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經濟圈寫進北京十二五規劃
2011-1-16 23:5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今天上午開幕的市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上,審查了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以下簡稱“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
綱要草案第八篇提出,未來一個時期是我國大城市群形成的關鍵時期,以首都為核心的城市群及其廣大區域正在成為國內發展最具活力的區域之一。
“十二五”時期,北京將更深入廣泛地開展與津冀晉蒙及環渤海地區合作,充分發揮首都優勢,共同推進區域一體化和首都經濟圈形成。
根據規劃綱要,首都經濟圈將在交通網絡一體化建設、資源能源和環境領域合作以及產業合作等方面全面推進。
經濟圈·交通
實現網絡一體化建設
綱要提出了加快交通網絡一體化建設。
綱要指出,加快建設京沈、京張、京包、京唐等城際高速鐵路,實現與津冀晉蒙等省市的快速交通聯絡。
優先安排重要跨區域干道建設,完善區域一體化、網絡化的公路干道網。
加強區域機場間的分工協作、聯合調度,逐步形成合理布局、運行高效的航線網絡和機場群。
深化與天津港、唐山港的合作,促進貿易便利化。
經濟圈·能源
全面推進能源合作
綱要指出,北京能源需求主要依靠外地調入,要充分利用山西、內蒙古能源優勢,加強能源戰略合作。綱要提出,將全面推進與上述地區在電力、煤炭、天然氣、新能源和可再生資源等方面的合作開發與高效利用。
推動水源地合作區域向更大范圍擴展,共同推進風沙源治理工程。
經濟圈·產業分工
開發旅游“連鎖店”
根據綱要,推動一般生產加工功能向外轉移,促進經濟合理分工,鼓勵區域內高端產業功能區和產業園區設立投資區、共建產業園。
另外,還將加強區域內旅游資源、旅游產品、旅游路線的共同開發。
按照區域開發和空間布局優化需要,加快城市東南部和南部地區的開發建設,積極引導產業沿京津塘、京保石、京唐秦等發展軸向外輻射發展。
同時綱要提出,支持本市農貿企業在周邊地區建設農副產品基地。
交通對接
河北打造環京路網
從現有的交通來看,出京高速四通八達,東有京哈,南有京港澳、京滬,北有京承、京藏等等。
軌道交通方面,京津城際使得北京到天津的時間更短,半小時即可到達。
據此前媒體報道,京沈、京張、京唐三條城際客運專線都將開工建設。在交通規劃、建設等方面,周邊省市也都在積極推動著。
河北省此前提出,將投融資200億元,實施河北省環京13個縣(市、區)交通基礎設施與北京全面對接,推進京涿、京廊、京燕、京固等城市輕軌建設,加快進京、環高速公路網建設,打造10分鐘到半小時交通圈。
另外,河北省還將通過高鐵與北京銜接,北京10分鐘可到廊坊;15分鐘到涿州、懷來;30分鐘到承德;高鐵網將在1年至2年內全部形成。
專家解讀
交通一體化產生“縮地”效應
交通運輸部法律專家委員會委員、交通運輸部管理干部學院政法系主任張柱庭教授接受法晚記者采訪時表示,加快北京與周邊各市交通運輸一體化建設,必然使得京津冀地區產生“縮地”效應,從而加快人流、物流的發展。
這對于這一地區經濟社會一體化,城市群和同城化是具有促進意義的。
另外,加快北京與周邊各省區市交通運輸一體化建設,也將給北京帶來許多經濟社會效益。
“這樣一來,在經濟上可以使北京的產業轉移既能在北京有‘店’,又能在北京周邊有‘廠’?梢跃徑獗本┩恋毓┙o的壓力等。同時,給周邊城市帶來的是城市品質的提升。”張柱庭說。
張柱庭介紹,目前北京與周邊各地交通運輸一體化建設,已經有了良好起步:例如京津高速鐵路、9字頭公交進入廊坊,但依然存在許多卡脖子的“瓶頸”,例如機場的共用問題,北京和天津、唐山港口的快速通道等問題。
他表示,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合理分配中央與地方、地方與地方的事權,努力消除體制、舊法規障礙。
另外,就是科學規劃,合理分擔經濟負擔,除積極爭取中央投入外,其余應當按照受益地區負擔、倡導地區負擔的原則合理承擔建設投資。
能源對接
三河熱電廠供暖通州
記者注意到,在能源、環境等方面,北京和河北等省份早在幾年之前就已開始展開合作。
根據規劃,正在建設的三河熱電廠二期將向通州新城供暖,北京高碑店污水處理廠的中水也能用于三河熱電廠的循環用水。
此前,北京市政府代表團與內蒙古自治區政府部門座談時指出,內蒙古將進一步調整能源供應結構,從煤、電、氣的能源供應結構轉向電、氣、煤的供應結構,通過煤炭就地轉化,促進北京能源結構改善和內蒙古經濟結構調整。
北京市政府將支持和鼓勵兩地企業在能源、環境、產業、交通等領域合作,并探索建立兩地長期交流、合作的機制,共同構建更加協調穩定的區域能源保障體系。
記者還了解到,河北省的一些地市都在全力承接北京產業轉移,如涿州市開發建設以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生物產業、新材料、新能源等為主導產業的新興產業示范區,締造“新城”承接大北京功能外溢和產業轉移。
專家解讀
區域合作可實現優勢互補
對于能源、資源以及產業等方面的合作,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牛鳳瑞指出,通過這些合作可實現優勢互補。
牛鳳瑞表示,京津冀三地需要形成一脈相承的產業鏈,分工明確、各司其職,這樣就能夠在未來發展中互惠共贏。
在牛鳳瑞看來,未來河北將成為京津高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研發轉化及加工配套基地,產業的轉移不僅僅給河北帶來機遇,也會給北京適當減負。
本版文/記者王永生 綜合新華社等媒體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