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檢驗檢疫局進出口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綜述
2011-11-9 10:5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打造質量誠信文化 ——福建檢驗檢疫局進出口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綜述
有道是,誠信是金。
2003年以來,作為全國檢驗檢疫機構最早開展進出口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直屬局之一,福建檢驗檢疫局圍繞質檢文化、質量文化特別是質量誠信建設,在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道路上,不斷摸索、開拓、創新,留下了一串堅實的足跡,實現了進出口企業信用體系實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飛躍。
目前,福建檢區滿足評定條件的企業已全部納入“出入境企業誠信管理系統”,涵蓋8451家進出口企業。其中,中國質量誠信會員企業27家、福建省進出口質量誠信會員企業145家、綠色通道A級企業224家、出口商品免驗企業11家、直通放行企業237家、出口工業品一類企業101家,并對3672家產地證企業開展了信用等級評定。基本實現企業信用全覆蓋、分類管理全實施、信用獎懲全落實,在促進企業誠信水平整體提升的同時,也創造了全國系統多個第一,譜寫了濃重的一筆。
“我們從心里感到,有福建檢驗檢疫局這樣一支隊伍,福建幸甚!企業幸甚!”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和福建省委書記孫春蘭、省長蘇樹林等對福建檢驗檢疫局工作給予高度評價。
大膽探索
2003年9月28日,中央文明辦、國家質檢總局等五部委聯合下發《關于聯合開展“共鑄誠信”活動的通知》,吹響了全國檢驗檢疫機構進出口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號角。當時,各行各業的信用體系建設剛剛拉開帷幕。什么是企業信用,什么是企業誠信管理,如何開展進出口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對檢驗檢疫機構而言,不僅是一個新名詞,更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工作領域。
通知下發次日,福建檢驗檢疫局即刻召開專項業務協調會,就企業信用體系建設進行研究;次月,承辦了全國檢驗檢疫機構誠信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研討會。對信用體系建設立項研究,在全國檢驗檢疫機構最早對進出口企業檢驗檢疫信用體系建設相關概念進行辨析和界定;運用國際通行的定量方法,采用百分制形式,評出進出口企業檢驗檢疫信用得分,將進出口企業劃分為優秀、良好、一般、有限四個等級,對應后期全國系統實施的ABCD四級標準,并提出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合理化建議。
同時,福建檢驗檢疫局還較早注意到正確區別企業信用等級和企業分類管理等級異同的重要性,提出應將企業檢驗檢疫信用等級評定結果作為進出口企業分類管理考核的重要指標。通過信用等級分類管理,對不同誠信等級的企業分別實施對應的檢驗檢疫監管措施。在企業誠信分級管理的基礎上,進一步組織開展“紅、黑名單”企業評選活動和推薦轄區企業參加中國檢驗檢疫協會舉辦的“質量誠信會員企業”活動。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福建檢驗檢疫局的理論探索取得初步成效,進出口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工作思路、框架,被國家質檢總局認可并采納。受委托,代擬了全國進出口企業檢驗檢疫信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企業信用等級評定管理辦法等草案,并作為組長單位牽頭組織全國進出口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文件修訂會和研討會,受邀在海峽西岸經濟區信用與經濟論壇上作交流。
積極推動
