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大力開展農產品區域品牌建設
2011-1-13 2:2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黨中央高度重視發展現代農業。十七屆五中全會強調,“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抗風險能力、市場競爭能力”。發展現代農業已經成為新世紀“三農”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
近年來,杭州市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統籌城鄉發展方略,大力發展以農業產業化為基礎、以高新技術為動力、以企業化管理為手段、以多元化功能為目標的現代都市農業,有效提升了農業現代化水平。但是,隨著全國各地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普遍提高,杭州作為沿海發達地區早年建立起來的都市農業先發優勢正在逐步減弱,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的競爭壓力也在不斷增強。怎么辦?唯有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用新觀念新手段來促推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杭州才能在新一輪現代農業發展競爭中繼續走在全國的前列。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杭州市選擇了農業品牌化發展戰略,尤其把培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放在品牌農業的突出位置來抓,力求闖出一條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新路。各級政府對于做品牌、創名牌的農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重點扶持和獎勵,并采取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形式大力宣傳和推廣優質品牌農產品。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越來越受到重視,一批區域優勢特色農產品被成功注冊原產地證明商標或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成為受法律保護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其主要做法和設想是:
健全發展機制,引導區域品牌加快發展
一是改變傳統思維定式,推廣普及區域品牌理念。杭州人杰地靈,物產豐富,歷史悠久、文化璀璨。這是大自然和歷史的恩賜。但杭州又是個人多地少、農業發展地域空間極其狹小的地方,要想依靠面積、產量取得農業競爭優勢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只有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人精我名的特色農業、優勢農業、精品農業、品牌農業發展道路,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深入發掘杭州農產品豐富的歷史人文內涵,賦予產品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這是其他地方生產的同類產品所無法復制和比擬的優勢和賣點。因此,要在全社會大力宣傳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理念,大力普及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概念,大力營造培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氛圍,使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成為人人皆知、人人參與的一項工程,真正成為杭州加快農業轉型升級的銳利武器。
二是強化政府主導作用,扶持區域品牌加快發展。政府根據當地歷史、地理、氣候、物產和農業產業現狀等因素,合理制定本地區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規劃,明確發展方向和扶持范圍。當前,更要抓住制定“十二五”規劃的有利時機,把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內容明確寫進“十二五”規劃,使杭州市今后幾年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抓有目標、推有方向。在此基礎上,出臺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扶持獎勵政策,引導和鼓勵傳統、優勢、特色農產品積極創建區域公用品牌,吸引城鄉資金、人才、科技等要素向培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集聚,創造一個有利于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形成發展的良好制度環境,推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建設。
三是調動各方積極因素,健全區域品牌建設機制。創建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方協作、共同配合才能完成。首先,要培育形成具有一定規模和特色的產業,生產出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優質的農產品。沒有產業和產品做支撐,區域公用品牌只是個空中樓閣。其次,要把農產品的生產者、加工者、銷售者聯合起來、組織起來。大力發展和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行業協會等組織,充分發揮他們在提供生產服務、制定產品標準、發布產品信息、規范品牌使用、維護品牌權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還離不開全社會的支持。要鼓勵工商、金融、保險、高校等社會力量支持和參與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引導和培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造就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龐大而穩定的消費群體。
整合更多資源,拓寬區域品牌建設路子
