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遷安:以三足兩翼破除一鋼獨大
2011-1-15 1:2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十二五”規劃中,遷安將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精品鋼鐵、裝備制造、現代物流作為產業支柱,以傳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農業和旅游服務業為驅動,著力構建“三足鼎立、兩翼齊飛”的新型產業發展格局,加快新型工業化、城鎮化步伐。
投資26億元的京秦高速公路遷安支線開工建設,“一橫三縱”的百公里綠道雛形已現,蓬勃發展的西部工業區正在向河北千億級工業聚集區加速邁進。在承前啟后的2010年,河北首強遷安的經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00億元,增長16%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73億元,增長36.4%。實現全部財政收入75.6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19540元,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950元,增長12%。連續八年位居河北省首強,并在第十屆全國縣域經濟百強評比中列第24位。
遷安市位于河北省東北部,北倚燕山,南望渤海,河北省第二大河灤河縱貫南北,萬里長城橫亙北郭,正處“京津唐秦承”城市圈中心位置,區位優勢明顯。全市總面積1208平方公里,總人口68萬。遷安擁有悠久的歷史,早在4.3萬年以前,就有人類繁衍生息,殷商以來歷朝在此均有建制,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始名遷安縣,伯夷叔齊讓國、老馬識途等歷史典故流傳至今。
作為河北省重點培育的12個新興中等城市之一,“十一五”以來,遷安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科學發展方面,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經過全市上下五年的努力,遷安的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城鄉面貌日新月異,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人民群眾幸福指數明顯提高。經濟社會發展布局進一步優化,西部工業區、都市文化生活區、東部生態農業區三大主體功能區互動發展的框架已經搭建,四大產業聚集區的發展平臺初具雛形。產業結構調整邁出堅實步伐,市域綜合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以精品鋼鐵、裝備制造、現代物流為支柱,以傳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農業和文化旅游業為驅動的“三足鼎立、兩翼齊飛”產業格局開始構建。城鄉統籌發展加快推進,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城鄉一體化水平大幅提升。生態文明加快建設,綠道發展模式開始構筑,節能減排任務如期完成,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開放創新的體制機制逐步建立,經濟發展活力明顯增強,始終保持了全省首強地位,在全國百強位次穩步上升,為“十二五”加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建設“魅力鋼城、綠色遷安”
即將到來的“十二五”,是遷安經濟社會發展關鍵的五年,是遷安抓住大好機遇加快發展的五年,也是遷安應對前所未有的挑戰迎難而上的五年。
“十二五”期間,隨著環渤海地區經濟合作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加快,南資北移呈加速趨勢。遷安作為環渤海地區重要的腹地支撐,發揮環京津的獨特優勢,依托堅實的產業基礎、城市基礎和一定規模的民間資本優勢,必將迎來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加速產業聚集的重大機遇。從省內來講,河北省正進入新的發展高潮,特別是加快推進工業聚集區建設、加快城市化進程的決策部署為遷安提供了難得的政策機遇。
“十二五”的到來,也給遷安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國家宏觀經濟政策進入變化調整期,重要領域和行業政策開始收緊,節能減排任務更加艱巨。從區域環境來看,全國百強和河北首強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遷安在省內和市內的領先優勢已經不明顯。同時遷安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著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全市經濟總量還不夠大、發展速度還不夠快、產業結構還不夠優化,交通、資源、環境、人才等瓶頸制約亟待突破。
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遷安制定了以“五大戰略”為核心的轉型攻堅計劃,提出了建設“魅力鋼城、綠色遷安”目標,決心用3年多時間再造一個新遷安,實現一個新跨越。大城區、大園區、大產業、大交通、大開放戰略,這五大戰略是推進轉型的基本思路和戰略部署。科學決策機制、工作推進落實機制、大督查機制、干部考評任用機制、扶持獎勵機制等五大機制是推進轉型攻堅的體制機制保障。
遷安提出了新的發展目標:到2013年,主要經濟和社會發展指標比2009年翻一番,其中GDP達到1100億元以上,全部財政收入達到140億元以上。