“理論研究很重要,但信用體系建設要見成效,關鍵還要抓好組織推動,加強信用體系的實踐應用,在組織力量、工作規劃、體系建設、信用評定、分類管理等各方面,綜合推進,促進通關服務”。在談到進出口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時,福建檢驗檢疫局局長高玉潮強調,要狠抓落實,確保成效。
為加強對這項工作的組織推動,該局專門成立了由局主要領導任組長的信用體系建設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并將其納入績效管理的范疇,提出以覆蓋率、采集率和對應率“三率”作為考評指標,提高企業信用評定的客觀性、評定水平和工作效率,調動業務處室和一線檢驗檢疫機構抓信用體系建設的積極性。
積極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建成進出口企業檢驗檢疫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滿足評定條件的企業均納入“出入境檢驗檢疫企業信用管理系統”管理,發布并實時更新60多個管理配套文件,完成企業信用管理的電子化,形成福建檢驗檢疫機構進出口企業信用信息共享機制,實現了對企業信用信息的實時動態管理。
對外,建立信用管理協作機制。該局主動將國外通報等相關信息報送地方政府,共同加強促進企業誠信建設。讓誠信經營的理念深入企業,通過對守信企業的有效服務和對失信企業的嚴格管理,讓地方政府理解、支持和配合檢驗檢疫機構對失信企業加強監管的措施,初步形成政府負總責、相關部門配合的企業誠信建設機制。如福清檢驗檢疫局與地方工商、稅務等部門互動與共享企業誠信信息,共同建立企業信用監管制度。
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宣傳不可少。該局十分注意發揮典型示范作用,將信用體系建設宣傳納入普法規劃。對入選“紅名單”的企業,除給予各種便捷通關優惠措施,還通過廣播、報刊宣傳報道,讓“紅名單”企業既得實惠又揚名。2010年,該局舉辦福建省《進出口企業質量誠信倡議書》發布會,組織百家重點企業簽署《進出口產品質量安全責任書》,強化企業作為質量第一責任人的責任意識和誠信意識。
同時,福建檢驗檢疫局著力引導企業將誠信建設作為企業文化來建設,將誠信意識滲入到企業生產經營和員工自主意識中。2010年,福建檢驗檢疫協會編印《倡誠信、促質量提升宣傳資料》等萬余份資料,免費向會員企業贈閱;并在其主辦的《海西檢驗檢疫》雜志中,設立專版宣傳質量誠信建設,營造了“講質量、重安全、守誠信”的良好氛圍,進出口企業踴躍響應,積極投稿。
很多企業十分重視自己在業內的口碑,自覺將誠信理念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雙馳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內刊——《雙馳人》上,有關誠信的職工大討論內容,已經成為企業對員工教育的一大亮點。
行業自律
行業協會在企業誠信建設中的組織引導和橋梁紐帶作用,是進出口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著力點。福建檢驗檢疫局副局長孫遠志強調,要充分發揮進出口企業、行業協會在誠信建設中的行業自律作用,提升企業誠信質量水平。
2010年9月,福建檢驗檢疫局與莆田市政府共建出口鞋類質量安全示范區。莆田檢驗檢疫局充分調動當地出口鞋業行業協會積極性,引導企業樹立質量和誠信是企業生命的發展理念,建立嚴格的產品質量管理約束機制,增強了創新能力,贏得了市場口碑,提升了核心競爭力。當年,該示范區共出口鞋類71萬批、貨值19.58億美元,與2009年相比,出口批次、貨值分別增長23%和28%。不合格批次、貨值卻下降78%和70%,行業協會在促進企業誠信自律,推動示范區建設中起到了突出作用。
作為檢驗檢疫機構與企業的橋梁與紐帶,2010年福建檢驗檢疫協會召開檢驗檢疫協會“倡誠信、促提升”表彰座談會8場,會員企業就誠信體系建設問題展開了深入研討和熱烈交流。福建格林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國成即興賦詩:“古城正是夏初時,龍鳳齊鳴莫嘆遲。待到宏遒展放日,舉杯邀月寫新詩”,抒發了自己對企業誠信體系建設的滿腔熱情和高度期待。
