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廣西與東盟農業資源的合作開發
2011-1-13 2:0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 杜蔚濤
農業是廣西與東盟重點合作領域之一,隨著自貿區的建成,中國與東盟國家農業領域合作發展的優勢更加明顯。作為中國重要的農業省份,同時又處于中國-東盟合作前沿的廣西,該如何抓住機遇,發揮優勢,加強與東盟國家農業資源的合作開發?對此,廣西早已成竹在胸,不但有開闊清晰的總體思路,而且確立了重點合作領域,列出了重大合作項目,提出了具體的合作計劃。
明確任務和目標
據了解,從現在起,我區將力爭用3-5年時間,建立與東盟農業合作開發資源機制;在東盟建立10個萬畝規模以上的廣西木薯、糖蔗、劍麻等資源型原料基地;對東盟農產品出口額年均增長15%,到2015年我區與東盟農產品進出口貿易額比2009年翻一番。
此外,3-5年內,我區向東盟國家輸出勞務人員增長率不低于年均20%,培訓東盟國家農技人員數年均增長10%以上;我區企業到東盟農業投資和吸引東盟到我區投資農業年均增長10%以上。
為了實現以上目標,我區將大力推動農業技術、農產品貿易、農業投資開發和農業人才交流等方面與東盟的合作。通過農業技術輸出和技術培訓等方式重點在農作物雜交育種、農村能源技術、植物保護、組培技術及動物防疫技術等方面選擇與東盟國家的合作;重點開拓柑橘類水果、蔬菜等農產品、農機具、化肥、農藥等農業生產資料在東盟市場有優勢的產品。充分利用每年的中國-東盟博覽會和東盟國家的各種大型農產品展銷平臺,積極組織貿易企業“走出去”,促進優質農產品進入東盟市場;引導和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到東盟國家建立農產品、水產品、畜產品等種養及加工基地;發揮我區大專院校和農業技術學校的優勢,加大國際性農業經貿人才的培養,注重發揮人力資源的優勢加強與東盟合作。
與此同時,還要利用國際水稻研究所等作為依托,進行區域內新品種、新技術的全面合作,規劃輻射到整個自貿區的糧食安全合作機制和具體項目的實施;積極推動有機農業模式交流與示范推廣,盡量降低農業發展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保護北部灣的生態環境;利用區域的地理氣候優勢,共同研發生物質能源,應對未來的全球性能源危機;在條件成熟的前提下,推動我區與東盟國家間農產品海陸“綠色通道”構建和開通。
確立重點合作領域
廣西是我國最靠近東盟10國的省區之一,與東盟國家在氣候、資源、經濟結構上具有較大的類似性和互補性,這為廣西和東盟的農業合作發展提供了廣闊天地。農業產業投資與開發、區域糧食安全體系建設、農業新品種推廣、農業科技共享與安全機制構建、生物質能源開發和利用、農產品加工基地與物流中心建設等六個領域被廣西確立為重點合作領域。
具體而言就是選擇我區從事農業優勢產業和技術優勢產業的企業到東盟國家投資,進行規模化的成片土地開發種植和水產養殖及建立畜禽生產及加工基地。
同時積極參與實施“中國-東盟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升行動計劃”,在東盟國家建立優質高產作物示范田,舉辦實用技術和各類農業技術人才培訓班,幫助東盟國家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從根本上實現糧食安全。
按照生產規模化、產品標準化的要求,我區還將重點建設一批農作物良種繁育基地,加快引進東南亞國家優良種子種苗,試種成功后在全區推廣應用,形成較為完善的良種繁育體系,同時在東盟各國大力推廣“良種良法”,促進農業新技術的交流,把我區先進實用的優良新品種推廣到東盟各國,從而實現成果共享。
在農業科技共享與安全機制構建方面,我區將加強與東盟國家農業科研院校和農業社團的交流與合作,實現科技人員互訪、新技術交流、科技成果共享;同時建立與東盟農作物種質資源與優質農作物品種的開發合作機制,共同開展農作物物種資源考察、收集、評價、交換和保存,以實現資源共享,使農業生物資源特別是野生資源得到有效保護與持續利用;利用在農業種苗、生物制藥、水果套袋保鮮、水稻拋秧、農村生態沼氣能源、獸藥、疫苗等農業技術方面相對領先東盟國家的優勢,通過農業技術輸出、技術培訓等方式加強與東盟國家的合作。
利用雙方豐富的甘蔗、木薯等生物資源優勢,爭取主動合作以加快開發生物資源技術和產業步伐。
在沿海建設一批與東盟國家都有生產優勢的亞熱帶果蔬產品深加工和新興優勢農產品深加工基地,把我區沿海建設成為中國-東盟農產品市場的集散地或中轉站,與東盟各國組建一批服務配套的區域性次級農產品物流中心,形成區域內相互連接的農產品物流配送網絡,構建發達的農產品物流體系。
壯大外向型龍頭企業
廣西還將以產業為重點,針對東盟各國的不同特點,在不同的領域展開合作。
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等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將作為我區發揮技術優勢進行資源開發與技術合作的重點區域,開發種植木薯、桑蠶、劍麻等產業。
菲律賓和印尼則作為我區開展生物質能源開發、遠海捕撈、有機農場建設、農機銷售合作的重點,有計劃地引導企業前往合作開發。
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和文萊則作為我區開發東盟貿易市場和招商引資的重點,在引進其資金投資我區農產品深加工、物流、休閑觀光旅游等農業項目的同時開拓市場。
此外,將在東盟國家建設多種產業合作形式的廣西農產品生產基地。鼓勵農業龍頭企業在中南半島等國家率先建立木薯、劍麻、速生豐產林等優質農產品的種植基地,為我區發展燃料乙醇酒精、麻制品加工、造紙等產業提供原料。并通過農產品基地建設,著重帶動我區種子、化肥、農業機械等涉農物資的出口和我區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提高對重要農業資源的利用率。
為了加快培育和壯大外向型農業龍頭企業,我區還將以產業化為抓手,在現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培育外向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力度。同時依托農產品優勢產區的資源優勢,加大區內外招商引資力度,大力興辦農業外向型龍頭企業。實行優惠政策,營造外向型農業發展的良好環境,發展創匯農業。對外地客商來我區新辦外向型龍頭企業的,按照管理權限,明確由當地政府幫助其辦理土地征用等有關手續。注重培植以東盟及國外市場為營銷目標的專業運銷大戶和農戶經紀人隊伍。