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完善海陸空運輸網 提高交通“密度”和“速度”
2011-1-13 10:4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堅持優先發展交通,圍繞建設出省出邊出海國際大通道,不斷完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在提高交通密度、速度和通達程度上下功夫。”這是全區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今年經濟工作的一個重點。
如何落實會議精神?優先發展交通在“十二五”開局之年我們有什么目標?應該在哪些方面努力?
記者帶著問題,走訪有關專家和部門領導。
在提高交通密度上下功夫
“十一五”以來,盡管我區交通投資規模、公路基礎設施總量、水運吞吐能力等均實現歷史性重大突破,但與構建出海出省出邊國際大通道、建設沿海億噸大港和西江億噸黃金水道的目標還有一定的距離。
自治區交通運輸廳黨組書記黃華寬認為,“十二五”繼續把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重中之重,全力推進交通大建設大改革大發展,持續掀起交通建設新高潮,必須在提高交通密度上下功夫。
在黃華寬看來,廣西區位優勢要進一步發揮出來并轉化為經濟優勢,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要有發達的綜合交通網絡來保障支撐,需要發達的公路、鐵路、港口、水運、航空運輸,把廣西與周邊省份、與國內國外便捷地聯系在一起,需要廣西城市間、城鄉間以及“兩區一帶”能便捷地聯系在一起。
關于如何提高交通密度,黃華寬說,全區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今年要突出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這對交通戰線來說既是動力也壓力。我們要重點推進連接多區域的國際大通道、廣西北部灣沿海港口、西江黃金水道建設,提高路網通行效率和通達深度,加快農村公路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優勢互補、銜接順暢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把廣西建成國內外通暢、區內暢通的國際大通道、大樞紐。堅持公路水路與其他運輸方式的統籌發展,合理有效配置資源,加強和改進各種運輸方式之間的協調發展和規劃編制。注重將公路系統與港口、鐵路場站、公路貨運場站、機場和公共交通停靠站等各種交通設施的相互銜接或整合,促進航空、鐵路和公路運輸服務的有機結合,使各種運輸方式優勢互補,提高各種運輸方式整體的服務效率和效能。
在提高交通速度上下功夫
經過多年的努力,盡管我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已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但從總體上來看,仍較薄弱。具體表現為,在通往珠三角的速度上,加快與發達地區和先進生產力的對接力度上,還遠遠不能滿足廣西快速發展的要求。
只有在提高交通速度上下功夫,才能賦予廣西出海出省出邊國際大通道更強大的生命力。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廳長潘巍坦言,廣西出海出省出邊國際大通道還沒有全面建成,與周邊省的高速公路通道還有待進一步完善,沿海、內河港口基礎設施保障支撐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形勢很逼人,一定要樹立起強烈的危機感、緊迫感,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區工作會議精神上來,以強有力的組織機構來推動各項工作的落實,加快項目前期工作,加強建設生產調度和督查落實,狠抓施工組織和工程質量、安全生產,推進項目加快建設,確保一批項目開工完工。
出海出省出邊國際大通道全面建成之時,就是廣西交通速度提高之日。潘巍樂觀地估計,到2015年,就能基本形成以南寧為中心,通達北部灣經濟區城市、港口的2小時廣西北部灣經濟圈;構筑南寧連接全區14個地級市的4小時交通圈,86%以上縣城實現半小時內上高速公路;打造一日省際交通圈,實現南寧至鄰省省會、鄰國首都當日到達。
在提高水運能力上下功夫
隨著東盟自貿區的建成和中國與東盟區域經濟合作新格局的形成和發展,將有力促進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進一步開放開發。
面對機遇,如何推動交通大建設大改革大發展?潘巍認為,除了提高公路運輸能力外,一定還要在提高水運能力上下功夫。具體來說就是,加快大型專業化深水碼頭、深水航道建設,充分發揮港口保稅物流帶動作用,滿足腹地經濟及臨港產業對以礦石、集裝箱、石油、煤炭等大宗貨物為主的貨物運輸需求;加快港口集疏運通道建設,充分發揮沿海港口對腹地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
全力以赴加快西江黃金水道建設是我區提高水運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潘巍認為,廣西要充分發揮西江經濟帶集聚輻射帶動作用,就要加快西江黃金水道開發,提高通航能力,形成鐵路、公路、水路相互銜接、優勢互補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有效降低綜合物流成本,為產業拓展、提升、集聚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如何發展西江水運?潘巍亮出自己的觀點:突出重點,加快建設連接南寧、貴港、梧州、百色、來賓、柳州、崇左等市的內河水運主通道,支持其他支線航道建設,形成以西江水運干線和右江、紅水河、柳黔江水運通道為主骨架,干支暢通、江海直達,設施較為完善的內河航道網。推進樞紐船閘建設,著力解決礙航設施以及加快提高船閘通過效率和通過能力,全面提升西江黃金水道航運能力和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