福建省鰻業協會會長、福建益豐鰻業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莊本強對行業自律體會很深。他坦言,出口鰻業在質量管理、誠信自律方面有過不少教訓。2003年的恩諾沙星、2005年的孔雀石綠藥物殘留事件,都曾一度讓福建出口鰻業陷入困境,連他們這家素以誠信著稱的龍頭企業,也因同行的失信而遭池魚之災。“現在,我們非常珍惜公司作為‘紅名單’企業的榮譽,年初公司擬出口一批價值上百萬元的烤鰻,公司在自檢中發現存在藥物殘留,便果斷停止出口”。被問到自己主動停止出口造成損失,莊董事長雖然覺得可惜,但并不后悔:“問題產品,害人害己。現在,保住了誠信品牌,這些損失值得,還算是‘吃小虧賺大錢’吧!” 守信便利
企業信用體系建設,關鍵在于兌現獎懲,讓守信企業得實惠,失信企業受懲處,發揮信用監管在褒揚誠信,貶抑失信中的主導作用。為此,福建檢驗檢疫局十分注重企業信用評定結果的運用,先后出臺了進出口企業“紅、黑名單”管理辦法等系列配套管理措施,將企業誠信的A、B、C、D四個等級,與企業分類管理對應掛鉤,只有誠信等級在A級、B級的進出口企業,才有機會獲評一類或二類企業。在口岸通關、日常監管等各方面,對守信企業在通關上給予便利和鼓勵,對失信給予懲罰和限制,全方位體現“守信便利,失信懲戒”原則。
對信用優秀的A級企業重點支持,給予優惠政策,優先推薦實施出口免驗、一類管理、綠色通道、直通放行等便利措施,實施“信用大通關”,在不降低口岸把關質量前提下,一般出口商品口岸核查貨證比例從3%降為0.5%;通過實施快速核放,貨物通關環節從8個減少到3個,放行時間從1個工作日縮短到3分鐘。對信用良好的B級企業積極引導,給予適當的優惠便利措施,適當降低其進出口產品的抽查比例,減少日常監管頻次。
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該局為誠信企業爭取優惠政策措施,以誠信通關為基礎,圍繞“降、快、促、先、優”,在降低成本、便捷通關、促進出口、優質服務等方面不斷努力。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至今該局累計為轄區誠信企業縮短通關時間22.3萬小時,直接減免檢驗檢疫費1.05億元,間接降低企業成本2億元,獲得國外關稅減免優惠3.5億多美元。
“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們沖擊不大,客戶都優先把訂單給我們;今年日本地震發生后,日本客戶小單、急單增加很多,還好我們作為一類企業,抽檢率低,出單快,基本都能滿足客戶急單的要求。”談到被評為誠信A級企業、一類企業給公司經營帶來的影響時,福建源光電裝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張真苗很高興。
良好的信用表現也是扶優扶強、推薦出口免驗的重要依據。福建檢驗檢疫局規定,對獲得信用評價“紅名單”的企業,除優先受理檢驗檢疫申報業務,優先實施現場檢驗檢疫,優先享受無紙化報檢、快速核放等通關便利措施外,還優先考慮作為出口免驗、檢驗檢疫綠色通道的推薦對象;對獲得中國檢驗檢疫協會和福建檢驗檢疫協會“質量誠信會員企業”榮譽稱號的企業給予更加便利的措施,實施個性化的服務。
失信懲戒
相對守信企業,失信企業就沒那么“便利”了。
對信用表現一般的C級企業加強監管,加大對其進出口產品的抽查比例,提高日常監管頻次;對信用表現較差的D級企業及時布控,加嚴監管。“黑名單”企業則被列為重點監控對象,對其實施嚴格審核把關,加嚴檢驗檢疫、監督考核和口岸查驗等限制措施,涉及違法違規的予以行政處罰。
幾年來,福建檢驗檢疫局先后查處進出口企業違法違規行政處罰案件500多起,成功查處出口水產品“飛單”案等一批在全國影響重大的行政處罰案。同時,加大涉嫌犯罪違法行為司法移送工作,先后向司法機關移送企業涉嫌犯罪案件10起。
2010年11月以來,該局還結合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對進出口企業誠信建設情況進行執法復查,共查獲假檢驗檢疫證書27份,立案處罰2起,向公安機關報案16份。專項行動增強了轄區企業的誠信經營意識,也促進了地方政府對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視。
花無百日好。對企業信用類別、檢驗監管重點和檢驗監管措施實施動態管理。企業信用一旦發生變化的及時予以根據信用評級管理規范對其信用等級進行重新評估調整。對發生違法或被國外通報等突發事件的,實施動態應急管理,及時下調涉案企業信用等級,取消相關優惠措施,并實施布控,加嚴監管措施。
此前,某出口企業因管理不善,公司報檢員利用其電子報檢系統,以該公司名義,先后為其他公司發送出口報檢數據騙取出口檢驗證單達67批次,從中牟利4.5萬元,涉嫌買賣檢驗檢疫證單。福建檢驗檢疫局在依法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偵辦的同時,對其降級處理,將其信用等級由A級降為C級,并將其分類管理等級由一類降為三類。同時取消其綠色通道和直通放行資格,加大日常監管頻度與現場抽樣檢驗比率,對其它企業予以警示。
