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德龍:RFID智造“未來商店”
2011-11-8 6:3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科技正在逐漸改變零售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和顧客的購物體驗。零售企業對技術的期待也越來越高,麥德龍“未來商店”的出現吸引了人們極大的關注,但我們看到的更多是技術廠商借以推廣其產品,展示其技術實力的模型。對大部分零售商而言,“未來”到底還有多遠,并沒有真正成為他們考慮的重點,但麥德龍是個例外。
新的零售業態?
2003年,麥德龍集團通過與消費品、信息技術以及服務業領域代表性廠商合作,創立了Future Store Initiative(未來商場計劃)。同時,麥德龍集團還與60多個成員公司合作,共同致力于為零售業態的未來,開發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新理念。在德國的萊茵博格,麥德龍集團與其合作伙伴一起建造了基于RFID技術的首家“未來商店”,將目前可實現的技術和技術系統在實際應用中進行測試和不斷開發,共同目標是在全球推動商業現代化進程,并在流通業建立新的科技標準。
位于德國杜塞爾多夫附近萊茵博格的未來商店是麥德龍未來商場計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致力于在一個真正的零售環境下,很多新開發的理念和技術都被試驗性地應用于管理該商店的倉庫以及銷售流程。
據麥德龍集團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Gerd Wolfram介紹:“在這個商場被改建為未來商店之前,每天的客流量大概在2500人左右,而在改成未來商店之后,這個數字是3000。這也可以看出未來商店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在這個商店里面,商品的種類和其他商場的種類是一樣的,既有麥德龍合作伙伴的商品,也有不是合作伙伴的商品。合作伙伴的產品都貼上RFID芯片,有一套專屬結帳的方法;而沒有RFID芯片的商品就要通過另外一種方式去結帳。在“未來商店”進貨的時候是在每個包裝箱上都裝有RFID芯片,而銷售的時候是每件商品都有RFID芯片。
零售商從麥德龍的未來商店中嗅到了RFID的巨大潛力。從倉儲、庫房管理、上架、補貨到盤點等環節,這些日常流程因為RFID而變得高效和透明。“當產品到保質期或存貨不足時,商品的管理系統會及時發出信號。工作人員知道何時再補貨,顧客也不至于面對空空如也的貨架。”麥德龍董事會成員苗誠恩說,通過大范圍部署RFID,不僅可以極大地提高管理效率,而且可以提升供貨能力,確保供貨質量,并降低成本。
目前,麥德龍在RFID試驗上已經初見成果。據Gerd Wolfram介紹,在一項麥德龍與IBM和寶潔合作完成的項目中,RFID技術以及EDI的使用可為麥德龍現購自運商場、Real大賣場以及集團配送中心倉庫每年節省850萬歐元的費用。而這只是麥德龍整個流程11個環節中的2個被分析和量化的環節所節省的費用。用RFID自動衣服分類機掃描商品的RFID標簽,然后安排發往特定商店的商品數量,每小時能處理4000至8000件衣服,手工處理只有150件。
這樣的“未來商店”2010年借助世博東風已開始進駐中國。位于上海市南京東路558號的上海世博會特許商品旗艦店團購中心,是中國首家正式投入商業運營的基于RFID技術的未來商店。隨著RFID射頻識別技術在中國的快速發展和推廣,麥德龍的未來商店對中國來說不再是神話。對于這家中國前所未有的高科技商店,它的獨特魅力究竟體現在何處呢?
首先進入未來商店給人的感覺就像進入一個科幻世界。整個商場沒有傳統的柜臺,沒有營業員。剛一進門,就會看到商店天花板上波浪起伏的水晶球,水晶球波浪起伏的樣子就像RFID芯片在向外發射信號,巧妙地將RFID的概念融入到了商店里。水晶頂下面是一個個玻璃展示柜,展示出琳瑯滿目的各種高雅、珍貴的商品。顧客辦理RFID身份卡由入口進入商店后,商場屏幕立即發出歡迎聲音并同時顯示出“歡迎某某來到未來商店”。同時,顧客在進門時留下的個人信息,都已經被電腦管家記住了,當顧客再次光顧時,系統會用清晰的語音對顧客的再次光臨表達感謝。讓顧客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同時也給顧客一個驚喜。
接著顧客拿著服務人員隨身份卡一起發給顧客的掌上電腦(手持終端)進入商場選購商品。這臺掌上電腦就是隨身“導購”。顧客要買任何一款商品,不用從柜臺內拿出該商品,只要把掌上電腦對準商品的RFID標簽,這件商品的介紹、價格等各類信息就會以圖像配文字和聲音的形式出現在屏幕上,同時配有多種語言介紹。令人驚異的導購體驗已經讓人耳目一新了吧,更具“魅力”的是該商店利用RFID技術來保障物品質量的技術,這一技術成為麥德龍率先在中國推出“可追溯”農產品之外的另一個亮點。
RFID確保肉制品質量
在“未來商店”中,該RFID系統應用Avery Dennison公司的UHF EPC Gen2標簽以及Impinj公司的RFID識讀器和天線。這樣的配置使得未來商店管理實現“智能冷藏”存儲,并保證產品在到達有效期后不會被售出。
據介紹,該RFID標簽粘貼在肉制品的塑料泡沫包裝盒上,標簽中含有一個唯一的產品電子代碼(EPC)。這個代碼關聯著產品的數據,例如公司內部EPC信息服務(EPCIS)數據庫中的有效期等信息。當顧客取出產品時,集成RFID識讀器自動讀取標簽。這樣就可以準確地計劃店內的肉制品生產,并優化了其質量保障方法。
當工作人員把肉制品運送到銷售區域后,肉制品被放置在塑料泡沫包裝盒中。包裝盒已經預先粘貼了RFID標簽。標簽被讀取并關聯到產品數據,包括肉制品的種類和有效期,這些信息也會被打印在紙制標簽上,并與產品代碼一起關聯存儲到EPCIS數據庫。然后產品被放置在店面中的冷藏柜中。
未來商店中的智能冰柜有50組,總長30~40米,1.5米深,1.5米寬,每個冰箱支持3或4排肉制品擺放。這些冰柜中總共安裝了50個識讀器和200個天線,讀取的信息可以通過網絡連接發送到后端系統。
當顧客從冰柜中取出產品,系統會更新其信息,以表示這個產品被取走。這樣,當冰柜中產品儲存低于一定數值時,員工就會收到警報,及時補充產品。另外,如果冰柜中的產品接近有效期,員工也會收到報警并把它移出。
目前,麥德龍在試驗中使用了幾十萬個標簽,其結果令人非常滿意。RFID技術的應用減少了人工檢查,并使流程更加高效,進一步增強了原本就已經十分優秀的麥德龍產品質量標準。“目前我們的智能秤、智能支付已經相對成熟,RFID在倉儲的應用已經推廣到麥德龍在德國的大多數超市,”苗誠恩表示將不遺余力地將試驗成功的項目推向麥德龍全球的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