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新歐鐵路重塑國際物流格局 黃奇帆:西部開發漸入佳境
2011-11-6 0:4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11月3日,中國商務部消息,“渝新歐”鐵路國際聯運專列運價由10000美元/箱降至9000美元/箱。這條新線的價值正在逐步體現出來。
渝新歐鐵路橫跨歐亞大陸,起始于重慶,經新疆阿拉山口,經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等五國,一直抵達德國杜伊斯堡。8月初渝新歐鐵路正式開通運營以來,重慶就不斷吸引來關注的目光。
值得一提的是,這條聯運專線的經營權將由重慶交運集團、中鐵、俄鐵、哈鐵、德鐵、奧地利遠東陸橋面等分屬五個國家的六家企業享有。這就使得中國在渝新歐鐵路的運費定價權上掌握了主動權。據悉,這一平臺公司將在11月底掛牌成立。公司成立后,還將實施進一步的聯動降價計劃。
重慶熱忱地推進這個橫貫歐亞大陸的鐵路項目,起初是因為筆記本電腦產業的推動。作為一個深處內陸2000多公里的超大城市,重慶一直受制于物流成本過高的發展瓶頸。
重慶市經信委統計,今年1到9月份重慶筆記本電腦產量1366萬臺,其中出口167萬臺,創匯24億美元,占全市出口凈增額34.3%。預計到2015年,重慶將建成全球最大的筆記本生產基地。
而面對數量龐大的電子企業,產品的出口逐漸成為難題。重慶向歐洲出口只有選擇運費高昂的航運,或是將貨物向東運輸到上海,裝船后再南下穿越馬六甲海峽,而后轉向西北前往歐洲,跋涉近2萬公里。
經過10年努力,渝新歐鐵路得以通行。不過,因為開辟時間不長,市場尚不成熟,當前運行中面臨的主要挑戰是貨源不足。渝新歐要成為重慶的出口大通道,光靠筆記本電腦并不足以支撐。
重慶市政府口岸辦副主任王濟光透露,目前重慶正在申請整車進口以及花卉苗木、種子進口資格。整車只有沿海的幾個港口擁有進口資格,后者則僅限于云南、廣西的口岸。他還表示:“同時重慶還將爭取開通低危險品、化工產品的運輸。”
上述五國六方在《共同促進“渝新歐”國際鐵路常態開行合作備忘錄》中,明確提出,“今后通過爭取更多的回頭貨來進一步降低運輸成本,目標是在現有價格上下降30%”。這將使得渝新歐鐵路極具吸引力。
已經有一些國際大型物流企業入渝搶灘,學界認為,如果大陸內部的交易成本大大下降,整個地緣態勢將發生重要改變。這使重慶的深入開拓獲得全球的關注和支持。
重慶市長黃奇帆近日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詳解了渝新歐對重慶發展的影響,他認為隨著渝新歐等一系大動作的運行,西部大開發正漸入佳境。
《21世紀》:重慶如何通過打造渝新歐成為樞紐?
黃奇帆:重慶本來是內陸的城市。樞紐、橋頭堡好像和你無關的,但是本人加了三把鎖,使重慶鎖定為樞紐。
第一海關鎖定,共有五個國家的海關簽約了渝西歐便捷通關協議,海關一封關,五個國家的海關不能拆拆停停的,集裝箱貨物必須在重慶海關報關,重慶變成了口岸。
第二的鎖定是什么呢?是五定班列:定起點和定終點,定運輸時間,定運輸的貨物,以及定運輸的價格。這樣定了以后,重慶這是起點,所以叫起點鎖定。
第三,我們推動了五國六方共同負責統籌這條渝西歐所有的運來運去的物流組織,這個物流公司在重慶這里主導。
《21世紀》:這個公司的總部是在重慶嗎?
黃奇帆:用不著設在重慶,設在歐洲,鐵路部下屬的中國集裝箱公司,加上重慶的交通運輸集團,交運和鐵道部的公司,在里面占了約30%的股權,公司的股權無所謂,主要是壟斷了整個渝新歐的業務。
《21世紀》:這個鐵路有沒有做預測?它的經濟規模?
黃奇帆:首先當重慶電腦生產到1億臺的時候,每天兩火車、100個集裝箱;還有3000萬臺單打印機和2000萬臺式電腦的產量,這就變成了一天4列火車。這時候加上別的東西,可能就變成了10列,可能每天就是500個箱子。
當你有了500個箱子過去,你就想著不能空著箱子回來,那邊也拉500個箱子。這樣就變成了每天有500對,就是1000個箱子,一個集裝箱貨物價值可能是1000萬人民幣。一年下來是多少千億的貨物?一旦做好了,就跳出了電腦的意義。重慶就成了中國和歐洲之間物流的一個集散點。
《21世紀》:渝新歐的開通對西部發展的意義是什么?
黃奇帆:西部開發10年了,我說這10年西部大開發就是地下資源挖掘開發、生態環保要保護開發、基礎設施的建設開發、還有城鄉扶貧的開發。國務院每年工作報告,西部就是剛才說的五種資源。
我認為西部開發10年,漸入佳境。當今的西部開發是大都市的開發,是大產業的開發,是開放高地的開發。所謂的大都市就是一大批的100萬人口的城市。大產業就是重慶四川兩地一萬億的電子產品、一萬億的汽車工業、一萬億的各種各樣的裝備工業。這些就在地面上擺著,核心技術含量一點不比東部差。第三個開放高地,重慶今年有100億美元的外資,四川我相信也會有100億,重慶的開放水平一點也不比東部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