趕在當當、凡客和京東之前,躍升為“中國B2C企業IPO第一單”。
有樂觀人士認為,以麥考林IPO為起點,中國電子商務市場規模的擴大將帶動更多成熟企業上市。據清科研究中心預測,2010年電子商務B2C市場增速將達150%,規模將增至560億元;至2012年,市場規模將擴大到1550億元。業內人士預測,“繼麥考林上市后,當當也有望將于今年年底上市”,而凡客、京東等已經在服裝、電子消費品等垂直領域占據優勢的B2C企業將陸續在未來兩年上市。
模式篇:自建還是合作是個問題
從理論上講,電子商務絕不只有單一形式。電子商務的行業布局如果僅僅是賣場的天下,那既不是一個均衡,也不是一個真正的“市場”。
自建
不少大型企業選擇了自建。2010年年初,中國家電連鎖巨頭蘇寧電器,決定正式上線“試水”。2010年1月25日,蘇寧電器旗下電子商務平臺蘇寧易購網正式宣布其三年發展戰略。蘇寧電器將依托自身龐大的采購和服務網絡,組建1000人的B2C專業運營團隊,形成以自主采購、獨立銷售、共享物流服務為特點的運營機制,力爭用三年時間使蘇寧易購占據中國家電網購市場超過20%的份額。
10月,沃爾瑪也傳出消息將在中國市場為旗下倉儲式商店Sam’s Club推出一個新網站。除沃爾瑪之外,美國服裝零售商Gap也在中國推出網絡零售業務,配合該公司在中國第一家門店的開業。
合作
而中型企業,比如李寧、特步則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合作模式。5月14日,淘寶網與特步(中國)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協議。特步將基于淘寶網的分銷平臺,打造自己的電子商務分銷體系。預計明年,特步將在淘寶分銷平臺上實現2億銷售額,兩年內實現淘寶分銷平臺上銷售額達到特步集團總銷售額的10%。
7月26日,eBay與李寧公司宣布展開合作。李寧eBay網店將首先在eBay澳大利亞站點和英國站點上線,李寧的產品將通過eBay平臺銷往海外。對于志在全球范圍與耐克、阿迪達斯等品牌爭奪份額的李寧公司而言,eBay將成為其面向國外市場的在線銷售渠道。同時,eBay豐富的跨國交易經驗,以及全球超過3億的注冊用戶對其迅速開拓海外市場和提升品牌知名度都具有重要意義。
大賣場
7月,由百度與日本樂天合作的B2C在線服務平臺——“樂酷天”正式開放網站域名,接受用戶注冊,并亮出“中國超大網絡購物商城”的旗號,與阿里巴巴展開全面競爭。有分析人士稱,搜索技術和電子商務之間的界限已越來越模糊,尤其對于眾多的中小企業來說,他們通常既是百度搜索的客戶,同時亦是阿里巴巴電子商務平臺上的賣家。 “對商戶來說,網絡平臺究竟做什么并不重要,他們需要的是能利用互聯網工具把自己的貨賣出去,他們既有對搜索引擎的需求,也有對電子商務平臺的需求。”百度和阿里巴巴之間終將會有一場惡戰。
而除了百度加入競爭外,年末各大賣場之間的價格戰也是如火如荼。11月12日,淘寶商城5折日活動為這場價格戰拉開序幕,由于淘寶在網購領域的巨大影響力,加上在秒殺與全場5折的號召下,瞬間創下多項記錄——單日交易額9.36億,每秒超過1萬元交易;2家店鋪超2千萬;11家店鋪超千萬;20家店鋪過500萬;總共181家店鋪過百萬。緊隨其后,12月,京東和當當的一場價格戰更讓人聞到了血腥味。
趨勢篇:前景似火,現實似冰
物流:產業短板
物流與電子商務的關系密不可分,據統計,中國快遞業務量增長有80%來自電子商務。2008年,中國電子商務帶動的快遞包裹量超過5億件,占快遞業全年業務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而2009年,淘寶網一家產生的包裹量就達到10億件,與其合作密切的圓通、申通等快遞企業,60%以上業務量均來自網購交易。
一方面,電子商務公司與物流企業通過戰略聯盟的方式互相捆綁,代表性事件比如今年5月阿里巴巴與UPS結成的戰略聯盟;另一方面,大型電子商務企業開始希望擴大疆土自建物流體系,而其代表顯然就是今年6月淘寶網正式對外宣布的淘寶大物流計劃(詳見“解讀淘寶大物流 十重玄機深度剖析”)。
而歲末,電子商務產業的快遞短板全面爆發,除了11月“四通一達”(申通快遞、圓通速遞、中通速遞、匯通快運、韻達快運)全面漲價,到近期各地“爆倉”現象頻發,服務質量也成為投訴熱點。從行業角度,產業鏈中出現任何一塊短板,都將制約整個產業鏈的正常運轉。應該反思的顯然不只是快遞業本身,電子商務平臺、電子商務企業和相關行業協會更應該反思,任何一個環節如果為了短期利益擠壓另一個環節的生存空間,最終將影響整個產業鏈。
移動:前景似火
2010年,麥考林、樂淘網陸續推出手機業務,正式加入移動電子商務的爭奪戰中。隨著3G的迅速普及,移動互聯網成為當下的一個爆點,移動電子商務市場的潛力令互聯網企業蜂擁而至,B2C移動電子商務競跑正式拉開帷幕。
淘寶網2008年開始“試水”移動電子商務,當當網、卓越網、京東網等大型電子商務網站陸續布局移動互聯網,推出了手機業務。種種跡象表明,電子商務競爭的戰火正燒向移動互聯網領域。
曾被稱為“賠本賺吆喝”的中國電子商務產業,在2010年發生根本的轉變,投資人和企業收獲的真金白銀是實實在在的,人們購買模式的轉變和更深遠的影響是實實在在的。未來,電子商務必將形成規模龐大的經濟體,最終將成為市場銷售的常規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