以“三足兩翼”破解“一鋼獨大”,構建具有遷安特色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遷安是鋼鐵大市,擁有豐富的鋼鐵資源,同時還擁有豐富多樣的自然資源和文化旅游資源。在“十二五”規劃中,遷安將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精品鋼鐵、裝備制造、現代物流作為產業支柱,以傳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農業和旅游服務業為驅動,著力構建“三足鼎立、兩翼齊飛”的新型產業發展格局,加快新型工業化、城鎮化步伐。發展精品鋼鐵、裝備制造、現代物流、傳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農業和旅游服務業、統籌城鄉一體化建設。
依托鋼鐵資源,按照“控制總量、淘汰落后、聯合重組、技術改造、優化布局”的思路,以首鋼遷鋼公司為龍頭,努力打造布局合理、工藝先進、裝備精良、品質卓越、高效環保的國家級精品鋼鐵基地。同時依托鋼鐵產業,大力發展以冶金礦山設備為核心,以起重設備、金屬制造為核心,以電工電器等其他制造業為輔助的裝備制造業。以省級物流園區——北方鋼鐵物流產業聚集區為依托,以大型物流企業為龍頭,大力發展以鋼鐵物流為核心的產業基地型物流。
依托遷安豐富多樣的歷史民俗文化、自然生態等資源,大力實施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市)項目,加快建設現代生態旅游農業帶。立足資源特色和比較優勢,依托生態綠道建設,加快建設4個百里生態經濟林帶,3個萬畝以上高校農業園區,加快發展觀光農業、精品農業和規模農業。
把發展戰略型新興產業作為轉型重要的戰略支撐
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是遷安“三足鼎立、兩翼齊飛”新型產業格局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遷安轉型發展的過程中,按照產業優化升級的目標,提出要發展十大產業鏈,其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其中重要一環。
未來五年,遷安將按照“傳統產業高端化、高新技術產業化、新興產業規模化”的思路,充分發揮現有基礎和比較優勢,強化財稅金融政策支持,以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等產業為重點,加快培育壯大一批帶動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的核心產品、骨干企業和產業集群。依托葵花藥業生物制藥基地、英諾特生物制藥等重點項目,做強以現代中藥、生物制藥和現代化學藥物為主體的生物制藥產業。依托力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唐山曬陽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加快培育新能源產業。積極發展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產業,努力培育高成長性企業,打造河北省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戰略型新型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更離不開人才。未來五年,遷安將圍繞打造創新型城市,以河北省實施“巨人計劃”和“人才家園”計劃為契機,依托良好產業基礎和城市魅力,大力實施“1245”人才工程,積極招才引智,引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的高科技人才。實施重點人才培養,加強中青年拔尖人才和行業技術帶頭人的選拔和培養,在重點產業和重點領域造就一批具有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的高級人才。發揮河北聯合大學示范帶頭作用,吸引更多知名高校進駐遷安,加快人才培養和聚集。完善創新人才激勵機制,優化人才創新創業環境。
摒棄單純的GDP發展理念
“十二五”期間,GDP將不再是衡量遷安經濟發展的唯一指標,以“魅力鋼城、綠色遷安”為發展目標,遷安未來將把資源型經濟轉型作為一個戰略性課題來抓,更多地考慮一、二、三產業在產業結構中的比重,考慮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與和諧發展。
堅持用不平衡發展破解發展不平衡的思路,突破城鎮均衡推進的傳統模式。在西部工業區積極引導重點鎮和城鎮組團加快發展,加快居民向社區集中、企業向園區集中、農業向產業園區集中,率先實現全域城鎮化。北部、東部農業生態區,堅持以綠道建設為依托,以農村社區建設為抓手,大力發展設施農業、觀光農業,推進農村新民居建設,改善農民生活居住條件。建立并完善城鄉統籌的政策體制,進一步探索以城帶鄉、以工促農長效機制,加快推進城鄉規劃、產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勞動力就業與社會保障制度、社會管理一體化。
遷安把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作為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指標,重點實施文明素質提升工程、富民創收工程、教育提升工程、文化繁榮工程、全民健康工程、社會保障工程、藍天碧水工程等八大幸福工程,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將得到進一步提高,和諧社會建設將進一步深入。到2015年,全市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2%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3%以上。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社會更加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