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調控漸向“穩增長”傾斜
2011-11-8 6:1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分析人士認為,在物價見頂而經濟尚未見底的背景下,宏觀調控的“微調”正在進行,即由前期的控制通脹向穩定經濟增長逐漸傾斜。
匯豐銀行同日公布的中國制造業PMI為51.0%。兩個PMI數據的差異可能緣自調查樣本的不同。匯豐的樣本更多的是中小企業,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樣本更多的是中大型企業。總體來講,兩個PMI的數值均略高于50%的景氣線,反映出當前我國經濟增長水平仍處于潛在增長區間。從發電量等其他經濟監測指標看,目前經濟增速回調仍在進行中,但并不劇烈,當前似乎不宜對經濟增長過于悲觀。
從PMI分項指標看,10月原材料購進價格和出口訂單指數的回落最為明顯,反映出外需放緩對我國經濟增長的拖累。同時,大宗商品價格的回落為我國穩定物價提供了有利條件。出口訂單的回落可能增加國內商品供給,也有利于物價走穩。
物價見頂,而經濟尚未見底。從目前的宏觀經濟走勢來看,四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速很可能低于9%,物價漲幅則有望回落至5%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一段時期以來,宏觀調控的政策側重似乎已經發生變動。
上周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為近期的經濟工作指明了思路。會議提出,要對宏觀調控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保持貨幣信貸總量合理增長,積極支持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發展,保持外貿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這些政策措施有助于穩定我國經濟增長的局面,避免出現大起大落。會議同時要求,繼續采取有力措施穩定物價總水平。從具體手段看,未來一段時間將著重抓好農業生產,保障市場供應,落實價格補貼和低收入保障等,再度動用貨幣緊縮等需求調控工具的空間已經不大。
相關部門近期出臺了諸多“利好”措施,例如,出臺“十二五”擴大消費工作意見,上調增值稅、營業稅起征點。從10月PMI數據看,小型企業生產指數上升至50%以上,結束了此前連續4個月低于50%的不景氣狀況,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前期的政策措施逐步收到效果。未來如果不發生新的不確定事件,財政政策仍有更加積極的空間。
為了把握前瞻性和靈活性,宏觀調控政策在圍繞“穩增長、調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基礎上,適時適度調整應為題中應有之義,但這并不意味著宏觀調控基調的轉變,尤其是在貨幣政策領域,未來一段時間繼續維持穩健基調的可能性比較大,而定向寬松的傾向可能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