一是發掘歷史文化資源,擦亮區域品牌“金字招牌”。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優勢特色農產品,大多都有其深厚的歷史淵源。這是當地氣候、地理、文化、習俗多年融合積淀的結果,是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最核心的資源。培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就是要把這個資源的作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實現資源價值的最大化。一方面要研究、總結、繼承、發揚該產品生產、加工的方法、技藝和規律,保證產品的傳統品質和純正風味。另一方面,要深入發掘依附在傳統產品上的歷史文化元素,用典故為品牌添靈氣,請古人為品牌做廣告,讓名人為品牌做宣傳。在此基礎上,以本區域經濟、社會、文化等多方面的特征為基礎,建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自己的品牌理念、品牌文化、品牌形象。要注重傳播和營銷每個品牌獨特的理念、承載的文化和個性化的形象,使其在同類產品中脫穎而出,鶴立雞群。
二是整合產業產品資源,打造區域品牌“航空母艦”。農業龍頭企業是打造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中堅力量。要用現代化的發展理念、現代化的科學技術、現代化的物質條件、現代化的管理手段武裝和提升龍頭企業。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的核心作用,帶動上游、下游、平行產業的供應商、生產商、銷售商等形成產業集群發展。通過品牌企業、品牌產業、品牌產品、品牌服務以及品牌市場、品牌管理、品牌營銷等圍繞品牌的建設和運作,構建一條完整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經濟鏈。在此基礎上,在品牌的深度開發和生產系列產品上下功夫,賦予品牌產品更多的理念并加以宣傳和推廣。如文化的理念、健康的理念、綠色環保的理念、節能低碳的理念等等。也可以在品牌內部將產品細分,錯位發展。如專門針對老人的產品、專門針對兒童的產品、專門針對婦女的產品、專門針對糖尿病人的產品等等。打造區域品牌的“航空母艦”,全方位占領市場。
三是集聚地域優質資源,構建區域品牌“杭州大廈”。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不僅可以是某個優勢特色產業、某系列農產品的品牌,也可以是涵蓋多個產業、多個產品的品牌。杭州市在現代都市農業發展過程中,已初步形成了南以蕭山傳化國家級農業科技示范區、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園區、中國花木城、新農都物流、農業總部大廈為代表,北以杭州農副產品物流中心、高新農業示范園區、森禾種業、新迪國際、三農大廈為代表的塊狀結構。可以在進一步發揮這些塊狀結構領軍作用的基礎上,建立聯盟標準,培育一批科技農業區域品牌、綜合農業區域品牌、物流農業區域品牌、總部農業區域品牌,休閑農業區域品牌等等。讓這些品牌旗下的農產品都成為消費者心目中的信得過產品,打造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杭州大廈”。
完善保障支撐,優化區域品牌建設環境
一是發揮科技支撐作用,提升區域品牌資源優勢。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離不開科技的支持。圍繞區域公用品牌建設,要加強對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的全程科技服務。在原料生產環節,在鞏固既有主導品種以及種質資源保護的基礎上,加快良種選育與新品種引進,提高良種覆蓋率。這就需要加強關鍵技術研究集成與應用,破解產業技術瓶頸,實現集成創新,為區域公用品牌創建和成長提供持續的科技支撐。在產品加工環節,區域品牌產品要向深加工、精加工方向發展,實現全價利用、跨界開發,從食用到使用,向系列產品、功能產品、衍生產品方向發展。這就需要農產品加工企業加大科技研發力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用最新科技手段提升傳統產品品質,用最佳科研成果豐富區域品牌內涵,用最優技術標準統一品牌產品生產,做優做精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在產品銷售環節,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在產品的保鮮、儲藏、冷鏈、運輸和形象設計、統一包裝、防偽標志、追溯查詢等方面也大有文章可做。
二是完善標準體系建設,統一區域品牌產品質量。大力推行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地方標準和聯盟標準。在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過程中,政府要擔負起規劃、宣傳、引導、認準、督促地理標志保護地方標準、聯盟標準制訂和規范的職責,出臺扶持獎勵政策鼓勵區域公用品牌制訂使用地理標志保護地方標準和聯盟標準。整合檢測資源,統一規劃布局,加快農產品公共檢測平臺建設。對不同部門之間的檢測結果實行互認,減輕企業負擔,實現資源共享。加強檢測機構項目建設,根據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實際,不斷開拓新的檢測項目,提高服務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能力。此外,引導和鼓勵區域品牌農產品生產企業改善生產環境和條件,提高人員素質和管理水平,積極創造條件申報和獲得QS、3C、GMP、ISO9000、ISO14000、ISO22000等質量安全、衛生安全和生產管理方面的權威認證,不斷提升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檔次和產品質量。
三是注重商標注冊維護,保障區域品牌核心利益。從嚴格意義上講,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只有注冊了地理標志(集體)證明商標,才真正受到法律的保護;區域品牌農產品的生產經營主體只有依法取得該農產品地理標志(集體)證明商標的使用權,才算是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合法使用者。因此,要從商標注冊維護和合法利用兩方面相結合,來保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核心利益。政府對注冊農產品地理標志(集體)證明商標行為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對區域公用品牌注冊地理標志(集體)證明商標成功的給予重獎。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加強對農產品地理標志(集體)證明商標申請注冊工作的指導。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行業協會等組織要自覺擔負起(集體)證明商標注冊和維護的職責,及時制訂商標使用管理規則,對商標使用權進行嚴格管理和服務;對濫用、錯用、冒用商標使用權的行為進行打假維權,在產品質量、價格、服務等方面搞好行業自律;精心設計統一的商標標識和包裝,讓區域公用品牌農產品在消費者心目中有一個統一而鮮明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