幫扶引導
為客戶提供符合承諾要求、質量穩定的產品,是進出口企業誠信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基于這一認識,多年來福建檢驗檢疫局始終把幫扶和引導企業建立規范穩定的產品質量管控體系,提升企業自檢自控能力和管理人員業務水平,作為信用體系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
針對近年來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日益嚴格的現象,福建檢驗檢疫局在全面提升實驗室檢測能力,確保出口把關質量的同時,充分發揮本系統技術和專業優勢,通過舉辦免費培訓班,幫助企業早了解、早準備、早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提升企業產品質量管理水平,增強應對技術性貿易措施能力。比如,針對歐盟REACH法規的實施進程,組織對40多家企業進行“符合性評估報告”預審,采取高關注度與限制物質排查等一系列措施,對企業實行“一對一診斷方式”,敦促企業及時注冊,放棄僥幸心理,秉持誠信原則積極應對,促進輸歐服裝、鞋類、電子等大宗商品平穩擴大出口。
某出口企業生產的運動鞋類銷往美國、英國、德國等20多個國家。一度因忽視對報檢員管理,造成一批貨物“飛單”受到處罰。為幫扶企業,該局積極引導幫促企業加強信用管理體系建設,通過了ISO9000、ISO14001、OHSAS1800等管理體系認證。2008年,取得出口商檢綠色通道資格,2010年進一步獲評誠信監管一類企業。當年,該公司出口貨值5591萬美元,與上年相比增長了18%,充分享受到了誠實守信帶來的便捷。
對此,泉州美加美餐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家福也深有感觸。2007年該公司出口的餐具因甲醛遷移量超標遭歐盟通報。當時,密胺餐具剛剛列入法檢,國內衛生標準偏低,該公司對國外官方法規標準不了解,出口一度陷入困境。泉州檢驗檢疫局得知這一消息后,第一時間到公司了解情況,給予了全方位的幫扶。短短幾年,產品質量迅速穩定提升,業務不斷拓展,該公司也從原來的三類企業,上升為一類企業,成為年出口額3000多萬美元的密胺餐具國內龍頭企業,產品遠銷歐美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未再發生一起被國外退貨或通報事件。至今,吳家福董事長談起此事仍然感慨不已,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經過多年努力,進出口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已從當年的檢驗檢疫部門單方面推動,企業被動參與,轉變為現在的地方政府配合、行業協會引導,出口企業主動爭取,積極參與的多方互動行為。更為可喜的是,信用體系建設深入人心,大幅提升了企業誠信自律意識和誠信經營水平,既讓守信企業得到了實惠,也對營造誠信經營、公平競爭的經濟環境起到了促進作用,有效防范了區域性、系統性、行業性質量安全問題發生。
一路風塵一路歌。多年來,福建檢驗檢疫局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旅程,初步實現了當年立下的企業信用全覆蓋、分類管理全實施、信用獎懲全落實的“三全”目標。當然,進出口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未來的路還很長。福建檢驗檢疫局局長高玉潮強調,在下一步工作中,將按照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關于圍繞質檢文化、質量文化特別是質量誠信建設的要求,繼續進行深入研究,力求有所破題、積累經驗、作出貢獻,進一步引導企業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觀念,不斷增強質量法制和質量安全責任意識;引導企業誠信自律,積極推動企業負起質量主體責任……
我們期待著,福建省進出口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再傳佳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