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十二五”優先發展農產品物流 破解最后一公里難題
2011-11-4 18:2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物流成本過高是物價高漲的一大重要因素,不過這一問題在“十二五”期間有望得以緩解。近日福建省經貿委、福建省發改委印發《福建省“十二五”現代物流業發展專項規劃》,福建省“十二五”期間將優先發展農產品物流,并且將進一步降低物流總費用在GDP中的比重。
多項措施破解“最后一公里”難題
“一車蔬菜從批發市場運到超市門口,蔬菜的經營成本就要增加一倍。”昨天福州部分超市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運輸費用、車輛停靠不便等因素是導致蔬菜從田間到市場價格翻倍的重要原因。據統計,中國的流通成本占到物價的50%至70%,而進城最后一公里的費用比前面500多公里的費用還要高出150%。
福建省“十二五”物流規劃提出,把發展農產品物流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建立暢通高效、安全便利的農產品物流體系;進一步降低過路過橋收費,加大對高速公路收費的監管力度,撤并不合理的收費站點,逐步降低偏高的高速公路收費標準;大力推行不停車收費系統,提高車輛通行效率;完善道路大型物件運輸管理辦法和超限運輸車輛行駛公路規定,規范道路交通管理和超限治理行為,確定城市配送車輛的標準環保車型。
福建省“十二五”物流規劃還提出,將研究制定城市配送管理辦法,對物流快件企業、大型連鎖經營和城市商貿物流配送企業,其城區內配送車輛經由當地物流牽頭部門核定后,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發放統一標識,在城區行駛路線、停靠地點等實行綠色通道,給予市區通行權和停靠權;嚴格執行并進一步完善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政策,進一步落實鮮活農產品配送車輛24小時進城通行和便利停靠政策;提供口岸通關便利,港口、鐵路、公路、海關、檢驗檢疫、邊檢、海事、稅務、交警等部門和金融、保險、物流、商貿中介等機構,要通過“降、減、免、貼”等措施,有效減輕大宗散貨用戶負擔;對閩臺直航貨物通關,口岸查驗部門可以設立專用通道、專用窗口和專用查驗區,對中西部省份經福建港口進出的大宗散貨免征貨物港務費。
另外,福建省還將研究農產品批發市場相關房產稅政策,規范和降低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的攤位費等相關收費,必要時按法定程序將攤位費納入地方政府定價目錄管理,清理超市向供應商收取的違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通道費等。
降低物流費占GDP比重
福建省物流協會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國際上把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率,用來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物流發展水平,該比率越低表明物流效率越高,普通消費者所承受的物流成本就越低。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物流總費用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約18%,比發達國家高出一倍。
福建省經貿委提供的數據顯示,2010年全省社會物流總額31153.31億元;物流業實現增加值1018.01億元,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 17.4%;社會物流總費用2555.58億元,與地區生產總值的比率為17.3%,比2005年下降了1.2個百分點。與廣東、江蘇等地比,福建省社會物流效率仍有差距。2010年江蘇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地區生產總值的比率為 15.5%,廣東則為14.69%。
為此,福建省提出,圍繞產業群、港口群和城市群建設,全力推進與央企、外企、民企三維項目對接,著力完成“優化物流業發展空間布局,構建開放型物流發展新格局、建設現代化物流基礎網絡、全面提升現代物流業競爭力”四大任務,建設“一帶、二樞紐、十區域”網狀物流空間格局,加強區域物流合作,加快發展國際物流。
按福建省的目標,到2015年,力爭全省物流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8%左右,占服務業比重達到20%以上;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地區生產總值的比率降低到16%左右。
收入超10億元物流企業將大增
福建省“十二五”期間將進一步培育壯大物流企業,實施重點物流企業培育扶持工程,促進第三方物流企業發展。推動物流企業到省外設立網點,購并省內外的物流企業或與之建立戰略聯盟,不斷完善服務網絡和信息網絡。著力培育20家服務水平高、競爭力強、規模較大的物流企業,提高物流市場集中度。制定引導物流業服務制造業產業集群的相關政策,建立福建省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示范機制,推動10家百億元重點制造企業物流業務逐步外包,實現30家以上重點工業集中區內的制造企業物流業務整體外包。
另外福建省還將培育大型商品交易市場,力爭5年內培育出10個年交易額超300億元的大市場,其中包括福州建材批發市場、福州農產品批發市場。
記者了解到,2010年福建省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以上的本省物流企業有10家,按福建省目標,到2015年,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以上的物流企業要達35家。(本文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